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軟珊瑚的搜尋結果,共36

  • 我見我思-海洋保護迫在眉睫

     海洋蘊藏了豐富的資源,同時,也是地球得以永續發展的基礎。地球氣候的穩定是透過洋流進行各地區熱含量交換與平衡,使氣候能夠趨於動態性的穩定,所以海洋可以說是地表溫度最大的調節器,也因此可以了解為什麼海洋的水溫每上升1度就會對地球氣候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 影》「水下舞者」軟絲仔提早來台!成功回到柳珊瑚產卵

    影》「水下舞者」軟絲仔提早來台!成功回到柳珊瑚產卵

    過去海洋生態遭破壞,軟絲仔逼不得已將卵產在廢棄物、垃圾上,有熱心潛水客製作竹叢,盼能替代為產房。海科館近日傳來好消息,潛水技術志工巡查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時,意外發現今年軟絲仔提早回到潮境海灣,並在天然的柳珊瑚上產卵。

  • 珊瑚與藻類調查 海保署調查:部分地區仍失能

    珊瑚與藻類調查 海保署調查:部分地區仍失能

    面臨珊瑚礁於2020年因海水溫增高而白化的現象,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2021年度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合作,做台灣周邊及離島31個地點62處珊瑚覆蓋率及藻類與珊瑚比例調查,有33處狀態穩定,仍有7處失能,包含北部的卯澳、南部的萬里桐及小琉球等地點需要加強維護。

  • 百萬紅珊瑚蘭嶼現蹤 專家:其實還有更貴的

    百萬紅珊瑚蘭嶼現蹤 專家:其實還有更貴的

    蘭嶼漁民謝明輝14日開船出海,意外釣起一株扇面完整的紅珊瑚;有人粗估價值逾百萬元。謝隨即把這株紅珊瑚丟回海裡,「寧願回家吃泡麵,也不賺這種錢」。中研院學者指出,謝無意間釣到的應為「紅扇軟珊瑚」,在蘭嶼、墾丁海域常見,事實上還有更貴的,如果是真正的「寶石珊瑚」,上看500萬元。

  • 協和改生質能發電? 台電:難度高

     台電協和電廠除役將更新改建兩部130萬瓩級天然氣機組,擬填海造陸興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引發民間環保人士抗議,指台電四接恐成「下一個公投戰場」。

  • 想遊帛琉 非去不可的美景

    想遊帛琉 非去不可的美景

    【旅奇傳媒/編輯部整理】地處西太平洋的帛琉,四季皆夏天,全年幾乎無颱風,均溫在攝氏28~32度左右,除偶有陣雨外都是豔陽高照的好天氣。在靜待帛琉旅遊泡泡重新啟動之前,先來的線上小旅行,瞧瞧幾處帛琉的必遊美景勝地。

  • 從海底開始 富裕萬里新願景

    從海底開始 富裕萬里新願景

    地方創生關注的領域,比社造文創更廣大,需先再生後創生,才能帶給偏鄉幸福感。

  • 海底忙什麼 捕捉海龜萌磨背

    海底忙什麼 捕捉海龜萌磨背

     海底忙什麼?海龜忙著磨背甲搔癢、章魚忙著偽裝、小丑魚忙著談戀愛、珊瑚忙著產卵,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近2年多來,蒐集到許多難得一見的海洋生物行為影像,陸續在Youtube頻道露出;民眾說,在疫情拉警報之際,看到這些影片,超療癒。

  • 科博館《生物礁特展》  展出壓箱寶珍貴標本

    科博館《生物礁特展》 展出壓箱寶珍貴標本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推出《眾志成城—生物礁特展》,展示壓箱寶等級的珍貴標本,包括數萬億年前的疊層石(藍綠菌礁)、深海造礁珊瑚及近千隻管蟲聚集黏砂造館形成的「管蟲礁」等。策展人科博館地質學組主任王士偉表示,生物礁形成不易,牽涉到造礁與共域生物的交互作用,儼然是記錄海岸氣候及生物變遷史。

  • 八放珊瑚故事多 專家說給你聽

    八放珊瑚故事多 專家說給你聽

     俗稱軟珊瑚的「八放珊瑚」,對於愛好潛水的潛客來說,總不陌生他們為珊瑚礁海域增添的多彩多姿,但對於該族群種類的認識,卻是少之又少,所幸墾管處經研究發現後,已知墾丁海域有212種珊瑚,將在27日「珊瑚礁生態保育週」邀請台大教授戴昌鳳來為大家介紹。

