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超高齡的搜尋結果,共555筆
為鼓勵臺北市的長輩參與終身學習,實現健康樂齡的目標,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於112年度隆重推出「樂齡市民進修券實施計畫」,第一階段已於今年3月至5月間,由臺北市12所社區大學共開設36堂「樂齡學習體驗課程」,提供臺北市的長輩免費參加,已累積超過1,000位長輩受益。第二階段正式推出「樂齡市民進修券」,即將於6月1日起正式展開!凡設籍臺北市65歲以上長輩,報名臺北市社區大學開設的暑假班或秋季班課程,教育局補助學分費1,000元,如具有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資格的長輩,教育局更提高補助額度至3,000元,每所社區大學有100位補助名額,符合補助身分的長輩可於6月1日起線上進行登記。
超高齡時代即將來臨,有感於少子化連帶衝擊企業缺工等情況,台中市府勞工局積極鼓勵銀髮族再就業,今年更攜手東海大學高齡健康與運動科學學程,舉辦「3C科技應用就業培力課程」,藉以提升銀髮族的就業力,盼幫助他們再創職涯第二春。
嘉義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今日舉辦「花現長照‧一起回嘉」嘉義市長照LOGO揭牌儀式,衛生局局長廖育瑋說,長照形象LOGO分兩面設計,一面長照2.0 LOGO是由衛福部設計,另一面是嘉義市城市品牌LOGO,視覺上的「I」「+」,考量以往長照LOGO的識別都是平面設計,民眾不易辨識,這次LOGO改成立體凸出造型,還有夜間反光設計,希望讓市民容易發現長照,進而達到「找得到、看得到、用得到」目標。
部署超高齡社會,如何養老已成為重要的議題。彰化銀行積極推廣安養信託業務,除舉辦多場說明會向高齡長者及照護業者傳達安養信託理念外,並於日前與屏東縣私立椰子園老人養護之家及旗下5間長照機構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同建立信託及安養照護的合作機制,為高齡長者築起信託防護網。
台灣再過2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國人平均餘命從1995年健保開辦以來的74.95歲,成長至2021年的80.86歲,落後日韓2歲以上,同時,數據顯示,高齡者臥床需仰賴他人照顧的「不健康餘命」長達8年。專家提醒,面對老化,政府除關注「後端」的醫療照護資源,也需將資源投入「前端」,例如健保,才讓國人健康老化。
臺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每五位人口之中,就有一位是高齡長者;而80歲以上長者每五位之中有一位有失智可能,且全臺獨居者占比已突破3成,因此台新銀行積極響應金管會信託2.0「全方位信託」第二階段推動計畫,進一步推出「預開型信託」服務,協助民眾提早規劃嚮往的退休生活,以因應未來退休生活費用與高齡長者照顧支出。
台灣老年人平均每年看病26次,近年來各大醫院紛紛設置高齡醫學中心、高齡醫學科,讓老人家免於在各科間奔波看診,同時避免重複用藥,今年醫學中心評鑑首度將相關項目列入試評,醫師和民團都表示樂見。但台灣老年人口已突破400萬,預估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醫療資源布建能否趕上人口老化的速度,恐怕還有待觀察。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據英國金融行為監理總署(FCA)「公平對待弱勢客戶指引」指出,導致消費者成為金融弱勢者的因素,包括身心健康狀態、退休、收入不穩定、欠缺財務知識等。中國人壽以「公平同理,待客如己」的企業精神,結合保險及金融服務的核心職能,針對可能的衝擊因素,發展出知識、保障及健康的三大「陪練行動」,助高齡長者提升經濟韌性,邁向幸福無憂的生活。
隨著台灣逐漸邁向超高齡化社會,熟齡族租屋問題浮上檯面,往往擔心未來會遇到不願將房子租給高齡者的房東,信義房屋新板特區店專案經理諶毅修就曾遇到50餘歲的單身女性、陳小姐,擔心退休時沒有安定的居所,決定購屋,卻沒有勇氣真的付諸行動,加上之前委託的房仲多只在意能否成交,加深其不信任感,直到遇到諶毅修才得以圓夢!
