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資產負債的搜尋結果,共488筆
百年事業如人壽保險公司,投資結果的良窳被視為重要經營指標之一,現有人壽商品依據固定利率方式計算保費與評價保險負債價值,負債成本若以所有銷售保單之平均預定利率估計,假設為3.5%,如果資金運用的實際報酬率也為3.5%,則會認定投資無法貢獻當期損益,但是計算細項並不會在財報中呈現,實施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7號公報(IFRS 17)將呈現保險財務結果,此時負債將依巿價衡量,依當期折現率計算利息成本,已到期保險負債會轉列為保險收入,若當時折現率為1.5%,會呈現2%的保險財務結果,對比前後損益認定的差異,著實令人玩味。
金管會「感恩節」送壽險大禮,公布接軌ICS三大紓困措施,壽險業者表示就是用時間去解決過去的高利率保單保袱,遊戲規則確定後,即可依接軌計劃逐步強化資本結構、拉高CSM,可以「穩定又有秩序」的接軌。
大陸為遏止房地產風險,日前傳出官方正起草50家國民營房企的「白名單」,為房企融資紓困。相關消息22日獲大陸住建部旗下官媒「中國房地產報」進一步證實,這份白名單是由金融監管部門倡議,預計最新政策效果將於明年第一季顯現。
今年美債殖利率飆高,影響壽險業未實現損失及淨值,壽險公會表示,至第3季底,壽險業淨值較去年底回升3,791億元,壽險業稅前損益為1,747億元,亦保持穩健獲利。壽險公會也指出,儘管近期因美債利率走高而導致未實現損失擴大,但短期市價變動不影響壽險業持有資產目的,也未損及壽險業淨值及公司營運,且若利率上揚時,壽險業更有利於提高資金投配收益率,提升長期穩定收益,若資產與負債同步依公允價值衡量,更能合理體現利率變動影響。
美債殖利率飆高,壽險9月底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擴大至5.6兆元,淨值波動受關注。壽險公會16日表示,會影響淨值的只有OCI(其他損益)及覆蓋法項下的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5,750億元,且9月底壽險淨值為1兆9,798億元,較去年底回升3,791億元,已有顯著改善。
臺灣證券交易所表示,為配合主管機關推動對投信投顧事業申報資料數位化改善措施,並減少上市ETF發行人的申報負擔,已於13日公告修改相關辦法,簡化上市ETF發行人的ETF基金財報申報相關規定,自即日起實施。
現在銀行業最炙手可熱、但門檻極高的業務,就是擁有上兆商機的「私人銀行」。而在國際大型私人銀行環繞之下,國泰世華銀行早在十年前就踏入私人銀行領域,是目前台資銀行中私人銀行的龍頭,帶領著國泰世華銀私人銀行走向頂尖,被稱為「最懂富豪的男人」,就是執行長傅伯昇。
高利率環境對科技股走勢及評價是一大阻力,企業獲利品質及現金流成股票上漲主要驅動力。法人認為,當利率不漲時,獲利穩健性及合理的科技股評價面即會受重視,不管美國或全球科技股,都具投資機會。
為健全上市公司常態化分紅機制,大陸證監會近日表示,擬對《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3號—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與相關現金分紅條款進行修訂,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草案內容主要聚焦5要點,包含將重點關注財務投資較多但分紅水準偏低公司、鼓勵公司在條件允許下增加分紅頻率、對資產負債率較高但存在大比例現金分紅的公司重點關注等。
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長期看好台積電且持有數百張股票,不過他近期質疑「台積電不是很會賺,債務為何一路攀升」。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持不同看法,並稱對台積電節節升高的負債,看完台積電財報後「我是安心的」。
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3日預告修法,企業具合約條款的「長期借款負債」,在流動性負債分類常有疑義,導致銀行會認為企業不符財務條件提早收回借款,還有可轉債的「純債與轉換權」權益與負債認列常模糊不清,將明訂認列規則,「可讓財報忠實表達當下狀況」,新規從2024會計年度適用。
台灣去年全年的保單解約金額超過1兆元,此波美國聯準會(Fed)劇烈升息間接造成的解約潮也讓壽險公司在負債面的流動性風險大幅凸顯。新的保險負債評價模式-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7號(IFRS 17),即是強調「現時」估計的概念,並且要考量不同種類保險合約的現金流量、與其流動性特質。
「步上日本失落十年後塵」應是近期外界討論大陸經濟最夯的話題,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為首的一些經濟學者,認為大陸經濟恐將一蹶不振。野村總研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出席上海外灘金融峰會時表示,大陸是否步上日本失落十年後塵,仍有待時間觀察,但從經濟數據來看,中國確實已陷入「資產負債表衰退」,其成因與總體需求下滑(如消費與投資)導致的衰退不同,但本質上就是經濟衰退。
「步上日本失落十年後塵」應是近期外界討論大陸經濟最夯的話題,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為首的一些經濟學者,認為大陸經濟恐將一蹶不振。野村總研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出席上海外灘金融峰會時表示,大陸是否步上日本失落十年後塵,仍有待時間觀察,但從經濟數據來看,中國確實已陷入「資產負債表衰退」,其成因與總體需求下滑(如消費與投資)導致的衰退不同,但本質上就是經濟衰退。
囤房稅修法攸關居住正義,政府透過增加稅率加重打炒房。「建商蓋房屬於生產,並非囤房!」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勝宏說,政府應說明「囤房」概念,不然高達4.8%的稅負,將壓縮中小型建商生存空間,稍有不慎恐造成房市崩盤,引發經濟危機。
囤房稅修法攸關居住正義,政府透過增加稅率加重打炒房。「建商蓋房屬於生產,並非囤房!」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勝宏說,政府應說明「囤房」概念,不然高達4.8%的稅負,將壓縮中小型建商生存空間,稍有不慎恐造成房市崩盤,引發經濟危機。
金融機構屬於營利法人,事業經營依循公司價值極大化原則,機構負責人除應追求公司股東利潤與維繫所有利益關係人價值外,同時要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包含履行照顧員工責任、維護消費者權益、保障債權人利益及社區環境安全(ESG)等,有助於提升企業形象、品牌價值,與政府及社會大眾建立和諧互動關係。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8月31日連發兩大利多房市的重磅政策:《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有關事項的通知》和《調整優化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的通知》。包括下調首付(頭期款)比例、下調貸款利率加點和調整存量首套房貸利率「三箭齊發」;其中對於貸款買房的民眾,首套住房和第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統一為不低於20%和30%。
據日媒對大陸11家主要房地産企業6月底所擁有的開發用房地産估值計算,其總額已達6.35兆元(人民幣,下同),如果簡單計算,一旦房地產價格下滑幅度達3成,現有房地產企業的資本將會枯竭,出現「資不抵債」的現象,接下來就可能面臨破產清算的問題。
自從今年3月,美國多家地區銀行接連爆發擠兌風潮與倒閉事件後,為強化對這些銀行的監管力道,聯準會(Fed)已私底下向資產規模介於1,000億~2,500億美元間的地區銀行發出警告,要求它們改善資本與流動性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