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詩行的搜尋結果,共89筆
65行--獻詩閩南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面對變動與充滿不安的未來,人們渴望內心安寧與信仰指引,在民間信仰中,想要趨避凶、尋求指點可以到寺廟抽籤問卜,但為什麼有的人能真得到幫助,有的人卻常常覺得不到幫助甚至覺得籤詩不靈驗呢?關鍵就在有沒發現改變命運的關鍵字、讀懂神明要傳達的天機。
記得第一次讀到沙穗的詩〈失業〉,被詩中主人翁對「失業」慘況的描述「嚇」到:一個來自異鄉的打工仔,沒有工作了,獨自走在當年的台北街頭,饑餓、疲累與孤單交相襲來……
電郵傳來高中的國文老師李老師,因眼疾復發,再度入院。望向窗外,木棉花高挺的樹枝上,如傷口般分裂出一朵朵雄奇的花朵,蒼勁有力,如老師一生的寫照。
編舞家吳義芳融合高行健詩的文字表現、電影詩的鏡頭語言和畫冊的視覺意象,加上新媒體及時錄放技術的輔助,以舞蹈劇場形式呈現出《美的葬禮》的舞台新風貌。 吳義芳首先要先感謝高行健教授授予這個機會,讓《美的葬禮》可以用舞蹈劇場的形式來表現。同時,也感謝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吳正已校長和表演藝術研究所大力支持來製作呈現這個具有重要意義的作品。
知名作詞人李坤城因2013年認愛小40歲的林靖恩,「爺孫戀」轟動全台,但兩人不甩流言蜚語,今年交往剛滿10周年,卻不敵大腸癌8日晚間病逝醫院,享壽66歲。李坤城生前在臉書寫下許多詩,沒有提到林靖恩卻字裡行間都是她,更曾許諾「好想永遠在一起」,可惜如今天人永隔。
北島從1989年4月開始,展開流亡旅居國外的生涯,輾轉於瑞典、挪威、德國、法國、荷蘭、美國等國家,也曾於1996年來臺北訪問,當時剛過40歲的他,風華正盛,我在內湖與他見過一面,聽他談創作,談使用電腦寫作後,難以確認修改的版本,充分感受到他面對書寫的虔誠。
《吃西瓜的方法》分四卷八輯,三、四兩卷四輯:「給樹看相的秘訣」、「吃西瓜的方法」、「柿子的綜合研究」、「月亮.月亮」,是我實踐「解構詩學」的主力。在「月亮.月亮」詩組中,我發明了一種「飛鳥體」,詩分三節,以第二節固定兩行為詩眼,是為飛鳥的主體,以第一三節為雙翼,行數可以在八行上下伸縮,使全詩排列的外型有如「飛鳥」。詩集出版後,此一「飛鳥體」欲罷不能,續有所作,收錄在一九八四年純文學版的《不明飛行物來了》詩畫集中。如今,以增補的方式,附於「月亮.月亮」詩組之後。
俗話說「成名要趁早!」 然早慧成名是福是禍?還要依事、看人、靠天而定,其間關係,錯綜複雜,難有定論。不過,提早成名,必然提早遭遇,如何自我超越的超級大難題,是龍是蛇?是鯤是鵬?則要看作者今後如何奮力,一超!
遠傳企業暨國際事業群執行副總曾詩淵表示,淨零不能各做各的,應該從能源供給端、需求端、產業技術,共同建構一個淨零生態圈,把所有業者納入,大家努力往同一相標前進,力量就會很大。
為鼓勵客語藝文創作、推展客家文學並接軌國際,台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攜手靜宜大學中文系合辦「2022年台中客家三行詩暨客家春聯創作大賽」,共有106件三行詩、32件客家春聯等優秀作品參賽。台中市客委會主委江俊龍說,競賽首次不限參賽者國籍與題材,期待促進客家文學影響力並國際接軌!
詩人愛羅,基本上應被視為攝影與詩雙棲的斜槓創作者。兩者在創作方式的分野,攝影是「如何看」之後產生攝影作品,詩是「如何說」之後產生詩作品,縱使看的和說的是同一題材,其結果呈現的形式,兩者仍是不一樣。所以,當我們閱讀愛羅《二分之一星光燦爛》這本詩集時,其實不必去召喚詩外的攝影,而讓詩只是詩,專注於純粹文字內的詩藝與詩想。
關詩敏今年出道10周年,將於12日迎接27歲的她,昨(8日)舉辦「關方活動:This is Why We Are Here」生日音樂派對,與上百位歌迷共度歡樂時光。派對上關詩敏演獻唱多首歌曲,演唱未曝光的全新創作〈我在〉時,她想起這2年因聲音出狀況,甚至還有醫生建議她轉行的心理煎熬,百感交集淚流不止,如今找回自信的她堅定表示,要跟歌迷繼續走到下個10年。
武夷山脈沿線籠罩在一大片雨霧中,這雨連下了總有一個月,有網友戲稱六月不過下了三場雨,那是因為中間約莫只停了三次可以讓路面晾乾的一日半日。這已經不是尋常的雨季,陽台的衣服乾不透可以放烘衣機,但當地人慣常陽光下曝曬自製菜乾手工麵條地瓜粉,尚有閩北特色板鴨燻鵝,晴日常可見屋外竹竿晾吊著製好的鴨鵝,另外與臘肉同炒、蹄膀燉煮的筍乾也是日常飲食,山區竹林多,挖出的鮮筍吃不完,曬乾後才便於儲存,這些恐怕都不是一台家用小烤箱能應付的。
有「台北第二故宮」美譽的KANDER’S勝大莊文化企業集團,繼發行米芾行書長卷傳世國寶NFT進階版大成功之後,應各方熱烈要求,近期再隆重發行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的乾隆皇帝行書特大長卷NFT。
作者/陳志銳出版社/時報文化
吳奇隆與劉詩詩過去因合作《步步驚心》假戲真做,2015年完婚,3年前生下一子,今年2月被瘋傳婚變,兩人不久便發聲明駁斥。最近有八卦媒體拍到兩人罕見同框,可見他們出現在橫店一前一後快走,吳奇隆走在前方,進入大樓時並未特別注意到後頭的劉詩詩,害老婆差點被門撞到,引來粉絲批評:「已經看到結局了」、「好無語啊,後面就算是個陌生人也會幫忙按住門」。
老友民歌手楊弦近年返台定居,前些日子心血來潮,想要重溫當年推動民歌的激揚澎湃,並向海外推廣介紹。當年他以余光中先生新詩〈隔水觀音-淡水回台北所想〉譜曲吟唱,鼓動「現代民歌」風潮,獲得熱烈迴響。現在舊調重彈,希望添上英譯,新人耳目,促進東西文化交流。無奈譯者難求,遍尋不得,忽然想到我曾做過英語系主任,應該無法推辭,遂以臉書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