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貿易往來的搜尋結果,共558筆
歷經一年談判之後,「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於5月19日達成首批協定(first agreement),雙方並於台北時間6月1日晚間完成簽署,其內容涵蓋:關務管理與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國內規章、中小企業和反貪腐共計五項領域,未來將會更進一步深化台美貿易關係及強化台美貿易往來。亦即台美企業可以在便捷管道、透明制度下,相互輸出更多貨品及服務,共同創造更多投資和商業機會。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1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會上法新社提問,台灣有關部門表示,台灣與美國簽署貿易協議,並希望未來能達成全面的自由貿易協定,對此,毛寧指出,美方應當停止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來,不得與台灣商簽具有主權意涵和官方性質的協定。民進黨當局打著經貿合作的幌子搞「倚美謀獨」,注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行政院經濟貿易辦公室1日指出,台美雙方預定於台北時間6月1日晚間10時(華府時間6月1日上午10點),在美國華府正式簽署「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前立委郭正亮今(1日)指出,首批的5項議題「完全不重要」,有3項全是廢話,唯一有用的「中小企業」議題,也完全沒談到關稅、開放市場。
全球9成發達經濟體經濟下滑,中國大陸表現亮麗,IMF再度上調2023年大陸經濟前景預測。經濟三架馬車中的外貿和投資,雖受全球復甦步伐放緩與外部需求疲軟拖累,但消費尤其服務消費已成為領頭羊。大陸服務消費和服務貿易相關產業連續成長10年,台灣則長期低靡不振。
全球9成發達經濟體經濟下滑,中國大陸表現亮麗,IMF再度上調2023年大陸經濟前景預測。經濟三架馬車中的外貿和投資,雖受全球復甦步伐放緩與外部需求疲軟拖累,但消費尤其服務消費已成為領頭羊。大陸服務消費和服務貿易相關產業連續成長10年,台灣則長期低靡不振。
財政部關務署表示,「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於本(112)年1月間完成第1階段談判,所涉議題包含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貪腐及中小企業。該署主要參與貿易便捷化議題談判,討論關務行政及貿易便捷化章條文,為促進利害關係人瞭解該章重要內容及後續因應措施。
韓媒披露,韓國和中國政府今年內將在首爾舉行兩國經濟部長會議。近期中韓關係因韓國表態親美等陷入膠著,尤其韓中貿易從過去的順差變成逆差,令此次經濟部長會議受到各界關注。
UPS研究顯示,台灣的亞洲區域貿易總額將在2030年前倍增,突破兆美元、達1.1兆美元,高科技業搭上亞洲數位化浪潮,將持續帶動台灣後疫情時代的貿易成長。
新華社報導,澳洲貿易部長法瑞爾(中文名唐方睿)日前訪問中國大陸,在北京接受專訪時表示:「澳洲不希望與中國脫鉤,相反,我們希望擴大同中國的經貿往來。」
新北市長侯友宜4月率團出訪新加坡交流,市府則預計9月率隊參與「2023馬來西亞智慧國家展」,預計招募20家聚焦5G、智慧聯網、智慧科技應用的企業出國參展,屆時將在展場中設立「新北形象館」,展示新北亮點企業及產品實力,協助企業搶攻東協市場,拓展國際知名度。
大陸商務部副部長李飛在大陸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上表示,中國與歐盟貿易額達8473億美元,同比增長2.4%,意味著中歐之間平均每分鐘貿易往來超過160萬美元;截至去年底,中歐雙向投資存量已超2300億美元。下一階段,雙方將在數位、綠色、新能源等領域深化務實合作,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主計長朱澤民今日到立法院財委會備詢,在回答立委林德福詢問時表示,出口緩步回溫恐怕要落到第三季,但是各景氣預測機構也沒有預測要等到明年。
美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25日表示,台美今年1月針對「21世紀貿易倡議」展開一輪談判,目前進度已取得「重大進展」,她對此深感鼓舞。戴琪透露,美國財政部正在研究美台避免雙重課稅的議題。
長期以來,我國基於國家安全,限制20%大陸物品進口,這個抵觸世貿組織(WTO)最惠國待遇的制度,近日受到中國大陸的挑戰,大陸依據其國內法規,對我國啟動貿易壁壘調查,我國限制大陸進口的2,000多項產品,已面臨前所未見的開放壓力。
中國商務部12日發布公告,將就台灣2455項商品進行貿易壁壘調查,最長持續9個月,這是否成為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中止前兆,備受外界關注。對此,行政院代理發言人羅秉成20日強調,部會都有所準備,「可以未雨綢繆但不用自亂陣腳」,也無需過度揣測,相關議題都會在既有機制內來進行和處理。
中國大陸貿易壁壘調查、兩岸關係緊張,甚至有人擔心此舉是否為取消ECFA前兆,對此,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19)日就針對此事表示,ECFA要取消有相關條文,目前是沒得到相關資訊,他已經盤點過所有品項,萬一哪天兩岸針對此議題談不攏,「我們當然也有所準備,院的各部會會做充足準備」,許多網友一看紛紛直呼「有所準備?不就大灑幣?」、「真能扯」,引發討論。
印度與俄羅斯的部長今天表示,兩國正在討論一份自由貿易協議。自從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印俄之間商業往來變得更加繁忙,簽署自由貿易協議將進一步深化雙邊商業聯繫。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16日表示,他將敦促歐盟與印尼達成經貿合作協議,盼能助力德國減少對中國關鍵礦物的依賴。
行政院長陳建仁16日到基隆參加新台馬輪首航典禮,他表示,今年到3月底,國際觀光客來台有100萬人次,超過原先訂定的目標,政府希望今年能夠達到600萬人次,明年能達到新冠肺炎疫情前的1200萬人次。
雖是情理之外,但也是意料之中,在總統蔡英文赴美後,大陸先是利劍環島軍演,接者就公告台灣禁止大陸農工產品進口的貿易壁壘案申請通過。此消息一出,台灣各界無不譁然,甚有產業界憂心,此為陸方將逐漸收回對台讓利的前奏曲。而我政府雖然表示願意與大陸磋商,但也暗指大陸此舉,無異是將兩岸正常貿易往來過度工具化、複雜化、政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