  • 海水增溫開始影響高緯地區 北台灣珊瑚大規模出現白化

    海水增溫開始影響高緯地區 北台灣珊瑚大規模出現白化

    氣候變遷不僅造成世界各地屢屢打破高溫紀錄,連帶使得海水增溫,中央研究院更首次記錄到台灣北海岸珊瑚群聚大規模白化現象,顯示海水增溫開始影響到高緯度的珊瑚群聚。

  • 中華郵政以4種珊瑚為題材 19日發行台灣珊瑚郵票

    中華郵政以4種珊瑚為題材 19日發行台灣珊瑚郵票

    中華郵政公司繼2014年至2016年發行系列「台灣珊瑚郵票」後,續以輻葉柔紋珊瑚、綠羽珊瑚、隔板葉形軟珊瑚與美麗紅扇珊瑚為題材,訂於7月19日發行郵票1套4枚,郵票面值分別為6元及15元各2枚。

  • 中華郵政5款新郵票 7/6起發行

    中華郵政公司預計在今年第3季發行5種新品郵票,分別為古典詩詞郵票、臺灣珊瑚郵票(107年版)、寶島風情郵票─澎湖縣、臺灣野生蘭花郵票(續3)以及臺灣近代畫作郵票(107年版)。

  • 生機再現 綠島軟珊瑚產卵了

    生機再現 綠島軟珊瑚產卵了

     綠島海域前年受颱風侵襲,千年「大香菇」珊瑚礁倒塌,去年又被重油汙染,保育人士擔心帶來生態浩劫。不過現在傳出好消息,有潛水教練在距離「大香菇」200公尺附近,發現軟珊瑚開始產卵,其他珊瑚也陸續有產卵現象,綠島珊瑚已重現生機。

  • 蘭嶼珊瑚礁調查 首見蝕骨海棉

    蘭嶼珊瑚礁調查 首見蝕骨海棉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日前在蘭嶼進行珊瑚礁生態調查,發現蘭嶼北方及東部海域,珊瑚礁覆蓋率幾乎都達到優良等級,但調查人員卻也發現,在玉女岩海域發現大面積的海綿,其中多數是蘭嶼首度發現的蝕骨海綿,由於蝕骨海棉會與珊瑚競爭附著空間,研究人員強調後續影響還要觀察。

  • 季節限定 珊瑚卵寶寶在綠島向您招手

    季節限定 珊瑚卵寶寶在綠島向您招手

    季節限定的珊瑚卵寶寶在綠島!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表示,不同於墾丁海域,僅能在特定時間看到珊瑚體外受精的生產景象,每年4、5月,綠島海底「保證」可以看到一群群白白圓圓的珊瑚卵寶寶,有如散落的珍珠,依附在珊瑚媽媽身上的獨特景觀,相當難得。

  • 為了3萬元 2男盜採151株活體珊瑚

    為了3萬元 2男盜採151株活體珊瑚

    昨日下午岸巡六三大隊與保七總隊第八大隊,於恆春瓊麻場岸際發現可疑車輛,隨即跟監至山海漁港附近海域,車上2男穿著潛水衣下水,隨即提著大袋活體珊瑚上岸,當場人贓俱獲,員警嘆,只為這3萬元,竟盜挖151株活體珊瑚,實在「夭壽」。

  • 南部跨領域科創中心揭牌 珊瑚養殖打頭陣

     整合南台灣資源,高雄市政府、澎湖縣政府、工研院、澎湖科技大學,共同成立「南台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昨天於澎科大揭牌,正式上路,珊瑚養殖將成為第一個項目,讓該科技創新中心跨出第一步。

  • 南台灣跨領域合作 澎湖優先培育皮珊瑚

    「南臺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今天在澎湖科大成立,未來以跨縣市、跨校、跨領域等3跨域與產業合作,並選定台灣原生物種皮珊瑚為優先培育養殖物種,提升南台灣海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 珊瑚礁救星!墾丁潛水棧道明年上路

    為避免珊瑚礁長期受到潛水人員踩踏,墾管處表示,將在後壁湖餵魚區潛點,設置一條示範性潛水棧道,供潛水客使用。墾管處近期將發包施作,預計民國106年夏季前可完成設置。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