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豐中國多元資產的搜尋結果,共44筆
中國大規模的清零政策,使其股市進入了六年來最糟糕的一個月,市場普遍預期,由擔心中國政府可能首次無法實現其經濟增長目標,股市未來可能出現更大跌幅。 中國今年的GDP目標是實現5.5%左右的成長率,但是由於官員們正在努力控制多地爆發的新一波疫情,導致經濟學家們陸續被迫下調預測。
當前,關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績效的企業評價標準已經成為全球投資領域,特別是進行標準化產品投資時的重要參考依據。
全球金融領域最重要的發展之一,便是中國債券市場的國際化進程。過去幾年,中國債務市場經歷了一場戲劇性的轉變,是從一種國際投資者較無法獲得的資產類別,轉變為一個對於國際投資界而言是主流資產的市場。特別是2020年以來,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邁出了全新的步伐。
在實現經濟增長及達到脫貧目標後,中國政府政策已轉為關注提升增長的質量及包容性,即「共同富裕」,旨在幫助中產階級而擴大一系列監管變革。
全球資產市場最近異常波動,不少投資者因而飽受困擾,加上新型變種病毒Delta繼續肆虐,導致不少地區的新冠病毒感染數字回升,為復甦前景構成壓力。7月份中國零售銷售同比增長8.5%,漲幅低於預期,反映Delta變種病毒爆發造成影響。多檔類股亦呈現跌幅,其中非必需品的跌幅尤其顯著。
2021年已過了2/3,就回報的表現來看,中國政府債券市場的正回報表現,顯然優於主要已發展政府債券市場的表現。隨著各地疫苗的出現,市場開始注視經濟復甦後的通貨膨脹,影響上半年新舊經濟及其他商品的資金輪動,而中國債券在全球殖利率上升的預期情況下,展現出良好的適應力及穩定性。
根據數據顯示,在2021年第一季,外資淨增持中國境內債券達633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增長11%。事實上,中國境內債券市場規模龐大,資產總額已達到15兆美元,僅次於美國為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
全球三大債券指數供應機構之一的富時羅素,日前確認將中國國債納入其旗艦指數世界政府債券指數(WGBI),納入指數的流程,將在2021年10月29日起的36個月內,分階段進行,這意味著中國債券已獲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指數以及富時羅素世界國債指數認可,全球三大投資者主要跟隨的債券指數悉數納入。
由於深受全球投資人的追捧,中國債券市場近年來迅速崛起,規模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事實上,境外資金對於人民幣債券市場的追捧熱潮貫穿了整個2020年,截至2020年末,外資淨增持中國債券規模已達到1,861億美元。中國經濟基本面穩健,貨幣政策穩健、債券收益率相對佳以及人民幣資產表現出一定的避險屬性,皆是吸引外資進入中國債券市場的主要因素。
2020年第三季以來,中國經濟增長持續修復,除了製造業投資增速加快,消費增長也逐步回升。疫情期間,中國出口增長持續擴大超乎市場預期。一方面,在全球疫情衝擊之下,居家辦公與醫療物資出口相對較好,醫療相關佔全球比率亦達到23%;另一方面,得益於穩定的供應鏈,中國出口占全球份額上升,受益全球逐步復甦,短期內中國出口仍有成長後勁。
過去兩個月,中國內部經濟持續復甦,製造業陸續從疫情中恢復,整體需求有轉強的跡象,8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53.1,為2011年1月份以來最高。住宿、旅行、餐飲和休閒業提升也令服務活動增加,在勞動力市場方面,製造業和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的就業部份均輕微上升,表明勞動力市場正在逐步改善。
2020年上半年結束,全球投資市場猶如經歷過雲霄飛車,風險性資產在年初受到疫情影響而大幅波動,之後卻出現顯著反彈;因疫情而停擺的經濟活動,亦在過去一季逐漸恢復過來。各國政府紛紛推出規模龐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這些均有助於投資者情緒回穩。
隨全球貨幣環境寬鬆,中國債券資產配置價值也開始突顯。截至2018年末,中國債券市場的存量規模達人民幣(下同)86兆元,其中國際投資者持債規模接近人民幣1.8兆元。這一規模使中國穩居世界第三大、亞洲第二大債券市場。
自從4月份中國債券被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後,全球主流債券指數再次向中國債券遞出「橄欖枝」,美國摩根大通宣布自2020年2月起,納入以人民幣計價的高流動性中國國債在其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並計劃在10個月內按階段完成。
市場有所共識的是,中國每個月所發布的宏觀經濟數據並非絕對標準,必須搭配其他資訊一併解讀。其中一個關鍵切入點便是日益擴大和流動性增加的中國債市,包括在岸和離岸市場。從中國經濟動態、民企融資及資本流動層面,有以下重點值得關注。
自上個月開始,全球最受關注的債券指數之一: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首次納入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我們認為,此一進展在兩個層面意義重大。
隨著近期彭博巴克萊指數確定納入中國債券,這是繼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IMF)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後,中國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重要里程碑,也象徵著中國經濟發展將迎來新的局面,預料將吸引外國投資者增加購入中國債券,並為全球投資者多元化資產配置提供機遇。
隨著美中貿易協商漸有共識,以及中國官方接連釋放多項的利多政策,中國市場近期表現較為平穩。債券市場部分,由於美國聯準會暫緩升息,美債殖利率走低,使得風險性資產暫獲喘息。
自2018年下半年起,中國的貨幣、財政政策見回暖態勢,相對而言經濟數據表現則較為落後,分析各產業的表現,基建投資在調整後見底反彈,惟持續性仍需進一步觀察。
回顧10月份,受到美債殖利率大幅躍升、美元指數進逼前波高位等影響,風險性資產持續承受壓力,雖然中國官方擴大政策力度,但在美中貿易僵局、全球股市震盪,與內部經濟成長減弱的交互衝擊之下,股市仍透露出加速趕底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