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財政資金的搜尋結果,共85筆
大陸財政部部長劉昆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完善稅費優惠,突出對中小微企的支持,並帶動擴大全社會投資及促進消費。今年經濟有望總體回升,財政收入將出現恢復性增長,但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黨政機關要過緊日子,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禁止變相舉債、虛假化債行為
新華社1月31日報導,雲南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黨組成員、省紀委派駐省人大機關紀檢組組長羅廷才,因騙資金建寺廟、干擾基層政權工作、自封「活佛」並裹挾村民參加迷信活動,2022年9月被開除黨籍,移送檢察機關起訴,1月29日雲南省玉溪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開庭審理,將擇期宣判。
中國大陸前不久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今年的財政政策取向和安排提出明確要求: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應怎麼加力?如何提效?中國財政部部長劉昆接受大陸官媒央視新聞訪問時表示,加力、提效各分為三個層次。
趕在耶誕夜前夕,美國總統拜登今天簽署2023年度國防授權法案,授權未來5年提供台灣100億美元軍援,並要求加速處理台灣軍購請求。法案呼籲美台聯合軍演、邀台參與2024年環太軍演。
大陸財政部9日公布,為籌集財政資金,支持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決定於12月12日發行2022年特別國債,為3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債,發行面值為人民幣(下同)7,500億元。
大陸財政部昨日宣布,為籌集財政資金,支持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決定發行2022年特別國債。本期國債為3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債,發行面值人民幣7500億元(下同,約新台幣3.3兆元)。外界解讀,這可能是替未來解封,增加基礎建設以提振經濟做準備,及替即將到期的特別國債「等額定向續作」。
日本政府和央行22日實施24年來首次外匯干預,規模據估計可能達到3.6兆日圓(約台幣8,006.4億元),超過1998年4月10日的2.6201兆日圓,創歷史最高紀錄。
受新冠疫情衝擊、留抵退稅等減稅降費政策、房地產「遇冷」等負面因素影響,中國財政收支不平衡情況日益凸顯。《中國新聞周刊》報導,短期財政收支壓力雖暫時緩解,但中長期收支不平衡因素仍在,呼籲大陸政府應該綜合施策穩經濟大盤,多措並舉開拓財政資源空間、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財政支出效率,長期看必須向財政改革要空間,多管齊下緩解財政收支矛盾。
2022年大陸經濟受到疫情反覆干擾,市場普遍看壞全年GDP增長無法達到5.5%左右的預設目標。在官方15日公布第二季GDP成長率前夕,14日傳出大陸已為基礎建設準備好高達人民幣(下同)7.2兆元的資金。分析認為,這是一個決定性轉變,反映大陸已將焦點從控制債務,轉向援助被封控措施打擊的經濟上。
澎湃新聞3日報導,依據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NIFD)2月28日發布的《2021年地方區域財政分析報告》(《報告》)指出,在目前需求疲軟、基建乏力情況下,財政承擔著比以往更加艱巨的責任,財政體制改革之路任重道遠,破除「不可能三角」,就需要新一輪的財政體制改革。包括:央地財政支出責任、地方政府財政管理體制、債券管理體制、財政與貨幣政策更加協調配合等四項改革。
大陸財政部部長劉昆22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在去年1.1兆元(人民幣,下同)基礎上,今年將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市場主體會有更多獲得感。保持適當支出強度,重點支持科技攻關、生態環保、基本民生、區域重大戰略、現代農業和國家「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提高支出精準度,不撒「胡椒麵」。(意指大眾平均分攤)
大陸「穩增長」再出招!大陸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25日表示,2022年將實施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重點聚焦在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同時要支持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紓困解難。
大陸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已成動搖國本的社會問題。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9日發表長篇報告開出解決藥方,認為官方推出鼓勵生育基金刻不容緩,建議中國人民銀行印鈔人民幣(下同)2兆元,對每孩每月給予現金獎勵,用十年鼓勵社會多生5,000萬孩子。該文一出迅速引爆熱議。
時近年末,中國人民銀行為維護跨年流動性無虞,再度開啟年底資金投放盛宴。從27日到29日短短三個交易日,已累計向市場放水人民幣(下同)4,200億元。跨年充足水位也讓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急降,29日Shibor隔拆利率就較上日大跌27.3個基點,逼近年內低點。
中國人民銀行6日宣布自15日起全面降準2碼(0.5個百分點),向市場釋放人民幣1.2兆元資金。綜觀宏觀經濟及時近年底資金需求增加,機構普遍認為12月的資金水位將優於前兩個月,基於「穩經濟」的政策核心,流動性偏寬鬆的狀態可能會持續到2022年上半年,但降息的機率不高。
中國人民銀行6日宣布自15日起全面降準2碼(0.5個百分點),可說在市場預期之中。由於時近年底資金需求增加,加上「穩經濟」的政策核心,機構認為年底前還降準的機會,但降息的機率並不高。
塔利班進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後宣布和平接收政權,實施一連串相對比較符普世價值的政策,引起全球的熱議與關注。外界質疑這可能是塔利班為爭取外國承認政權而刻意做秀,對它過去恐怖暴力行徑仍心有餘悸。尤其是與之鄰近的中國,因塔利班涉及極端暴力的新疆東突組織,而顯得格外謹慎。雖然塔利班最渴望獲得中國承認與協助,但中國最在意的新疆東突組織的問題必須能提出說服北京的方案,以現在塔利班對各部族與軍閥掌控情況看來,短期內很難達到目的。
大陸財政部、工信部近日公布《關於支持「專精特折」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2021年至2025年,中央財政將安排10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430億台幣)以上獎補資金,加快培育1000餘家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並透過省級平台,帶動1萬家左右中小企業成長為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外界解讀,全球供應鏈重組不可逆,「十四五」期間,大陸將積極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的紅色產業鏈「鏈主」企業。
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表示,從去年12月15日啟動的重點人群新冠疫苗接種,由各級政府組織和安排費用保障,個人免費包括了疫苗費用和接種費用。之前曾經發現有個別地方收取個人費用的情況,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立刻發文要求整改。
在2021、十四五開局之年,大陸如何發力財政政策?據新華社專訪財政部部長劉昆表示,一方面將建立擴大範圍且實施常態化的財政資金直達機制,提高財政支出效率;另一方面則注重節用裕民,「財政收支壓力再大,也要堅決保障好民生支出」,強調新的一年,政府要過「緊日子」,讓人民過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