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超級工廠的搜尋結果,共173筆
特斯拉於柏林工廠打造的德製 Model Y,已於去年 10 月在歐洲、中東市場率先上架台灣還未開放選購的兩種新色:快銀 (Quicksilver) 和午夜櫻桃紅 (Midnight Cherry R)。不過短期內由德製 Model Y 獨佔的新車色很可能不只上面這兩種,後續還有機會新增「Abyss Blue Multicoat」多塗層深藍車色。
為持續提高總產能,並在將來達成年產 2,000 萬輛電動車的終極目標,特斯拉計畫持續在全球建造新的超級工廠。儘管下一座超級工廠的設置地點特斯拉至今都仍未正式公開,但外界相信印尼是有利候選人之一。印尼官方日前更主動爆料,表示不只特斯拉有意在印尼設廠,去年開始大舉進軍中國以外市場的比亞迪,也有意願要在印尼投資電動車事業。
彭博援引消息人士報導,特斯拉在印尼設廠的計畫已接近達成初步協議,可望成為繼上海和柏林廠之後,特斯拉在美國以外的第三座超級工廠,其年產量估將達到100萬輛,符合特斯拉對其每座工廠抱持的雄心。
2022 年全球交車數突破 130 萬輛大關的特斯拉,有著年產 2,000 萬輛電動車的終極目標,為達成此目標就需要不斷設置新工廠提升產能,同時外界也持續都在關注特斯拉下一座新工廠的可能地點。目前的最新消息則是指出,特斯拉的新工廠設置地點可能會在亞洲,但雀屏中選的不一定是先前呼聲頗高的南韓。
政府文件顯示,特斯拉已經申請擴建其位在德州的超級工廠,投資總額為7.757億美元,將成為去年斥資55億美元在德國建造超級工廠以來,規模最大的擴張計畫之一。
智慧手機巨頭蘋果公司和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這兩家美國知名大企業的股票今年都遭遇了罕見的大幅度下跌,下跌的原因雖然各不相同,但一個共同點就是中國因素。美媒分析指出,中國政策的極端和多變給蘋果和特斯拉等外國企業造成重大的損失,未來還將對外企的中國業務產生長遠的影響。
據知情人士表示,位於中國上海的特斯拉(Tesla) 超級工廠上週六暫停了汽車生產線,27日再把停產計劃延長至8天,預計要到明年1月2日才會恢復。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繼續有停產消息,繼日前傳出特斯拉上海廠2022年底停產數天後,再度傳出該廠將在農曆春節時期停產,天數多達12天。
ABB位於中國上海康橋的先進的全自動化彈性機器人工廠於12月2日正式營運。這座占地67,000平方米,投資金額1.5億美元(約46億台幣)的超級工廠,將應用領先的數位化及自動化技術製造新一代機器人,進一步強化ABB在中國機器人和自動化領域的領先地位。
墨西哥報紙《Reforma》周一報導,美國電動車製造大廠特斯拉最快可能在周五宣布於墨西哥北部新萊昂州(Nuevo Leon)建造一座「超級工廠」(Gigafactory),最初規畫的投資額介於8億~10億美元。消息人士表示,若該廠未來進一步擴張,總投資額最終可能達到100億美元。
外媒引述知情人士透露,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因應大陸對於Model 3及Model Y的需求偏低,供過於求,計劃調低上海廠的產量20%。若落實,這將是特斯拉首次自願調低其上海廠的產量。特斯拉發言人回覆是「假新聞」。
外媒引述消息人士透露,由於大陸市場需求未達預期,美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計畫下調上海超級工廠達兩成的產量,最早將於本周生效,而Model Y估計在12月的產量可能較11月更要削減多於兩成。
韓國總統尹錫悅二十八日接受路透社專訪時表示,只要特斯拉的超級工廠願意來韓國設廠,可以為特斯拉提供獨有的外資獎勵方案。同時,也會幫特斯拉儘量排除韓國工人日後可能帶來的營運風險性,例如抗爭或罷工等。
韓聯社二十三日報導,韓國總統尹錫悅已跟特拉斯老闆馬斯克視訊通話過,尹錫悅也提出一項要求,看特斯拉是否可將新的超級工廠蓋在韓國。
中國特斯拉今日 (10/24) 無預警宣布全面調降當地販售的 Model 3、Model Y 全車系售價,和先前相比最高降幅約新台幣 16 萬元左右,同時還宣告先前已被取消的車主推薦計畫一併回歸。
立凱電(5227)10日宣布,與歐洲鋰電池大廠FREYR(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FREY)正式簽署生產授權許可和服務合約,由立凱電技術授權並支援建設FREYR在挪威的LFP正極材料量產工廠。
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9日發布數據顯示,上月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為66.4萬輛,較8月成長約5%、年增率約90%。其中特斯拉中國更在9月交出8萬3135輛成績單、創下單月交付量的新紀錄。值得關注的是,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近日才對兩岸關係發表看法,直稱為避免台海衝突,應對台灣設立合理的「特別行政區」引起關注。
自2019年1月7日上海超級工廠開工後,全球電動車巨頭特斯拉(Tesla)不斷推進本土供應鏈的打造,藉此深化與大陸市場的連結。10日傳出,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產業鏈本土化率已達到95%,進展可謂驚人。
特斯拉電動車去年總產量年增 82.5% 到 93 萬輛左右,後續更預估每年會有 50% 左右的成長幅度,最終則計畫要實現年產能 2,000 萬輛的終極目標。但有研究顯示特斯拉若要達成此目標,同時也代表在電池成本支出方面將會高到嚇人。
外媒引述消息報導,日本電子大廠Panasonic計劃斥資40億美元在美國再建一座電動車電池工廠,目的在於提高產能並滿足電動車巨擘特斯拉(Tesla)等客戶不斷增長的電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