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試劑的搜尋結果,共3,233筆
新藥股添生力軍,興櫃生技股華安醫學(6657)預計6月中旬轉上市,開啟生技股首家未獲利即上市先例,承銷價暫定47元。華安總經理陳翰民表示,旗下有三項新藥開發案,進度最快的是糖尿病足部潰瘍凝膠,已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目標明年第四季公布解盲數據後,即可進行大陸和歐盟的授權合作。
3月20日至5月14日疫情個案累計5758例,其中65歲以上長者占75%,為加強對長者保護,降低其感染重症及死亡風險,新北市衛生局表示,設籍新北市65歲以上長者及55歲以上具原住民身分者,即起至12月31日,至新北市29區衛生所接種第1劑、第2劑及第3劑者,可領取價值500元超商禮劵1份及4劑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
基米(4195)自主開發的首個核酸佐劑產品預計將在今年第3季向台灣衛福部食藥署(TFDA)申請PIC/S GMP查廠。董事長周孟賢指出,除積極完成GMP查廠認證、建立CDMO的營運模式外,今年另一大重點在開展國際行銷渠道,將結盟國際夥伴進軍美國市場。此外,看好精準醫療商機,持續擴增產品線與臨床應用,透過多元布局加乘轉型效益,擴大營運成長動能。
「新北科學日-金彩奈奈」今(18)日於板橋國中盛大登場,體育場轉為大型實驗室,另開Youtube直播及線上會議室,虛實兩軌合計26校、近千名師生參與。副秘書長龔雅雯也現身會場,與學生一起做實驗,觀察抗原快篩試劑中的呈色標誌,探究奈米金變色原理。也邀請果陀劇場改編科普《西遊記》,逗趣的角色、神奇的實驗展演,讓學生直呼,原來科學就在生活中!
看好全球醫療器材產業高速發展,我國精浚科技核酸分析儀「精敏1號」按計畫於4月20日獲衛福部核發製造許可,為全國唯一取得核准研發、設計及製造定溫核酸擴增技術(LAMP)之開放式分子檢驗平台系統的醫療器材製造商。經過世紀大疫新冠洗禮,普遍皆知核酸分子檢驗是目前可靠度最高的檢測方法,因此,精浚科技核酸分析儀的上市,將可望大幅提高國內外試劑開發技術的應用,亦是全球臨床分子檢驗市場一大躍進,各方矚目。
光鼎生技(6850)今(3)日表示,自主開發的「Qamp mini熱循環機(PCR儀)」與「單核甘酸多型性基因分型檢測試劑」2個品項,通過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的「醫療器材品質管理系統QMS(原GMP)」查核認可並完成登錄,若再加上先前通過認證的「臨床使用電泳設備」,代表光鼎生技從產品前端的開發設計、生產製造到最終端的品質確認的一條龍,皆符合國家品質標準認證,大幅強化產品競爭力,有助搶攻龐大的定點照護檢測(POCT)商機。
近日國內腸病毒疫情升溫,疾病管制署對可能流行提出警示,疫苗需求前景看多,安特羅生技(6564)宣布,今年7月底前將有腸病毒71型疫苗問市。
國內腸病毒疫情升溫,疾病管制署針對今年腸病毒可能流行提出警示,第一線小兒科醫師門診爆量,安特羅生技昨宣布,腸病毒71型疫苗7月底前上市,自費每劑售價約3600至4000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即將在5月1日解編,由於民眾購買家用抗原快篩試劑實名制的需求降低、自由市場的快篩試劑供應充足。指揮中心今宣布快篩實名制已完成階段性任務,將實施至4月30日止,5月1日起退場,民眾如有需求,可把握4月底前,儘快持健保卡至健保特約藥局購買。
康霈(6919)旗下新藥CBL-514注射劑用於改善大腿中/重度橘皮組織的二期臨床試驗第一階段所有劑量組別的收案與治療皆已完成,預計今年5月完成所有受試者的返診數據收集並進行後續分析,第二階段試驗也已核准開始收案,預計2023年Q4完成試驗。
梅雨季將至,高溫多濕的環境下,增添水稻染上稻熱病的機會,花蓮縣政府目前已在栽種面積前三大的鄉鎮包含富里鄉、玉里鎮及鳳林鎮等處設置監測點,發布預警,並補助各鄉巿公所購置防治藥劑,農友可前往洽辦,儘早防治。
教育部去年9月起每周配送80萬劑快篩試劑到學校,不過隨著國內疫情減緩,目前各學校都剩下不少快篩試劑。教育部近日修改相關規定,建議學校優先使用保存期限較短之產品,並透過過校內相關會議討論,將快篩試劑適量發放予教職員工生。
高端疫苗獲選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團結試驗已1年多,至今遲遲未有結果。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昨在廣播受訪時爆出,高端當時簽了不平等條約,無法過問得知高端團結試驗的進度,有點被耍的感覺。中研院士陳培哲表示,團結試驗沒有結果,就無從得知高端疫苗有沒有效,前車之鑑,未來政府還是要依照國際規則做完3期臨床試驗,才能證實疫苗的保護力。
光鼎(6850)因檢測產品銷售穩定成長,3月合併營收2,040萬元,年增27.67%,首季營收3,976萬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年增18.04%,持續繳出好成績。
康霈(6919)CBL-514注射劑經美國FDA核准用於治療罕見疾病竇根氏症(Dercum's Disease; DD)的二期臨床試驗,已完成最後一位受試者的最終返診資料收集,順利完成試驗。預計將在2023年Q3完成所有數據分析並公布臨床統計結果。
再生雙法日前通過初審,其中較具爭議的《再生醫療法》,多項條文仍待朝野協商,專家雖認同整體修法方向,但憂心《再生醫療法》的附款許可規範太鬆,讓醫療機構在不是很確定有效的情況下,就提供再生技術治療,病患恐有被當白老鼠的疑慮,呼籲立法機關在朝野協商前,廣泛聽取各界意見。
逸達4日宣布旗下治療過敏性氣喘新成分新藥MMP-12抑制劑FP-025的二a期概念性驗證試驗結果正向,三項主要療效指標分析中,有兩項達到統計顯著差異。逸達董事長暨總經理簡銘達表示,數據顯示FP-025極具潛力,後續預計一~二個月完成次要指標,並將依規畫啟動授權。
康霈4日公告,旗下治療罕病竇根氏症(Dercum’s Disease,DD)新藥CBL-514二期臨床,美國時間2023年4月3日已完成最後一位受試者的最終返診資料收集(Study Completed),預計今年第三季完成所有數據分析並公布臨床統計結果。
逸達(6576)今(4)日公布新成分新藥口服MMP-12抑制劑FP-025用於治療過敏性氣喘Phase 2a概念性驗證試驗主要療效指標分析數據。由於發現不在預期之內的延續性效應,因此統計學家以三種統計方法,進行臨床試驗主要療效指標分析,其中有2項達統計上顯著差異,另一種雖未達統計上顯著差異,但已呈現正向趨勢。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30日完成再生醫療雙法初審、送出委員會,力拚這會期完成三讀。召委吳玉琴30日表示,保留條文以及附帶決議將在朝野協商處理,並承諾會儘速安排朝野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