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跨國企業內部調動的搜尋結果,共31筆
(3月7日起開放非本國籍商務人士來台。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表示,鑒於國內外疫情趨於穩定,為兼顧經濟、生計及防疫,我國自今(2022)年3月7日零時起(當地搭機時間),放寬非本國籍商務人士來台。
行政院會今(24)日拍板敲定維持二級疫情警戒標準,並在3月適度放寬防疫措施,規畫3月7日起將入境檢疫及居家隔離天數,由現行的14+7天縮減為10+7天,並同步開放外籍人士來台商務考察、投資、履約及應聘等商務活動申請特別入境許可。
行政院會24日拍板維持現行疫情二級警戒標準,並自3月1日至31日適度放寬防疫措施;自3月7日起縮短居家檢疫天數為10+7天。此外,同步開放外籍人士商務考察、投資、履約及應聘等商務活動申請特別入境許可。
大陸在台設立的兩家經貿辦事機構中國機電商會、海貿會台北辦事處,派駐人員仍受限我方對陸境管措施而無法駐台,約十餘人。據了解,工總前日已請其大陸事務委員會副召集人與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當面溝通,建議先開放此部分,因人數不多,比照現行防疫程序控管應無問題。畢竟陸方仍願派人駐台,我方卻不接受,不符合我方恢復兩岸交流的宣示。
在提出後疫情時代兩岸恢復交流後,陸委會主委邱太三18日宣布,大陸人士來台從事商務履約或跨國企業內部調動,即日起可向我方申請。他再度向對岸喊話,兩岸應積極落實協議,透過協議機制溝通處理防疫、農產品檢疫檢驗等問題。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今完整闡述上任以來對兩岸關係的看法及未來工作,將依據疫情科學指標、兩岸情勢發展,「分階段」恢復交流;即日起恢復陸方商務履約或跨國企業內部調動來台。
國際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3月邊境解封,鬆綁外國人、陸港澳人士入境,開放停留8小時內的轉機、國際醫療,並恢復低風險及中低風險國家、地區的短期商務來台。民眾入境台灣仍須檢附核酸檢測陰性報告,居家檢疫須一人一戶,商務來台者入境14天都得住在防疫旅館。
衛福部長陳時中24日表示,考量國際COVID-19疫情、國內防疫量能,及商務經貿交流等需求,自2021年3月1日零時起(啟程地時間),恢復非本國籍人士入境條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表示,考量國際COVID-19疫情、國內防疫量能,及商務經貿交流等需求,自今(2021)年3月1日零時起(啟程地時間),恢復非本國籍人士入境條件及桃園機場轉機作業,相關規定如下:
台灣出現首例英國變種病毒,邊境管制加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30日宣布,除持有居留證、商務履約、跨國企業內部調動、人道考量等特殊情況外,2021年1月1日零時起(當地搭機時間),非本國籍人士一律禁止入境,同時暫停旅客來台轉機,為期一個月,後續視疫情變化再作調整。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表示,鑒於國際COVID-19疫情仍然嚴峻,為維護國內防疫安全及確保國人健康,我國自明(2021)年1月1日零時起(當地搭機時間),限縮非本國籍人士入境及檢疫規定,暫定實施1個月,並自明年1月15日零時起強化入境旅客檢疫措施。
觀光局25日公布7月國際旅客為11,748人次,這是自4月以來首度破萬。然而,國門不開,觀光業只能靠國旅補助,現在卻傳出39億元預算已「水位吃緊」。
大陸人士來台已從6日起暫緩,但目前仍有停留在台大陸人士,因此中央疫情指揮中心11日宣布,自12日起允許其申請專案留台,每次延長15天,估上萬人受惠。至於約2,000位國人或陸配子女仍滯留大陸,只要符合兩條件、經審查通過者,也准許入境。
(14:15更新)因應大陸新冠肺炎疫情延燒,為了減少防疫人員移動風險,防疫再度升溫,中央指揮中心今天宣布,已經在台停留的大陸人,申請延長停留期限,得專案逐次核給15天。若是陸配及其子女,則准予入境,但須居家檢疫14天。
為了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經濟部主導鬆綁跨國白領經理人來台執業的限制,但是加入TPP必須修改法規是一回事,真正爭取跨國企業來台投資又是另外一回事,台灣本質排外的勞工法規與所得稅制,才是外資企業不斷流失的關鍵因素。執政當局如果沒有把目標弄清楚,這波的政策鬆綁,只是重蹈多年來持續不斷的覆轍,無助於吸引外資。
現行大陸人士若以投資經營管理、跨國企業內部調動等名義來台,居留滿6個月皆可納入健保,由政府負擔4成保費,雇主無須負擔。立法院朝野協商昨(28)日達成共識,由陸委會、衛福部儘速檢討相關作法,要求企業主負擔保費。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郁琦今天表示,現行中國大陸人士到台灣納入全民健康保險制度有討論空間,願和衛生福利部協調。
兩岸交流再上新階段!移民署29日表示,2014年元旦起,大陸人士來台停留4法整併為1法,簡化申請流程,強化安全管理,未來只要備齊文件,3個工作天就可發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