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負面因素的搜尋結果,共42筆
大陸經濟復甦欲振乏力,遠遜今年初市場預期。正當外界期待即將登場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將開出穩經濟新藥方時,國際投行高盛卻給出悲觀的看法,指稱據多位投資人的觀察,大陸官方推出大規模刺激措施或重大經濟改革的機會不大。
疫情衍生的高庫存問題成市場亂源,再加上通膨導致的消費緊縮,進一步限縮了市場的成長,揮別了充滿挑戰的2022年,展望2023年,泰金寶-DR(9105)董事長許勝雄直言,高庫存迄今仍無特效藥,2023年上半年度的市場需求仍將趨於保守,必須要等到2023下半年後,才會逐漸復甦。
台灣人壽策略長葉栢宏18日在中信金法說會上表示,拜升息所賜,台壽今年利息收入增加27億元,明年全年還可比今年再增70億元,換言之,今明兩年可增加近百億元的利息收益,且升息讓台壽在接軌IFRS 17時的負債部位,因此大降減少。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16日在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場邊表示,俄烏戰爭是今年全球經濟「單一最大負面因素」,而且很可能持續影響明年經濟。IMF預期今年全球經濟成長3.2%,明年放緩至2.7%。
財政部12日將公布9月稅收概況。雖疫情趨穩、消費也回溫,但9月股市並不平靜,總計稅收預估有千億元規模,1~9月總稅收規模估計達到2.3兆~2.4兆元,全年可達預算數2.7兆目標。
美台央行升息加速,銀行淨利收大增,呈雙位數成長,惟國內疫情確診人數居高不下,各家產險虧損擴大,加上股債市波動,投資收益減少,使15家金控自結獲利大幅衰退,股價跌多漲少。
NADD(美國國防授權法,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受惠股再一家,上半年營運以EPS 4.1元繳出佳績、表現傲視安控族群的勝品(6556)23日下午應櫃買中心邀請參與法說會,展望下半年,勝品總經理林貞宏樂觀表示,毛利率是公司重要指標,下半年毛利率應仍可維持第二季水準。
ESG評級可能是當今金融業中最少被審視、但卻最具影響力的部分,該評級不僅主導ESG基金的持股,同時也為投資人提供了指引。
全球商務旅行協會(GBTA)指出,通膨和供應鏈問題等經濟逆風因素延後商旅需求復甦,預期全球商旅支出要到2026年才回到疫前水準,較其去年11月預估時間延後二年。
全球股債市在種種負面因素打擊下,從5月的反彈走勢轉為震盪走低。面對充滿挑戰的第三季,野村投信認為,通膨將持續位於高檔,聯準會積極升息與縮表短期內也難以立即壓抑高漲的通膨壓力,而在震盪的投資環境下,建議透過增持高評級或低波動資產來建立防禦型部位,再尋找機會戰術性的資產輪動。
面對各項負面因素衝擊,市場預期第3季DRAM價格將會跌超過8%,多於預期,對於這樣的情況,南亞科總經理李培瑛則是很有信心,他表示雖然市場在面對通膨、封城及戰爭等影響,下半年挑戰會稍微高一些,但對於DRAM來說是屬於正常的波動,且南亞科有多元化的營運及產品線,在市場也建立了800多位客戶,從交期到品質都能提供很好的服務,所以預期南亞科能夠相對性的穩定迎接未來市場回復的狀況。
尼得科超眾(6230)首季因業外認損,陷入虧損,不過,隨著昆山封廠過後、系統廠努力拉貨,6月營收仍可保持年增,尼得科超眾樂看,第二季表現可望優於首季,另在缺料、台幣升值、銅等原物料價格走揚等負面因素相繼消失後,對全年展望也偏樂觀,認為「理論上今年會比去年好」。
人行26日向市場信心喊話,加上大陸四大證券類官媒及證券、基金同業公會齊聲護盤,A股三大股市指數26日早盤止跌反彈,但市場擔憂北京緊接上海也「封城」防疫,恐拖累經濟下行,A股午後大跌,其中上證指數收盤跌破2,900點整數大關,創下2020年5月底以來新低。
港股上市、大陸蘋果供應鏈代表業者瑞聲科技日前表示,受到新冠疫情干擾及供應鏈缺料等負面因素影響,其2021年淨利預計將減少12%至16%。瑞聲表示,上述外部因素可能仍會在2022年上半年持續影響企業經營。
財政部將於8日(周一)公布10月進出口統計,預估10月出口年增率為21%~25%,達到連16個月正成長,出口規模估386億~402億美元,有機會挑戰400億美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
大陸國家統計局31日公布數據顯示,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繼續受限電、部分原材料價格暴漲等因素影響,續降0.4至49.2,為連續第二個月處於收縮區間,且生產指數與新訂單指數顯示供需兩端皆進一步放緩。有分析指出,負面因素正向大型企業蔓延,大陸經濟下挫壓力加大。
聯準會6月會議後市場開始對聯準會後續的退場計畫有所預期,其後市場焦點轉向美國通膨上升壓力,和全球Delta病毒演變情況,兩者皆對下半年的景氣走向具有相當的影響力,也造成市場波動加大。
第三季台灣PCB產值以1,859億元規模與0.1%的年增率創歷年第三季新高,展望第四季,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認為,台灣電路板產業憑藉規格優勢,第四季成長動能依然存在,2020全年產值亦可望持續成長2.4%,以6,785億元的規模再創新高。
甫於10月底落幕的TPCA Show與IMPACT-EMAP,今年因全球受困於疫情籠罩下仍順利開展,並為服務無法前來的海外參觀者,主辦單位(TPCA)推出了虛實整合服務,提供虛擬展與線上會議,並與「台北國際電子產業科技展」、「台灣國際人工智慧暨物聯網展」、「台灣國際雷射展」、「台北國際光電週」等五大展,首度以「聯合展覽會」模式,以「台灣國際電子製造聯合展覽會」型態共同展出,五展聯合創下總參觀人潮近60,000人紀錄,除了建立台灣會展合作典範,也整合台灣電子產業資源優勢推向國際舞台。
近一周三大法人明顯加碼的金融股,股價大有起色,但截至11月13日為止,多數金融股股價仍在貼息。法人表示,最壞的利差情況大約就落在下半年,且相較於全世界的金融股來說,台灣金融股股價並不算貴,可以留意存股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