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貿協的搜尋結果,共6,583筆
新冠疫情曾讓國內實體會展創下0收入慘況,今年是國境解封後完整一年,在各項國際專業大展人氣搶搶滾下,外貿協會統計,今年會展業產值可重回疫前(2019年)的8成,明年甚至有機會完全復原,目標力拚回疫情前的480億水平。
日昨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稱:「如果中國人可以來台做服務業,他們連雞肉飯也可以開店。」並稱100元的便當可能競爭殺價到80元,甚至於說可能引進5千萬陸人,我不知道這是誰給他這樣的訊息,經濟部?或者競選團隊?或憑空想像?
根據思科(Cisco)發布的「人工智慧準備度指數」調查顯示,2023年雖然有97%的台灣企業組織已經或正在制定AI策略,但僅19%台灣企業已做好充分的準備。由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委託外貿協會營運的台灣經貿網是國內國家級最大B2B跨境電商平台,已積極掌握AI趨勢,運用多元AI科技應用工具,帶領企業借助AI工具乘風而起,更快速、有效率的開發數位貿易。
全球供應鏈趨於短鏈化,中東歐國家已是歐洲重要的生產基地,並為我商進入歐洲市場的重要樞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特委託外貿協會籌組規畫「2023年高階五金、扣件、手工具赴歐拓銷團」及「2023年智慧製造、模具、精密零組件赴歐洲拓銷團」,共徵得25家台灣企業前進土耳其、匈牙利、波蘭三國家拓銷,總計與157家買主進行洽談超過537場次,預估商機1000萬美元。
大陸央視新聞聯播報導,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6日在北京會見赴中國大陸訪問的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李強表示,中方願與星方一道,堅持高水準戰略互信,推進高品質互利合作,以進一步升級《自貿協定》為契機,推動中星合作提質升級,為區域一體化持續注入新動力。黃循財指出,願與中方在經貿、投資、數位經濟等領域深入推進務實合作,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與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中韓自由貿易協定》第五次聯委會會議4日在北京舉行,雙方同意將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合作,並加快《中韓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中韓也就建立雙邊出口管制對話機制和建立產供鏈熱線達成共識。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拋出未來將會重新協商ECFA,包括服貿、貨貿等協定。民進黨認為撿到槍,痛批服貿將威脅台灣就業市場,中國勞工來台搶工作,網路上「洗頭妹通通來!早上洗頭、晚上洗腦」論調再起。傳播似是而非的言論,究竟是誰在洗腦?
亞太經合會(APEC)年會剛落幕,蔡英文總統盛讚我代表團表現優秀,達成她託付的任務,但是新世代基金會董事長陳冲27日表示,APEC等同於論壇,不算嚴謹的國際組織,當個雞肋也無妨,台灣自2013年後就沒有關稅減讓的業績進帳,遇此困境應比其他國家更為心急,與會的部長和領袖代表怎能一言不發?
由臺灣機械公會與外貿協會共同主辦的「台北國際塑橡膠工業展(TaipeiPLAS)及「台北國際製鞋機械展(ShoeTech Taipei)將於明年強勢回歸,訂於9月24至28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盛大舉辦,雙展將聚焦「創新材料」、「尖端製造」及「循環經濟」等三大主軸,緊扣最新產業趨勢脈動。
九大工商團體發起與2024總統參選人進行經濟發展對話,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27日首發登場,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開門見山就問,「兩岸關係是重中之重,侯若當選,如何重啟對話交流?」侯友宜說,先解決迫在眉睫的兩岸經合架構協議(ECFA)議題,在對等、尊嚴與友善下,立刻重啟兩岸對話,開放陸客、陸生來台。他宣示,4年總統任期內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27日與工商業座談時表示,若當選,將重啟兩岸經合架構協議(ECFA)後續協商。對此,國民黨立委感嘆,服貿協議若能於2014年獲立法院通過,將對服務業國際化有重大貢獻,只可惜ECFA和服貿都被汙名化。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與外貿協會,11月21日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辦理「2023北部韌性供應鏈夥伴大會」,共31國143位買主參與,與逾600家次我商進行洽談。
烏拉圭總統拉卡耶(Luis Lacalle Pou) 20日抵達北京,展開5天訪華行程。外界預料拉卡耶的到訪可望進一步深化中烏兩國農牧業合作,以及中烏兩國實現本幣交易,助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至於中烏兩國是否單獨簽署自貿協議,衝擊巴西總統魯拉拋出的「中國─南方共同市場」倡議,也成為關注焦點。
配合台貝ECA生效邁入第2年,外貿協會受外交部委託籌辦「2023年貝里斯台灣商品展」,徵集我國20家企業參展團,於今年2023年11月15日至17日在我友邦貝里斯首府貝里斯市展場舉辦。今年持續針對台貝經濟合作協定設置ECA專區,現場展示以燃油機車、電動機車、手推車、手工具及護膚保健品詢問度高,開展首日計獲潛在商機逾百則。
醫材產業年度最大盛事德國杜塞道夫醫材展(MEDICA)於11月13日至15日盛大展出,今年擴增實境設備、人工智慧運算技術爆發下,數位醫療成為本次展覽最重要的主軸,今年共有來自全球70國近6300家參展廠商齊聚一堂,台灣共計310家業者參展,創歷史新高,首度躋身為第六大參展國,其中由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委由外貿協會號召84家廠商以台灣國家館形象展出,規模較2022年增加五成,顯見業者對於歐洲醫療市場之重視,展覽前兩日即獲買主熱烈迴響,成果豐碩。
為爭取全球醫療產業商機,外貿協會率台灣精品前進全球最大的德國杜塞道夫醫療展(MEDICA),嚴選19家臺灣精品獎得獎企業展出28件創新產品,並同步於台灣經貿網推出33家優質醫療產業會員展出,貿協指出,此次帶來穿戴裝置、醫療影像、人工智慧輔助、軟骨治療系統等新品,可提供病患更早期診斷、更精準治療及更快速康復,勢必獲得全球關注、創下佳績。
2023年度「台灣形象系列展覽」在日本東京畫下完美句點,2024年經濟部國際貿易署與外貿協會將規畫前往印尼、印度、越南等新南向國家辦理台灣形象展,亦將首度前往德國辦理,持續帶領台灣企業拓銷全球市場。
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10日趁日本台灣形象展開展期間,率隊電動車業參訪日本百年企業YAMATO黑貓宅急便全日最大物流中心,黃志芳指出,黑貓進台30年,台日雙方可望在農產品水果輸送、電動物流車、台灣延伸為亞洲轉運點等面向合作,「台灣轉運中心角色」不會只停留在人流,亞洲物流轉運中心水到渠成。
台日經貿交流活動有史以來規格最高,台灣形象系列展本年度壓軸大戲「2023日本台灣形象展」,在經濟部部長王美花及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領銜下,率領國際貿易署及外貿協會辦理團隊於周四首度登陸日本,在東京市中心東京都廳旁的新宿住友大樓三角廣場盛大登場。貿協黃志芳董事長提到,近年來台灣在半導體和資通訊科技的進步,也讓台日兩國在未來人工智慧的時代成為最好的夥伴,台積電(2330)、力積電(6770)先後在日本設廠,將為兩國產業合作開啟新的里程碑。
國際展覽業協會(UFI)日前宣布,外貿協會秘書長王熙蒙經過會員推舉,今年再次榮膺UFI理事,為我國會展界唯一的代表,亦為東北亞地區、大中華區少數理事代表之一,凸顯臺灣會展參加國際不缺席,代表我國與亞洲會展業者參與國際組織,向世界會展界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