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軋空的搜尋結果,共357筆
颱風剛遠離、台股迫不及待艷陽高照!加權指數上周衝上16,700點,即將挑戰2022年5月底的16,800點,進一步攻「萬七」志在必得。外資圈人士指出,台股6月重頭戲聚焦台積電股東會、除息相繼登場,就等台積電登高一呼、劍指收復600元。
據彭博社報導,人工智慧(AI)熱潮帶動晶片股狂漲一波,讓空頭幾乎賠光光。
近10年,台股的融券餘額有7次最低點都降到20萬張左右,之後指數進入盤整。今年4月融券餘額又跌破20萬張,台股將進入五窮六絕了嗎?
上市櫃股東會前強制融券回補期間已過,空軍整隊伺機而動,融券餘額重返30萬張整數大關。法人認為,目前大盤拉回季線之下,個股融券餘額一路增加,相當於近日新增進場布局空單者,多數對後市展望皆抱持保守態度,在指數震盪整理期間拉長的情況下,預料將持續醞釀養空行情。
台股今日在電子權值大軍一開盤即遭空軍壓制下,大盤堅守約30分鐘即遭空頭擊潰一路退守15400關,各大類股全軍覆沒,跌勢並蔓延至近期漲多的題材族群,12:30過後,台積電500城門遭空頭擊破、市值跌破13億元大關,盤面僅剩寶一(8222)、時碩工業(4566)、全訊(5222)等寥落零星碳權、軍工、資安等題材個股奮力抗空,但寡不敵眾,終場集中市場大跌256.14點、收15370.73點,總成交值放大至2679.44億元;櫃買市場跌5.17點、收204.77點,直接摜破季線,總成交值也增至789.46億元。
上市櫃股東會旺季倒數計時,強制融券回補進入尾聲,21日前將有250家、共約4.4萬張空單即將回補。其中,融券水位較高的個股包括鈺創(5351)、十銓(4967)、中鴻(2014)、台船(2208)、寶一(8222)等,仍有逾千張空單待買回,可望成為股價向上助燃火種。
3月中旬起將進入股東會前的軋空回補旺季,融券餘額張數雖持續攀低,但晶睿(3454)、聖暉*(5536)等高資券比個股仍獲法人買盤敲進,醞釀新一波軋空行情機會。
台股今天多方氣勢強勁,台積電(2330)、聯發科(2454)聯袂反彈,指數開高走高,終場以15615.41點作收,上漲196.64點,上漲1.28%,成交金額2491.3億元。
無畏美股拉回,台股止跌反彈收復15500點!美國1月CPI年增6.4%,不包括能源和食品1月核心CPI年增5.6%,PPI年增6%,高於市場預期,美國通膨降溫速度可能放緩,聯準會持續且加大升息壓力不小,致使漲多的美股近期承受不少壓力,尤其是費城半導體指數及科技股,連兩天出現沈重賣壓,不過台股因為被軋快2000點空手的投資人開始積極搶進,減緩了台股拉回壓力。
近來國際鋼價飆漲,且中國寶鋼、鞍鋼3月份盤價每公噸調漲人民幣150~300元,再加上增補庫存需求增溫,市場預期中鋼(2002)、河靜鋼將於15日開出的3月和4月盤價漲勢確立,中鋼主力鋼材熱軋每公噸可能調漲1,200元以上。
上周被股票大漲殺得措手不及的避險基金,現在正以多年來最快的速度退出持續虧損的空頭押注,空頭回補規模之大為2015年底以來首見,甚至超越了2021年初由GameStop等迷因股飆漲所引爆的「史詩級軋空」。
美國通膨持續顯現降溫跡象,令投資人押注美國聯準會(Fed)最快今年下半年便會轉向降息,連帶激勵股市強勁反彈。但這卻導致空頭大軍今年以來慘賠810億美元,將2022年累積獲利3,000億美元部分吐回。
美國通膨持續顯現降溫跡象,令投資人押注美國聯準會(Fed)最快今年下半年便會轉向降息,連帶激勵股市強勁反彈。但這卻導致空頭大軍今年以來慘賠810億美元,將2022年累積獲利3,000億美元部分吐回。
盤勢觀察:
歷經兩年噴出行情後,特斯拉今年股價打滑墜入熊市,讓特斯拉空軍終於嘗到獲利甜頭。據統計,今年融券放空特斯拉的投資人總共抱走150億美元的獲利。
歷經兩年噴出行情後,特斯拉今年股價打滑墜入熊市,讓特斯拉空軍終於嘗到獲利甜頭。據統計,今年融券放空特斯拉的投資人總共抱走150億美元的獲利。
半導體股及航運股9日分進合擊大漲約2%,外資回頭加碼62億元立大功,助攻台股9日收14,705點大漲152點,收復月線及14,700點;美最新公布11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7.4%、連五個月下降,專家認為,美15日凌晨升息2碼機率高,外資有望續回流,台股年底作帳、軋空行情可期。
去年因散戶大軍軋空而股價暴漲的迷因股在今年紛紛退燒,諸如電玩零售通路GameStop、美國連鎖電影院營運商AMC等自今年以來股價大幅拉回,反映疫情過後投資人趨向謹慎,股市投資回歸基本面。
去年因散戶大軍軋空而股價暴漲的迷因股在今年紛紛退燒,諸如電玩零售通路GameStop、美國連鎖電影院營運商AMC等迷因股自今年以來股價走跌,反映疫情過後投資人趨向謹慎,股市投資回歸基本面。
根據EPFR資金流報告顯示,截至11月16日止的近一周,全球股票基金吸資229億美元,創35週以來新高。這些資金全數搶進美股基金,單周淨流入239億美元,反觀歐股則持續淨流出23億美元,創連續40週被提款的歷史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