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跨境資本的搜尋結果,共136

  • 社評/習近平在安全與發展間求取平衡

    社評/習近平在安全與發展間求取平衡

     大陸領導人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會談,標示中美關係進入新階段,大陸針對新局的政策部署,開始端上檯面。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集體學習會議,聚焦於加強涉外法治建設,營造有利的法治條件和外部環境。習近平以「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說明這項工作的意義,強調要「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應對外部風險挑戰的當務之急」。次日他就到上海調研金融、科技與民生工作,釋放鮮明的「發展」訊號。

  • 大陸第三季FDI轉負 管濤:不意味外商撤資

    大陸第三季FDI轉負 管濤:不意味外商撤資

    大陸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前司長、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認為,中國大陸國際收支口徑的外國直接投資(FDI)由順差轉為逆差,究竟是因為關聯企業債務波動還是外商撤資引起的,以及持續的時間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 人行續買黃金 外匯存底三連降

    人行續買黃金 外匯存底三連降

     中國人民銀行7日公布,截至10月末,大陸外匯存底規模3兆1,012億美元,較上月減138億美元,連續三個月下降,但降幅較9月大幅收窄。另外,人行10月繼續大買黃金74萬盎司,累計黃金儲備達7,120萬盎司,已連12個月增加。

  • 人行:加大跨境便利化 推進貿易人民幣結算

    人行:加大跨境便利化 推進貿易人民幣結算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長金鵬輝表示,要加大跨境人民幣便利化推進力度,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全面落實跨境貿易投資人民幣資金結算便利化各項措施,大力推進重點領域、重點地區和重點企業在外經貿活動中使用人民幣結算。

  • 《國際金融》資金無法匯出大陸 匯豐稱不知有限制

    匯豐(HSBC)的中國分公司在周二表示,監管單位沒有告知該行,要求限制匯款,也不知道該行最近有限制資金外流的規定。此前匯豐的大客戶、億萬富翁,人稱新興市場教父的莫比烏斯(Mark Mobius)對外表示,他無法將資金移出中國,並警告在中國投資要非常小心。

  • 陸銀行差異化監管 擬分三級

    陸銀行差異化監管 擬分三級

     中國大陸為提升銀行業風險管理水準,擬修訂「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本次修訂重點在於「差異化監管」,將根據銀行業務規模和風險差異列三種分級,每一分級有不同的監管規定,同時調整曝險部位的權重計算,可提高風險計量的敏感度。

  • 陸擬將商業銀行劃分三檔次 祭不同資本監管方案

    大陸銀保監會與中國人民銀行展開「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的修訂工作,以推動銀行提升風險管理。新推出徵求意見稿指出,修訂構建差異化資本監管體系,按照銀行間的業務規模和風險差異,劃分為三個檔次銀行,匹配不同的資本監管方案。

  • 不動產投資 萊坊:聚焦三標的

     資金Party要掰了,商用不動產市場的買家結構正在洗牌,商仲顧問指出,由於銀行緊縮不動產融資,現金豐沛的高淨值資產大戶,可望躍居撐盤主力;至於最具投資韌性的不動產,將聚焦商辦、物流、ESG三大類標的。

  • 香港金管局:市場對聯繫匯率制度保持高度信心

    香港金管局副總裁陳維民表示,儘管資金流出港元,但市場對聯繫匯率制度仍保持高度信心,這對於維持香港金融穩定發揮重要的作用。

  • 中國資本市場面臨雙向開放的時代機遇

    中國資本市場面臨雙向開放的時代機遇

     針對美國股市縮水、美國債券熊市嚴重困擾包括中東石油美元等在內的全球機構投資者,許維鴻2日在《環球時報》發文,認為這些動輒成千、上兆規模的機構投資者規模巨大,未來即便要逃離華爾街,也都需要一個巨大規模的金融「資產池」取而代之,「放眼全球,符合這個條件的恐怕只有中國」,中國資本市場正面臨雙向開放的時代機遇。

