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談革命的搜尋結果,共28筆
大陸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15日出席香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2023」開幕典禮上致詞時表示,「國安」才能「港安」、「國安」才能「家安」,保國家安全,就是保「一國兩制」,就是保香港繁榮發展,就是保香港的民主自由,就是保香港全體居民的人權和根本福祉,就是保所有外國和內地來香港投資者的利益。
科技發展、企業經營與學術理論潮起潮落,真正能通過時代考驗者幾稀!在當前諸多財經文字雲中,ESG占有醒目的位子且擁有巨大的量體。很意外的,與資本主義思潮格格不入的社會文字雲中,ESG也不遑多讓!看來,「兼容」正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昇華到另一個境界,魚與熊掌不再是不能兼得的互斥命題。
中華民族於歐洲工業革命後走向積弱,以致遭受列強欺凌,振興中華成為中國人百餘年來心心念念的願望。1997年召開的中共十五大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中共執政理想,中華民族的復興不僅是中共對內的號召,也是對世界的宣告。2012年習近平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更提出「中國夢」,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相結合,「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香港反修例運動的紀錄片「時代革命」上周三透過線上平台Vimeo全球放映。香港警務處處長蕭澤頤警告市民如果不肯定會否違反《香港國安法》,就不要下載或觀看有關紀錄片,稱紀錄片的標題源於反修例運動期間的標語「光復香港,時代革命」,而相關標語被視為違反國安法。
光輝十月,大陸慶十一、台北慶雙十,一家兩地各辦喜事。110年前的10月對全中國人來說意義深遠,因辛亥革命及先賢努力,中國終於脫離帝制,走向共和法治。這個里程碑,值得大陸與台灣珍惜,畢竟當前兩岸分的是「治」不是「史」,且兩岸憲法明揭兩岸統一仍待延續。
台灣教科書中的孫中山形象從熱到冷,與之相反,大陸教科書中的孫中山形象卻是從冷到熱,不但一直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更闢了專門一課談孫中山。與此同時,近年來大陸領導人近年也不斷提出論述,稱中國共產黨是「孫中山開創革命事業的最堅定支援者、最親密合作者、最忠實繼承者」,大有接收孫中山政治遺產的野心。
編者按李宗仁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屈指可數的政治領袖和風雲人物,曾為桂系軍事首領,國民黨中央領導階層的重要成員,國民政府行憲後的第一任副總統,大陸淪陷前夕的代總統。讀歷史的人,縱使以成敗論英雄,對這樣一位不平凡的歷史製造者,也不能等閒視之。一九五八年暮春,李宗仁寓居美國期間,應哥倫比亞大學之邀,在「東亞研究所.中國口述歷史學部」襄贊下,親自口述了他三十餘年的仕宦生涯及所參預的軍國大事,由該校特派的研究員、華裔歷史學者唐德剛整理撰寫,遂成《李宗仁回憶錄》。書中完整保存了李宗仁在中國歷史上的真面目,並間接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政治內幕或軍事祕聞。對於了解和研究中國近現代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孫中山認為國民黨協助高麗、印度、安南民族獲得獨立,是必要的。很顯然地,孫中山之聯俄與反帝,是基於中國國民革命的需要,而不能接受俄式的「世界革命」。
一九一一年「三二九」黃花崗之役,更是驚天地而泣鬼神,不半年而武昌大革命以成。在八次起義的過程中,孫中山樂觀奮鬥,百折不撓的領導風格,至關重要。
編者按前任國民黨黨史會編審暨前政治大學歷史教授蔣永敬,將二○○○年由國史館所出版的《孫中山與中國革命》修訂補充再版,分兩大部分:一為思想與理論,近百年來,有關孫中山與國民革命的著述質量均豐,因此書中將對孫中山有關世界觀的言論,依其年代及性質,分類記述並加註釋,讓讀者有基本概念;二為領導與參與,此部分詳述辛亥革命的重大起義部分,從多層面做有系統的探討,盼能使現今讀者對孫中山及其發動的國民革命有更多的認識。
編者按:前任國民黨黨史會編審暨前政治大學歷史教授蔣永敬,將二○○○年由國史館所出版的《孫中山與中國革命》修訂補充再版,分兩大部分:一為思想與理論,近百年來,有關孫中山與國民革命的著述質量均豐,因此書中將對孫中山有關世界觀的言論,依其年代及性質,分類記述並加註釋,讓讀者有基本概念;二為領導與參與,此部分詳述辛亥革命的重大起義部分,從多層面做有系統的探討,盼能使現今讀者對孫中山及其發動的國民革命有更多的認識。
今天是一個戰鬥時代,戰鬥訓練在建立革命人生觀,生活就是戰鬥,與強暴戰鬥,與黑暗戰鬥,與腐敗戰鬥,不能戰鬥,便將失去生存。
乳牛與牛乳
大陸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近日出席一場公開活動,談到科技變革可能影響人類生活很多,甚至未來將出現機器人執行長(Chief Executive Officer,CEO)。
從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列寧與孫中山在十月革命前雖然素不相識,天涯相隔,但思想卻是相通的。孫中山一心拯救祖國,但並不是一個狹隘的民族主義者,他同時熱情地關注著被壓迫民族的解放事業,「考慮的是整個世界」,特別對俄國革命表示深切同情。
法國總統奧朗德26日在非洲東南部島國馬達加斯加參加第16屆法語國家組織峰會時,呼籲全面取消對古巴的禁運。
是默認?馮自由的《革命逸史》「寫成於1939年至1948年」,比諸1935年、陳少白逝世約一周後出版的《興中會革命史要》,晚了五到十五年,馮自由完全有足夠的時間去為尤列辯護,但他沒有這樣做,是否真的等同默認?
流亡荷蘭的菲律賓共產黨創始人席森(Jose Maria Sison),料於近3個月間返回菲國,與菲律賓總統當選人杜特蒂討論和平事宜。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有鑒於隨著全球人口爆炸性成長,人均消耗一直在增加,導致各種資源逐漸耗竭,為協助中小企業面對未來的資源革命,搭上這班翻轉未來的商機列車,委託台北市電腦公會,於10月6日在台北市西門紅樓舉辦「2015資訊創新趨勢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