國發會最新發布的人口推估報告,台灣將在2025年正式從「高齡社會」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470萬人,佔總人口20.1%,老人照顧成為社會各界關注重點。因此,中臺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系結合新社崑山國小,於5月10日辦理「預見未來的自己-老人體驗課程」,透過活動讓學童們深入了解老人的生活、需求及挑戰,進而培養同理心與尊重長輩的態度。
銘傳大學財務金融學系與國內首家第三方照服員媒合平台「優照護」今年起展開合作,雙方於日前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將持續運用雙方研究及市場實務資源,共同進行市場調研與產學合作相關事宜,此次合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為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盡一份心力。
少子化、高齡化,快速改變台灣人口結構,至2025年時,國內65歲以上人口將突破500萬大關,且持續快速增加,高齡健康地產興起,投入60億在新竹關西打造占地6000坪的「亞洲健康智慧園區」,成為台灣房仲業首家跨足健康宅巿場的台灣房屋集團總裁彭培業直言,第五代健康宅成為新時代潮流!
昨天是勞動節,台中市議員張瀞分、張廖乃綸、李文傑及陳政顯聯合質詢指出,台灣中高齡就業比例較南韓、日本都低,為鼓勵企業多聘雇中高齡族群,中央制定的「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在2020年底上路,效果卻不彰,要求市府應加強促進中高齡就業,可達到雙贏。
今天是5月1日勞動節,台中市議員張瀞分、張廖乃綸、李文傑及陳政顯聯合質詢指出,台灣的中高齡就業比例較韓國、日本都低,為鼓勵企業多聘僱中高齡族群,中央制定的「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2020年底上路,卻仍無法有效幫助中高齡就業,要求市府應加強促進中高齡就業,可達到雙贏。
屏縣府因應超高齡社會即將來臨,今年2月啟動「社區行動生活復能車」偏鄉服務,至今駛進9個鄉鎮、服務1966人次,並發掘21名需要進一步治療的民眾、協助轉介醫療機構接受治療,受到當地居民熱烈歡迎與稱讚,縣府表示,2日起將再增加12個鄉鎮服務,朝行動衛生所發展。
台灣高齡化時程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來看,1993年已進入高齡化社會,2008年轉為高齡社會,預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比率持續增加中。有鑑於此,台灣房屋超前部屬,於新竹關西以永續概念打造台灣首座「亞洲健康智慧園區」,結合環境、溫泉、餐飲、醫學及護理等五合一的健康地產,落實ESG為台灣長者策劃環境永續的樂齡生活。
因應高齡化時代來臨,嘉義縣衛生局致力推動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積極輔導醫療院所加入友善隊伍,繼3家診所通過高齡友善服務診所自我評核後,近期又多了6家「高齡友善診所」,分別為朴子市祥和診所、水上鄉昭安診所、中埔鄉施昌德耳鼻喉科診所、民雄鄉安馨民雄診所、竹崎鄉林光診所及活泉診所。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於新竹縣竹北市成立「桃竹苗區銀髮人才資源中心」18日正式揭牌啟用,今年預計服務18,500名中高齡及高齡者,提供職涯諮詢、銀髮人力再運用及推動友善職場等服務,協助桃竹苗區銀髮族職場就業。
屏東縣政府首次舉辦銀髮生死教育培訓系列課程,用活潑、有趣教學方式,快速且有系統的教授成人生死教育,以助於提升縣內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志工或有志在社區推動生死教育者,在高齡者「靈性照顧與生命教育」服務能量與品質,協助長者享有身心靈都健康的老後人生。
雲林縣去年9月高齡人口比例已突破20%(13萬多人),達到超高齡社會,全縣還有近5萬名的身心障礙者,比例是全台第4名,雲林縣輔具資源中心未雨綢繆,邀請學界、產業界舉辦「智慧住宅設計工作坊」,探討智慧住宅設計與科技照護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