  • 陸10月外匯存底 終止連二跌

    陸10月外匯存底 終止連二跌

     大陸國家外匯管理局7日公布最新統計,由於10月美元指數小幅下跌之故,截至10月末,大陸外匯存底規模為30,524億美元,較9月增加235億美元,終止連兩跌,升幅為0.77%。

  • 工商社論》從經濟面看人民幣的轉型與發展

    工商社論》從經濟面看人民幣的轉型與發展

     人民幣近日的走勢震盪激烈。對美元在岸價於10月25日跌破7.3元關卡,寫下近15年來的新紀錄;27日震央轉向離岸價,當天盤中最多跌逾1,000基本點。再隔一天,輪到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上台表演,報出的數字為7.1698,同樣創下近15年的新低。各項指標人民幣的匯兌價位調整速度之快、下修幅度之大,不僅相當罕見,也引起國際金融圈的高度重視。

  • 人民幣國際化報告:跨境收付金額創歷史新高

    中國人民銀行23日發表2022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當中指出,將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投資,支持境外主體發行「熊貓債」。報告也稱,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創歷史新高。

  • 美短債利率反超 熱錢撤離中國

     中美貨幣政策一放一收之際,中美國債利差也迅速收窄。截至28日,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已縮小至30個基本點左右,創下三年新低;美國3年期和5年期國債殖利率更反超同期限中國國債水準,為2009年年中以來首見。

  • 科法斯憂心 能源價格若續漲 亞洲通膨壓力大

    科法斯憂心 能源價格若續漲 亞洲通膨壓力大

     俄烏局勢若持續惡化或無法化解,預期未來將大幅拉升亞洲的通貨膨脹率。科法斯指出,與美國和歐洲相比,亞洲2021年通貨膨脹漲幅平緩得多,但若全球能源價格繼續保持上升趨勢,預期亞洲的通膨率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飆升,尤其是能源和食品價格。

  • 花旗:陸寬鬆政策或更加積極

     中國人民銀行11日公布的2021年第四季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仍透露較強的寬信用空間和穩增長訴求。分析師認為,貨幣政策已進入「寬信用」階段,也不排除進一步透過降準、降息等更加寬鬆措施,為穩增長保駕護航。

  • 中國外儲3.25兆美元 創6年新高

    中國外儲3.25兆美元 創6年新高

     大陸國家外匯局公布的2021年12月末外匯儲備規模為3兆2502億美元,較11月末上升278億美元,連3個月回升,全年上升336億美元,連3年正增長,創下近6年新高。專家表示,外資持續流入有助大陸外儲保持總體穩定,雖中美貨幣政策分化對大陸外儲的擾動更多是估值負向效應,但不會出現2014至2015年急速下降景況。

  • 管濤:穩匯率要拓寬購匯、對外投資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外管局國際收支司前司長管濤13日在最新報告中表示,匯率浮動機制面臨的挑戰之一,就是容易出現偏離經濟基本面的匯率超調。他認為2021年人民幣升值背後主要來自市場供需驅動,要穩定匯率,應該要拓展境內購匯及對外投資管道,讓跨境資本流動足以反映市場真實供需。

  • 陸官媒再批老虎、富途跨境網路券商 非法經營資本外流

    大陸監管層仍持續對跨境網路券商施壓,當地官媒近日再度批評如老虎證券、富途證券等跨境網路券商平台屬於無證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並認為有資本外流、金融數據洩露等風險。

  • 觀念平台-壽險業負債的財務揭露 ─歐盟發展的省思

     人壽保險的前身可追溯至羅馬時代互助協會的宗教組織,會員繳交定額入會費,會員死亡時,遺族可領取葬儀費用。中世紀時歐洲出現「基爾特」(Guild)組織,由相同職業者基於相互扶助組成團體,於會員發生死亡、火災、疾病、竊盜等災難時,共同出資救濟。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