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買超股的搜尋結果,共2,405筆
美國升息可能進入尾聲,全球風險性資產大漲,各國股市風起雲湧強彈,台股今(2)日由電子科技股領頭大漲,電子成交值比重到午盤過後衝高至近65%,台股加權指數穩步盤堅,近午盤時最高衝上15,591點大漲171點,多頭全面重掌令旗,蓄勢向15,600點邁進。
新唐(4919)2022年全年合併營收達418.72億元、年成長1.0%,雖然成長幅度不高,但仍舊順利改寫歷史新高。法人推估,新唐下半年營運即便受到市場需求瞬間降溫影響,但全年獲利仍有機會挑戰賺進一個股本。進入2023年後,上半年消費性微控制器(4919)依舊沒有明顯回溫跡象,新唐亦將可能受到影響,最快下半年才有機會重返成長軌道。
政策護盤維持動態靈活操作。1月台股大漲約8%,政府基金護盤喘口氣,鎖定大漲半導體三雄逢高調節,尤其台積電(2330)提款160億元,致1月官股券商賣超342億元,為歷年罕見單月大賣超,但仍鎖定鴻海(2317)、長榮(2603)及台達電(2308)等積極加碼。
台股兩市場元月來都各大漲約8%,外資展開大舉搶補,裕隆(2201)、國巨(2327)等12檔上市櫃股,元月來股價大漲約12%~37%,外資也買超4億~10億元以上,扮演元月反彈先鋒。
中興電(1513)具有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受益,及建置電動車充電站、發展氫燃料電池及太陽能電廠等綠能題材,吸引三大法人連二日買超,31日合計買超4,913張,股價終場上漲5.5元、收81.0元,創近30年新高,突破所有線型反壓。
2023年1月櫃買指數震盪攻堅行情,1月17日封關收高188.5點、1月來漲幅4.52%,法人1月來買超達152億餘元,其中世界(5347)、金居(8358)、穩懋(3105)、群聯(8299)、橘子(6180)等法人買超題材股,金兔年開紅盤後走勢持續受到關注。
外資強勢回歸,台股元月10個交易日,大買上市櫃1,259.94億元,展現積極抱股過年心態,帶動元月行情暢旺。法人指出,台股金兔年封關僅剩一個交易日,因市場利空鈍化,法人回補台積電、聯電等權值股心態濃,指數有望挑戰萬五大關封關。
雖傳出即將解禁戴口罩的規定,一度突破2400整數關卡的17日韓股,在近關情怯之下反而翻黑下跌,收在2,379.39點,跌20.47點或0.85%,粉碎連10紅美夢。同時,韓元走貶,外資反手買進1790億韓元。
台股虎年封關倒數第二天,外資持續狂掃權值股,買超臺企銀(2834)及台積電(2330)都各1.9萬張上下,16日集中火力買超11檔權值股都逾5,000張,單日再大敲台股187億元。
台股上周反彈3.14%,外資再度站在買方,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上周外資在集中市場買超為890.15億元,也是連續2周買超,今年以來累計買超955.99億元,若加計今日,外資買超已逾千億元。外資總持有股票市值為18兆8,094.86億元新台幣,占全體上市股票市值的40.56%,較1月6日的17兆8,413.96億元新台幣,增加9,680.90億元。
證交所最新統計,外資上周在集中市場買超890.15億元,其中,買超聯電(2303)12.80萬張最多,另賣超華通(2313)2.14萬張最多。累計今年1月到今(16)日為止,外資已買超台股突破千億元,達到1,143.48億元。
台股13日又成為台積電一個人的武林!台積電法說釋出今年營運先蹲後跳,全年營運仍將成長,美股ADR飆漲6.38%,三大法人齊買5.07萬張,帶動台積爆量大漲貢獻指數116點,比加權指數漲92點多,股價大漲13.5元重返500元榮耀,市值逼近13兆。
宏泰(1612)2022年12月合併營收創同期新高,政府推動太陽能電廠、離岸風電等綠電政策,台電又有強韌電網計畫,台商回流建廠也需要電力線纜,增添營運成長動能。三大法人12日合計買超1,760張,股價上漲1.3元、收19.1元,上檔將遭逢年線21.46元反壓。
外資大咖連袂歸隊!9日大舉買超台股361.81億元,扮演盤面主力推手,點火權值、電子股,「護國神山」台積電上漲4.91%,市值重返12兆元大關,大立光、信驊等高價股也同步上演兔跳攻勢,支撐大盤帶量收復月線14,377點,農曆封關前可望挑戰萬五大關。
上市櫃公司2022年營收呈現年增、或創歷史全年新高,法人在新年第一周買超千張以上的「雙喜臨門」股,包括聯電(2303)及元太(8069)等13檔受關注,隨著美股6日強彈,元月紅包行情本周可期。
前一日大漲的韓股5日雖開高,一度甚至漲至2281.39點,但之後受到獲利了結賣壓影響,又下跌至近乎平盤,最後收在2,264.65點,漲8.67點或0.38%,連兩日上漲。同時,韓元小幅升值,外資淨買超5091億韓元。
4日大盤量縮整理,但櫃買中小型股維持輪動,櫃買指數日K線連兩紅,守穩半年線震盪攻堅,5日將接續挑戰月線184.53點,其中元太(8069)、金居(8358)、振曜(6143)、智擎(4162)、台半(5425)等法人近兩日主要買超股,近期走勢持續受到關注。
美國消費電子展(CES)將於1月5日至8日開展,包括宏達電(2498)等八大科技公司董總座將率隊參加,AR、AIoT、5G、WiFi 7、10G新產品百花齊放,包括友達(2409)等16檔概念股,法人本周以來搶進,股價逐漸升溫。
台股2022年12月30日雖亮麗封關,但美股收盤表現較為疲弱。展望新春行情,法人認為,外資聖誕假期結束,買盤逐步歸隊,可望帶動大盤成交量能回升,篩選15檔外資由賣轉買、加碼力道放大,且KD指標正向、股價穩在月線之上的個股,包括大同、臺企銀、寶成等,扮演2023台股開盤吸金指標。
據統計,今年前9月第一金旗下第一銀稅前淨利達185.82億元,擠下兆豐金(2886)旗下兆豐銀,成為泛公股銀行的「獲利王」,但從金控的股價來看,兆豐金目前已經站上30元整數大關,而第一金今盤中僅約26.5元,未來第一金是否會有比較的「車拼」行情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