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豆粕的搜尋結果,共21筆
4月起,大陸海關政策影響進口大豆通關減緩,多數大豆油廠庫存大幅減少,部分甚至斷豆停機。18日主要豆粕期貨報價突破每公噸人民幣4,339元,大漲4.28%。 (黃欣)
受到加工利潤低的影響,大陸10月份的大豆到貨量估計約500萬噸或以下,這將是兩年半以來的最低水準。這種情況將加劇關鍵動物飼料原料豆粕的供應緊張,進而推升大陸豬肉價格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面對近期豆粕漲價,業內擔心全球疫情導致物流中斷,大陸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魏宏陽19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這屬於心理預期推動上漲,實際當前國際大豆貿易秩序正常。他表示根據掌握情況,第2季大豆足以滿足國內的豆粕生產需求。
大陸農業農村部市場與資訊化司司長唐珂15日表示,預計2020年大豆進口總量將有所增加,能夠滿足生豬產能恢復後的豆粕需求。綜合來看,2020年無論是大陸國產大豆,還是進口大豆及下游豆粕、豆油,市場價格都有望保持基本穩定。
外電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正考慮允許進口巴西大豆粕,尋求分散此一關鍵豬飼料成份的供應來源。知情人士指出,中國官員最近訪問巴西的壓榨廠,此為大豆加工企業Abiove組織的考察活動一環。
自陸美貿易戰爆發以來,陸方祭出「大豆牌」報復美國。阿根廷政府10日宣布,大陸將首次向該國進口飼料豆粕(從大豆提取豆油後的副產品)。阿根廷穀物出口公司商會(CIARA-CEC)總裁伊迪戈拉斯表示,有關交易仍然需通過工廠授權程序,再進行註冊,不會立即開始出貨,但形容交易是歷史性的協議。
香港信報報導,中美貿易戰下,大陸開始嘗試從其他國家進口農產品,阿根廷因此得利。雙方預計在11日簽署交易協議,這是大陸首次向全球豆粕出口龍頭阿根廷購買飼料豆粕。
在中美貿易談判前景未明的情況下,一直以來保護當地豆粕壓榨業者的中國正在考慮向阿根廷開放市場,全球不確定性高的情勢可能促使中國擴大豆粕進口的範圍。
正值美方希望大陸多購買美農產品之際,外媒報導大陸代表團將前往全球最大豆粕出口國阿根廷視察當地壓榨廠,使身為全球頭號豆粕消費國的大陸可能增加進口來源。外界認為,原先大陸與阿根廷的豆粕進口談判一度停滯不前,但因美陸貿易戰,大陸有意讓農產品進口來源多元化,增加對美談判籌碼。
大陸期市14日早盤交易時段,黑色系期貨普漲,動力煤期貨高開高走,焦煤上漲超3%,焦炭漲2%。
路透報導,阿根廷大豆產業商會負責人當地時間22日表示,有關允許阿根廷豆粕出口中國的談判進展比預期慢,因為中國官方有一些要求,其中包括檢查阿根廷的大豆壓榨廠等等。
截至16日大陸期市日間盤收盤,大陸國內主要商品期貨多數收漲。其中,豆粕主力合約漲幅超過3%。其他品種方面,焦炭及焦煤主力合約分別收漲2.4%及1.76%。
截至2日大陸期市日間盤收盤,豆粕、菜粕期貨主力合約跌停。豆油、豆一主力合約下挫逾3%,棕櫚油、菜油主力合約跌超2%。
大陸期市2日早盤,豆粕期貨主力合約跌幅近5%。截至9點06分,豆油、PTA主力合約跌超2%,棕櫚油、菜油、豆一主力合約均跌逾1%。
華爾街見聞25日報導,為因應中美貿易戰美方對中國的加徵關稅制裁,中國財政部發布通知稱,將相紙膠捲、塑膠製品、竹地板、草藤編織品、鋼化安全玻璃、燈具等產品出口退稅率提高至16%。
華爾街見聞報導,23日滬指收報2,594.83點,下跌2.26%,成交額1,669億元人民幣(下同)。深成指收報7,574.99點,下跌2.24%,成交額1,907億元。創業板收報1292.06點,跌1.74%,成交額605億。
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中國大陸早先為報復美國制裁,對美國部分農產品加徵25%關稅,此舉卻為本身食品加工業帶來危機,加上今年大陸的大豆重點產地遇到早霜,産量再受到打擊,北京當局若找不到解決管道,恐怕要回頭找美國購買。對此,專家聲稱找到破除困境的方法。
華爾街見聞報導,大陸股市30日疲弱,各大概念族群普遍表現欠佳。滬指收報2,737.74點,跌1.14%,成交額1,064億元人民幣(下同)。深成指收報8,552.80點,下跌1.45%,成交額1,471億元。創業板收報1,457.92點,跌1.57%,成交額445億元。
中國國內首例商品期權品種:豆粕期權昨(31)日在大連商品期貨交易所上市。這是中國期權市場繼2015年50ETF期權上市後的又一重大發展。此外,白糖期權也將於4月19日在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
新華社報導,為檢驗期權做市商制度設計以及交易所、軟體商、交易商三方相關系統準備情況,大連商品交易所宣布將從23日起,啟動豆粕期權交易商模擬交易合作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