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走進農村的搜尋結果,共64筆
有「食品界米其林」之稱的比利時國際風味評鑑所International Taste Institute(ITI)公布2023年評鑑結果,經200多位專業、具可靠公信力廚師根據外觀、香氣、口感、質地、後味之嚴謹評鑑後,高雄8項農村產品摘下17顆星星,勇奪佳績,再創農村再生產業新里程。
於廈門市海滄區洪塘村赤土社,一群台灣青年正發揮所長,進駐當地改造農村、參與「鄉村振興」,他們秉持「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理念,培育村民做中學、參與社區治理服務,希望台青團隊撤離後,村民仍有獨立營運的能力。
中國青年人失業率急劇上升的問題正成為令中國政府頭痛的問題,許多經濟學家表示,青年失業反映就業錯配現象,是結構性問題,中國政府未來幾年可能都難以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許多網民因此熱烈議論,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號召青年們「走進鄉土、自找苦吃」,是否就是準備將城市內失業青年疏導至農村的政策。
「走進在地,義同守住菁彩」!臺南市後壁區農會向農委會爭取重整閒置的菁寮公糧倉庫,改建為「步穀」農創館暨綠色照顧站,除了邀請民眾體驗米食良糧與農村風情外,也與義守大學簽訂綠色照顧站高齡者照顧班USR合作意向書,未來將由義大醫學院與觀光餐旅學院跨域合作,由護理學系為後壁區長者進行健康評估,營養學系與餐旅管理學系為綠色照護站送餐服務設計循環菜單,同時鏈結校內其他學院,擴大合作面向,藉教育研發能量活化農村,讓學子走進在地,「義」同「守」住「菁」彩!
高雄大樹,一個以鳳梨著名的農村,近期歸鄉青年以「就秋條音創節」為大樹譜曲,用音樂與文創讓大家看見家鄉;累積多年「一日農夫」經驗的龍目社區,則朝深度、精緻化農村旅遊發展,這個最Chill的農村,有如鳳梨酸中帶甜,滋味無窮。
民進黨新竹市議員候選人林盈徹,積極爭取增設香山區Youbike站點,更自創「香山徹底走」玩樂地圖,公開19處在地私房名單。「香山徹底走」有3大要點,包括10處Youbike現有站點、19處私房名單及6處未來爭取站點,讓民眾能更悠閒的享受新竹市17公里濱海之美。
今天是國慶連假首日,「台南好米季」在後壁區菁寮田區熱鬧登場,以人氣LINE貼圖「貓貓蟲咖波」打造出「咖波稻田」,頗為吸睛,另有多項聯名商品行銷推廣米食。
台中市政府農業局與石岡區農會共同輔導食水嵙休閒農業區,6日在食水嵙休閒農業區落羽松草原,舉辦「梨饗情人─漫步客庄」2022石岡健行活動;結合休閒農業區內當季美味梨果,帶領遊客透過雙腳踏訪食水嵙休閒農業區的優美景致、客家的樸實風光,走訪休閒農業區內景點、漫步擁有濃濃客家風情的石岡客庄。
紅龜粿、蚵殼風鈴、編織,還有刻著「城隍護佑」、「過關」的古樸木材雷雕。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與金門縣政府合辦的「2021浯島好農力-農村生活節」,讓蜂擁來到的鄉親回味金門懷舊風情,也看到年輕新世代的文創力,在海島的紅土大地舖展一種歷史傳承與放眼未來的新風貌。
【旅奇傳媒/記者-王政】瞄準後疫情時代精緻深度國旅商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今年度以「來農村,找風格」為口號,延續去年中苗農村旅遊主打「山城心體驗」,期盼透過多元化的亮點,吸引旅客一同走進農村,感受在地特色。
水土保持局南投分局9日在竹山鎮舉辦「農村不倒翁,友善小旅行」遊程,15位平均年齡80歲、最高88歲的長輩,手持自製「健走杖」暢遊茶鄉,採茶揉茶、茶席品茗、手作茶染,運動強化體適能結合休閒旅遊,一兼二顧。
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台中分局舉辦「農村體感藝術季」系列活動,由東勢梨之鄉休閒農業區首發推出「農村美術館」,邀請藝術家駐村創作,27日揭幕竹編、彩繪牆、布繩藝術等,大毅老爺酒店也策展直徑350公分的「社交巨梨」,邀請國人走進山村快樂住一晚。
【旅奇傳媒/記者-王政】當人類的農業活動達到一定規模,便會邁入以農業為經濟主體的農業社會模式,這也是許多國家必然經歷的歷史過程。然而隨著科技的演進,科學技術對農業達到顯著的促進效果後,農業逐漸走向大量生產,也使得越來越多人力轉往其他領域發展,讓農業不再是支撐市場唯一的主體。而回顧台灣的發展史,也能發現農業社會在去幾十年間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雖然因為整體進步而逐漸式微,卻仍舊是支撐著社會發展的重要根基之一,甚至演化出更多元的面貌。
為照顧台灣農民、用行動支持優質農產品,臺灣企銀加入採購鳳梨的行列,將向嘉義縣、台南市等南部鳳梨生產地區購買近30公噸的鳳梨,與臺灣企銀重要股東、同仁及其長期扶持之銀髮樂齡學堂的長者及志工分享。
「游阿嬤藝站」夫妻檔方子維、黃萱儀用歌唱環島,今年已經是第5年,第2站28日到龜山楓樹坑,方子維說,希望用音樂走進農村,與地方互動,自己了解台灣各角落,也分享各地故事,讓各地年輕農人發現自己並不孤單。
苗栗農業產業各具特色,銅鑼鄉菊農成功培植新品種金絲大皇菊,不僅賣相佳,經濟價值也水漲船高。公館鄉農會在總幹事古雪雲上任後,加強深度品牌經營,今年結合稻作收割與冬季作物福菜,推廣紮稻草、擠福菜體驗。讓人垂涎欲滴的草莓也將進入產期,部分果園已開放採果。
公館鄉農會整合農產與旅遊資源推廣在地特色與文化,今年更是加強深度品牌經營,不只行銷產品,也要發揚產業的故事與文化,將推動農業跨年嘉年華,結合稻作收割與冬季作物福菜,推動紮稻草、擠福菜體驗,帶領親子回味一下古早味的傳統農事。
今年氣候條件佳夏季無風災,香蕉產量大增,致產地價格大跌,不敷農民採收成本,臺灣企銀為紓解蕉農滯銷的壓力,即透過農委會向屏東地區農產公司採購273箱、約4,100公斤之A級香蕉並分享予全行員工,以實際行動協助增益農民生計,共度難關。
高齡化社會來臨,農業局媒合淡水區農會成立的社區據點27日正式啟用,淡水區農會總幹事高忠表示,長者對於在地農會較有熟悉、親切感,農會希望從金融、農民服務擴展到社區中,據點啟用後,將邀集長者們運動、學習與用餐,共餐食材都是農會精心挑選的蔬果。
(「2020農村體感藝術季」於卓蘭鎮壢西坪登場。圖/曾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