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趙爾東專欄的搜尋結果,共279筆
德、日兩國二戰投降之後,德國基礎產業幾乎全毀,但德國向世界懺悔,憑靠其改過自新,成為戰後工業經濟大國,獲得世界普遍尊敬。
比起1950年代以錢學森、郭永懷、錢三強、何澤慧、鄧稼先、程開甲、王淦昌等為代表的兩、三千位甚至上萬位在海外學有所成,毅然犧牲小我,義無反顧地投身新中國的建設,今天的海外華人學者們,很難再有機會與情懷做出像前輩們那樣偉大的貢獻。但他們心繫祖國建設之情則一。
新聞報導稱大陸於3月9日成功發射了北斗系統第54顆導航衛星。在孫家棟先生啟始主導之下,北斗系統通過北斗一號、北斗二號、北斗三號3階段的艱辛但十分成功的發展歷練。北斗一號已退役。從北斗二號首顆星起算,中國已發射54顆北斗導航衛星。
人類進軍火星與全球導航布建,上周都有里程碑意義的發展。
據可見光鏡頭是眾多對地球和宇宙觀測設備的一種,其他還有如Gamma射線、X-光、紫外線、紅外線、微波、無線電等。但對普羅大眾而言,可見光鏡頭所顯現的最直觀、最一目了然,美國哈伯Hubble望遠鏡的精彩照片即為一例。
2月28日大陸人力資源部與教育部的聯防聯控新聞會強調,2020年新增就業崗位需求在1千000萬以上,政府已做出詳細規畫,即使在疫情影響之下,也要為大專院校與工商企業搭橋牽線,將辦2萬多場招聘會,目前為止已有把握80多萬個大學生工作崗位。
據Space.com2月25日報導:美國總統於2月10日提出的2021年美太空總署預算,比2020年提高了12%,達252億美元,近半用於登陸月亮與火星,包括33億專用於要在2024完成載人登陸月球並為前進火星做準備的Artemis工程。因受限於財政,NASA為確保Artemis於2024年載人登月,因而取消了一些長期科研計畫,但其中的「火星樣本回收計畫」(Mars Sample Return,MSR)以及「火星水源測繪計畫」的可行性先期科研經費,不僅逃過一劫,反得到2億3300萬美元的年度預算。
綜合大陸官方匯報的各項指標看,醫學專家判斷冠狀病毒疫情將於4月左右受到控制,已得到有力驗證,舉國聯防聯控、共體時艱、萬眾一心拚搏之下,仍不能掉以輕心,但阻擊成功在望。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最近經人大立法,將要嚴格執行。在萬眾一心各司其職,遏制CIVD-19冠毒疫情、保障經濟民生的全國一盤棋的中心思想指導下,可以看到大陸央視的積極配合,宣揚敬重生命,尊重保護野生動物,在其眾多頻道高調頻頻播放特別製作的公益廣告,向非法食用野生動物市場和貿易說不,令人讚賞。
2019年12月武漢出現不明病毒性肺炎,12月29日首位患者入院,2020年1月9日大陸媒體報導專家初步判定為一種冠狀病毒。而次日就是單位時間人類最大旅行的「春運」開始,當天武漢公共交通發送了372萬人次。如此龐大人群流動,對任何傳染病的控制都是嚴峻考驗。
造船業有龐大的遠洋巨輪和相對簡單的小渡輪,人造衛星也有複雜的大衛星,和相對簡單的小衛星。如一般傳統產業,造船業的發展通常是由簡單而後複雜,算是「由儉入奢」,衛星產業則「由奢入儉」。
若說五四運動是中華民族歷經三百多年貧窮落後與挨揍後,發出的自強吶喊,那麼,高鐵革命應該是中華民族改革開放與復興後,干雲豪氣的歡呼。
2019年是中國科技發展承先啟後的關鍵一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0新年賀詞中有關2019中國科技的發展作了總結:「嫦娥四號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登陸月球背面,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雪龍二號首航南極,北斗導航全球組網進入衝刺期,5G商用加速推出…彰顯了不同凡響的中國風采、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