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貨櫃船大型化的搜尋結果,共09筆
長行程、高動態、長運行時間—這些是創新igus驅動拖鏈的特點。世界上第一款自帶驅動的拖鏈確保在極長的行程中顯著延長運行時間,因為它幾乎不承受任何推/拉力作用。在全球範圍內,港口中的自動化軌道式門型貨櫃起重機(ASC)將會是受益的應用之一。
全球最大貨櫃船「韓遠格但斯克」今(9)日早上7時首航高雄港,停靠第6貨櫃碼頭,晚間10時離港,快閃15個小時,令不少民眾相當興奮,紛紛到場觀賞並拍照留念。台灣港務公司董事長李賢義也到碼頭致贈首航紀念牌祝賀。
美國取消香港特殊貿易地位,國內海運相關業者指出,對於香港轉運中心地位影響不大,因大陸港口快速崛起,香港本身轉運地位本就日漸式微,2004年還是全球第一大貨櫃港,去年排名已降到第七,業界不擔心香港變化,擔心的是中美貿易戰與疫情對全球貿易的影響。
據克拉森統計,近10年1.2萬箱(20呎櫃)貨櫃船增速達到48.6%,今年第四季地中海航運訂造的2.3萬箱超大型貨櫃船即將問世,不過已有業者估計,貨櫃船大型化就像全球最大型客機A380一樣,即將到達終點。
繼萬海航運之後,新加坡太平船務(PIL)傳出今年4月7日將全面退出亞歐貨櫃定期航線,而萬海此時也傳出決定放棄四艘2,038箱(20呎櫃)貨櫃船的加訂選擇權。業界認為,萬海與太平船務面對競爭激烈的貨櫃船運市場,是以務實保守的做法,守住最具利基的亞洲區間航線運務。
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繼107年12月11日與長榮海運公司簽署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S1至S5貨櫃碼頭租賃契約後,由高雄港務分公司總經理陳劭良於今(18)日上午11時該分公司第一辦公廳與現代商船株式會社駐臺代表崔壯豪總經理簽署租期五年之高雄港118、119號貨櫃碼頭租賃契約,宣示現代商船株式會社看好高雄港作為東亞地區轉運基地,將持續投資發展亞洲海運市場,對於鞏固高雄港貨櫃量及維持樞紐港地位極具效益。
國際航運市場於去年歷經一連串經營事件(5併1倒)後,航運聯盟重組甫於106年4月1日生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吳榮貴教授表示,航商整併與聯盟重組對航運市場的影響,將使航商變少,市場集中度提高,有利於市場運價的穩定。另聯盟變大,將使航線服務整合度提高,託運人選擇減少。
全球首艘最大貨櫃輪、商船三井的凱旋號「triumph」日前交船,即將展開處女航,並在大陸停靠5個港口。台灣的高雄港要到明年才有條件讓2萬TEU以上貨櫃輪停靠,但貨源是問題。
今年貨櫃船運市場表現仍不穩定,貨櫃船過剩,船舶租價又陷於長期低迷狀況。即使船價已經有從谷底翻升跡象,長榮集團副總裁謝志堅與德翔海運董事長陳德勝都相繼表示,會再延後中小型貨櫃船建造時間,以租代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