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軍齡的搜尋結果,共88筆
第4軍官班這個在1947年國共內戰中期才在台灣出現的陸軍訓練單位,雖未能力挽大陸山河變色的狂瀾,卻在風雨飄搖之際,對提供寶島台灣的防護戰力,進行了直接有效的挹注。而當時高二肄業的父親,也因緣際會地曾是參訓的入伍生之一,親自體驗了這一段軍旅歷程。
蔡英文拍板定案!113年元旦起,94年次1月1日出生的役男,義務役役期由4個月改為1年,二等兵薪資由6510調升為20320元。據悉,國防部將與大專院校溝通彈性的修業方式,讓役男可以在大學期間同時完成服役與學業。也就說,大專役男可望在4學年的寒暑假,服完12個月的兵役。
德國昨天輸球就將連兩屆於世足小組賽出局,下半場又先被西班牙進球,誰能想到在球星如雲的「德意志坦克」中,拯救他們的英雄竟是「大齡新秀」弗克隆,這位29歲的替補中鋒在第83分鐘勁射破門,讓德軍1比1逼和西班牙,保住晉級的一線希望。
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第202廠光華營區「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今(25)日舉行揭牌典禮暨新生體驗營活動,由202廠長潘煥亞少將主持,邀請財團法人三之三生命教育基金會吳文宗董事長、南港區新光里長龔睿堉及學童家長代表觀禮,展現國軍、地方與基金會攜手完善育兒環境的具體成果。
因疫情停辦3年的樂齡童軍營今年強勢回歸,為鼓勵長輩參與童軍活動,服務行善並學習童軍基本技能,新竹縣政府將在10月5、6日在新豐鄉小叮噹科學主題樂園舉辦新竹縣樂齡童軍體驗營,新竹縣籍55歲以上民眾可報名參加,需自行組隊,10人1組團體報名,名額僅限200人參與,報名期間即日起至9月15日截止。
俄國2月24日入侵烏克蘭以來,已數千烏國役齡男性離境躲參軍,讓鄰國摩爾多瓦等歐洲人蛇大賺一筆;摩國官員表示有人願付1萬5000美元(約新台幣44萬),就為趁夜溜出國。
日本的無添加領導品牌FANCL,40多年來深耕抗齡保養領域,專為熟齡世代研發的逆齡賦活系列以獨特零防腐劑配方,透過經典三大賦活成分:「玫瑰煥活成長精華」、「葡萄嫩芽精華」與「香甜豌豆花精華」,持續改寫肌膚命運打動消費者的心。
最近台灣存在美軍的話題熱議,其實,台灣人在美國加入美軍並不少見,不論是軍官、士官、士兵都有。日前即有在美國從軍後被派駐在韓國的台灣人,介紹美軍的福利與待遇。
統一獅隊20歲外野手李丞齡13日迎來一軍初登場,雖然首安尚未開張,但靠著滾地球進帳生涯首分打點,對於自己一軍第1戰他自評70分,他也談到,雖然比賽採閉門方式進行,家人無法到場,但他說:「能讓家人看到就很開心。」
高齡少子化趨勢明確,新光保全宣告跨足長照產業,攜手台灣新光保全關懷社會福利基金會於板橋設立枋橋公共托老中心,因應台灣高齡化的社會結構,希望讓年長者在自己最熟悉的社區養老,讓社區中心成為長者的第二個家。
甘肅同胞自民初以來,歷經軍閥蹂躪,盜匪橫行,天災人禍,交相煎迫,由於飽受軍隊騷擾,提及軍隊莫不談虎色變,一向是敬鬼神而遠避之。第一師到達天水後,大街小巷遍貼「第一師為解救西北民眾痛苦而來」、「第一師不拉伕、不徵糧、不派餉、現錢買賣、公平交易」等標語,最初,天水同胞對第一師的紀律,將信將疑。胡宗南將軍領軍甫抵天水,為立信於民,嚴令官兵在駐地未整理就緒前,一律在外露營,不許踏入民房一步,天水民眾對軍隊印象耳目一新。
民國十四年,國民革命軍第一次東征,革命軍統帥黃埔軍校校長蔣公介石,在長平車站吟詩一首云:「親率三千子弟兵,鴟鴞未靖此長征,艱難革命成孤憤,揮劍長空涕淚橫。」詩中所稱「三千子弟兵」就是指參加東征的校軍教導第一、二兩團官兵而言,因為這兩個團的幹部及士兵,全係黃埔軍校的師生所組成,所以叫做校軍,也稱黨軍。第一團團長為何公(應欽)將軍,第二團團長為王茂如(柏齡)將軍,繼任為錢慕尹(大鈞)將軍。以後這兩個團隨著革命情勢的進展與需要編組成第一旅,「陸軍第一師」就是由教導第一、二團、第一旅在長期征戰奮鬥中所積儲精華擴編而成的勁旅,東征、北伐、剿共、抗戰、戡亂諸戰役中,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國民革命軍陣營裡,可說是出身名門,是國軍中的一張王牌。至民國二十二年全國政令漸趨統一後,中央軍隊首先進駐西北者,就是這支勁旅。
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中的青春盛世,289年的唐朝從某種程度上說,是靠著一波又一波「後浪」推動的。這些青年好學善思,對天下時局有著敏銳的判斷,對個人未來也有清晰規畫。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年少時,就已經主動把個人命運與歷史大勢相連。
陳維齡與宋逸民育有一雙子女駿哥、喬妹,駿哥學業優異,與2個學長組成團隊在雪菲爾大學等8大名校聯合科展奪冠,才高1的他獲得該校提供近50萬台幣獎學金,明年9月準備赴英念高3,再銜接雪菲爾大學心理系,預估一年花費至少200萬。陳維齡25日受訪表示:「真的很不好意思,其他參賽者都很強,這都是神的恩典啦。」她提及兒子一向喜歡生物科學,本以為他會選讀相關科系,但因想遵循父親宋逸民腳步成為牧師,所以選讀心理系。
中華民國空軍百年建軍史特展於今(4)日開幕,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在臉書回憶空軍建軍史指出,蔣宋美齡被外界譽為「中華民國空軍之母」,她生前最喜愛的胸針,就是飛行胸章,代表她對於建設中華民國空軍的重視。
清朝宣統年間出生的阿嬤,在台北生活近30年,不懂國語、台語,卻是街訪鄰居都喜愛的親切阿嬤。這段特別的故事,被曾任職中、小學的退休教師呂慶元,書寫成〈我們的領頭羊──婆太〉一文,收錄在《樂齡寫作趣,上課囉!》一書,與世人分享。
梨山甜柿已經成熟,高齡90歲的空軍楊賜詩爺爺在梨山的環山部落種甜柿將近40年,因為他對有機的堅持,友善大地又健康的甜柿,每年都豐收將近10萬斤的產量,除了市場銷售外,老爺爺還特別留了幾株不套袋,留給山上的松鼠、猴子、小鳥吃,保持大自然的平衡。
大陸十一大閱兵,由第二炮兵更名為火箭軍後,火箭軍部隊首次以戰略軍種的名義參加閱兵。除了多種「大國重器」的飛彈現身之外,這支火箭軍徒步方隊平均年齡23歲,其中有實彈發射經歷的83人,全部是從一線作戰部隊精心挑選的打仗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