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賺飽的搜尋結果,共190筆
不少人都希望能賺大錢,提早過退休生活,《科技紫微網》運勢專欄指出,生肖牛、雞、狗、豬、羊在2023年財運將逐漸好轉,其中生肖牛錢財方面多有喜事發生,但不宜進行大金額、長線投資;生肖雞在偏財運方面將有機運出現;生肖狗進財順利,但偏財運平順機會不大;生肖豬財運良好,越努力越能得回報;生肖羊則是有利於開拓財源,過程雖會辛苦,但回報卻有翻倍增長跡象。
《科技紫微網》運勢專欄分享,2023年受財神眷顧的前3名星座,依序為摩羯座、獅子座、牡羊座,其中第1名的摩羯座不僅在投資上獲得滿意收入外,更能憑藉著工作的好表現賺取豐厚獎金。
台灣手搖飲料店眾多,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一名網友好奇,有人說飲料店是「暴利」,但為何上網查詢後,卻看到諸多頂讓的訊息,甚至還有人不惜狂送設備賠本也想要頂讓,貼文一出,引發熱議,就有內行網友指出,「店租」及「加盟金」,才是真正讓人打退堂鼓的原因,大嘆:「真的會虧爛」。
有些人含著金湯匙出生,從小就贏在起跑點,過著令人羨慕的富裕生活,有些人則通過努力後才獲得自己想要的人生,《旺好運》運勢專欄指出,生肖牛、生肖龍、生肖蛇、生肖羊、生肖狗、生肖豬天生財運旺擋都擋不住,其中生肖羊在貴人的幫助下,事業能順風順水,甚至能在不同行業中發掘出橫財之道,正財與橫財都能賺飽飽。
高球桿頭代工廠近三年獲利飆升,員工也同樂,大田(8924)今年除每人發出一個月年終獎金加6千元紅包,還調薪4%到6%,今年年中的分紅每人可望領到約80萬元,羨煞傳統產業。復盛(6670)的員工除了基層加薪,獎金和分紅平均年增逾30%。明安(8938)的正式員工近三年薪資平均成長10%~20%,鉅明(8928)今年將會為員工調薪。
年底新股掛牌、申購兩邊嗨!巨有(8227)20日以42.7元參考價掛牌上櫃,蜜月行情逆勢獨走,終場飆漲141.33%,再登今年掛牌首日漲幅新高;新股申購「搶紅包」也有戲,聯發科轉投資天擎(6708)19日申購開跑,以20日興櫃成交均價75.84元計算,抽中一張有望賺近5萬。
YouTuber愛莉莎莎雖惹出爭議但仍擁有極高的網路聲量,訂閱人數高達121萬還買第2間房子。近日她推出自媒體經營教學課程,一開賣便引發粉絲搶購,2天賺進1300萬元,有網友起底,愛莉莎莎是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系畢業,還是英國行銷碩士,直呼「承認吧,愛莉莎莎有真本事。」
搶占儲能商機得利,盛達(3027)今年獲利愈陳愈香,經結算10月單月EPS達0.25元,呈年增154%,不僅賺贏第三季全季,且累計前十月EPS也已達到0.69元,相較於去年全年EPS 0.21元,出現倍數成長。
大陸電商二哥京東18日港股盤後公布,2022年第三季營收年增11.4%至人民幣(下同)2,435億元,業績轉虧為盈,期內淨利為60億元(2021年同期為淨虧損28億元),並優於市場預期。
衛福部去年七月核准高端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高端必須於本月底完成補件,若逾期將依法廢止EUA。遭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炮轟都已經賺飽飽,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今被問及此事,也痛批高端賺的錢不是產品是股票,並強調絕對權力使人絕對腐化,痛心問,現在民進黨還是我20年前支持的民進黨嗎?
新加坡交易所18日表示,在過去1整個年度雖權益現貨商品(cash equities),以及債券業務表現不佳,但是獲利還是增加同時營收也能創新高,主要拜衍生性金融商品,也就是FICC(固定收益、外匯以及大宗商品)交易量大增之賜。
沙烏地阿拉伯國營石油公司Saudi Aramco在14日公布,第二季淨利年增90%,高達483.9億美元,金額創2019年在沙國上市以來新高,主要是油價與煉油利潤率等走高帶動,為沙國國庫挹注龐大現金。
金管會公布上市櫃企業最新海外及中國大陸投資概況,2022年首季海外投資收益2959億元、年增達271億元或10.08%,創近10年同期高點。而對中國大陸投資收益938億元,雖年減137億元或12.74%,仍為近10年同期次高。
西方制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許多企業避免與俄國交易,但數家小型商品交易商卻嗅到商機,以超低價格大買俄油,賺取數十倍暴利,也讓俄國獲得迫切需要的資金。
為紓緩不斷惡化的生活成本危機,英國政府政策又出現髮夾彎,周四決定將對能源業者課徵暴利稅,此稅為一次性措施,稅率為25%。 英國財長蘇納克(Rishi Sunak)在英國下議院表示,「石油與天然氣產業正在大賺暴利,不是因為有關創新或是效率的改變,而是受惠於全球商品價格大漲。基於該項理由,我因此認同對這類獲利公平徵稅的說法。」
全球經濟從疫情中穩健復甦,需求走高帶動貿易量強彈,然塞港、鐵路運力短缺等因素,使供應鏈更加緊繃,航運公司受惠運價暴漲賺得盆滿缽滿。外媒點出,全球最大貨櫃租賃公司Triton將在需求反彈中成主要的受惠者。
上銀受惠於來自半導體、5G、自動化及工具機產業訂單增加,去年合併營收達272.65億元,創歷年次高,EPS達10.36元為歷年第三高,董事會決議擬配息4.5元。上銀1月營收創同期新高,法人樂觀看待今年表現,預估營收獲利可望兩位數成長,再創史上新高。
主流平價車銷售不佳,產量因供應鏈問題陷入瓶頸,讓車廠一個頭兩個大。所幸稀缺的晶片轉供利潤最豐厚的豪華車,多家車廠拜這類高價車大賣之賜,去年吞下獲利大補丸。
受惠全球資本市場熱絡,帶動保險及證券期貨業飽賺,據金管會最新統計,包括銀行、證券期貨及保險等金融三業,2021年前11月稅前淨利已達9089.76億元、年增達近2627億元或40.6%,持續提前改寫全年新高紀錄。
獲利速度慢不下來。國泰、富邦、南山、新光、中國及台灣等六大壽險公司,11月稅後再賺102.92億元,創史上最強11月,且2021年每月六家合計獲利都破百億元,首季更是每月賺逾400億元,累計前11月六家公司稅後獲利已達3,330.9億元,創史上新高紀錄,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逾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