以下是含有記憶痕跡的搜尋結果,共07筆
水,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依據,水圳就是農民賴以灌溉的水渠。福德洋圳孕育士林和州美平原將近三百年,除了灌溉農田,並提供士林舊街和新街的民生用水之外,在日治時代更是供應了士林紙廠所需的工業用水。如今它的珍貴歷史記憶,將從士林地底覺醒,完整的呈現在世人眼前。
台中市萬和宮麻芛文化館「創意藝廊」,天洋溢歡樂氣氛,獲得第14屆萬和美展入選以上的得獎人,在開幕茶會暨頒獎典禮,接受來賓們道賀。分獲國畫及書法類第一名的吳珮綺、楊尹茜都感謝,萬和美展讓藝術創作者有發揮空間,激發潛力。
去年5月三級警戒期間,因長時間待在房間裡而感受到身體感官彷如被放大般,強烈意識到空間產生的壓迫感。年輕藝術家徐佳寧於是創作出《天空突然消失的月份》,表達這段身體記憶。
上回專欄曾介紹匈牙利國家博物館,以一種民間社會生活史,而不是只有國家權威的政治史,來構成歷史展示。有不少朋友詢問那是如何構成的?如果在台灣,它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構想與展示?後者確實是我寫作的本意,只因限於篇幅未及詳述,此次多作一點說明。
美濃客家文物館今(20)日舉辦「金色茉莉─美濃菸業紀事」展,在眾多地方鄉親、貴賓到場參與中熱情開幕,喚起了大家舊時從事菸作的生活記憶與感動,展出時間至7月2日止,歡迎市民朋友前來欣賞美濃菸業文化最後的美麗身影。
失憶症究竟是人類腦部裡的記憶消失不見,或者只是無法讀取?科學家最新研究指出,失憶症病患大腦的記憶並未真正消失,而是存在卻無法被讀取,推翻了失憶是細胞受損令記憶儲存不了的理論。
北京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維修性拆除」之際,微博傳出「蔣介石行營拆了」,這一「有圖有真相」的微博迅速引關注。蔣介石「重慶行營」遺址被拆已被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