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輕型航母的搜尋結果,共53筆
近日大陸網路上有人公開了數張上海滬東造船廠的照片,圖中顯示數個大型船體模塊,被認為可能是傳聞中對台兩棲作戰利器──076型兩棲攻擊艦。圖片中的船體似乎採用了斜角甲板與彈射器結構,可能用於固定翼艦載無人機起飛及降落攔阻索。這幾乎已接近輕型航母規格,遠遠超乎外界先前對兩棲攻擊艦的想像。
美陸兩大強權視航母為重要戰略工具,投入龐大人力物力發展,日韓也非省油的燈,改裝擁有全通式甲板的兩棲登陸艦,搭配可垂直起降的F-35B戰機,打造自己的輕航母。
南韓聯合參謀本部26日表示, 當天上午10時25分起,北韓數架無人機侵犯南韓領空,在首爾、仁川江華、京畿道坡州上空飛行約7小時。這是2017年後北韓無人機首次侵犯南韓領空,韓軍立即發出警告,並進行數次警告射擊,還投入戰鬥機和攻擊直升機等展開擊落作戰,但未能命中目標。南韓一架「KA-1」輕型攻擊機則在執行相關支援任務時墜落。
面對區域緊張情勢升高,南韓政府日前發布新年度預算報告,國防預算達57兆143億韓元(約新台幣1.37兆元),比今年增加4.4%。不過,據《朝鮮日報》26日報導,在明年國防預算中,文在寅前政府重點推進的輕型航空母艦預算為「0韓元」,但將增加追加引進20架F-35A匿蹤戰機的預算。
日本防衛省日昨公佈了2023年度(令和5年度)概算要求草案,草案顯示其年度國防預算規模再創新高,達到5.59兆日元(約合台幣1.23兆元)。而其中最引人矚目的項目,莫過於搭載神盾系統且被稱為「令和版大和」的大型戰艦,用以替代陸基神盾系統方案。如果該案通過,將是比中國現有最大型、滿載排水量高達1.3萬噸的055型導彈驅逐艦更大的戰艦,可能引起中日之間新一波戰艦規模競賽。
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傳出計劃於8月訪問台灣,引起中國大陸強烈不滿,甚至更私下警告華府可能作出軍事回應。北京的消息傳出後引起美國政界高度關注,美媒指出,美軍正在制訂保護裴洛西訪台代表團的各種選項,其中包括調動航空母艦或派遣戰機提供密接空中支援。
航空母艦被認為是現代軍事強國的最重要標誌之一,近幾年來中國陸續建造了數艘航母,許多大陸民眾因中國進入強國之列而歡欣鼓舞。多數的兩岸民眾有所不知,在中共建政之前的中國亦曾多方嘗試並參與了航母的建造,只是這些早期航母的發展經驗因內戰與抗戰而未能持續下去。抗戰後期中國也曾準備接受一艘由英國贈與的現代化輕型航母,抗戰後的中國陷於國共內戰,國民政府最後敗退台灣,接收英國航母一案始終未能實現。
中共航母遼寧艦編隊日前通過沖繩島和宮古島之間海域南下時,日本海上自衛隊罕見地動用了剛完成航母化改裝的輕型航母出雲號進行全程監視。雖然出雲號已完成F-35B起降認證,但是艦上配置的F-35B尚未到位,在應對中共航母艦隊穿越宮古海峽時,日方派出出雲號進行監控引起各方的注意。陸媒對此分稱,日方此舉顯然是有相當用意,除了讓艦上直升機演練監控作業之外,也是對共軍發出警告「我也不是好惹的」。
數個世紀以來,海軍力量一直是國家強盛的關鍵,不論是英國的海上貿易船隊或美國強大的遠程投射武力。海軍也是重要的防禦資產,包括前蘇聯與中國,或是日本、韓國都是以防衛領海為目標。隨著工業製造中心移轉,全球海權重心逐漸東移至亞洲,美國成為目前全球5大海軍強國中唯一的傳統西方海權國家,而且近年來還遭到中國的強力挑戰,兩國海軍力量消長將型形塑未來全球海上霸權的歸屬。
南韓防衛事業廳表示,國防部長官徐旭主持防衛事業推進委員會議上審議並通過自主研發輕型航空母艦(CVX)方案,在自行設計與建造等基本戰略推進下,預計耗資2.03兆韓圜(合台幣560億元),首艘輕型航母將於2033年正式服役。
美國海軍研究學會網站報導,中國、俄羅斯和美國都在2020年全面擴展海軍能力,三大海軍希望在大國競爭時代爭奪海上影響力。在美國國內對未來航母激烈爭論,美國盟國和對手開始獲得自己海軍航空能力。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防衛省地方調整課長宮川均28日在山口縣政府與該縣總務部理事藤田昭弘會面,告知美方聯絡將從10月開始耗時約半年,向岩國基地(該縣岩國市)追加部署最尖端隱形戰機F-35B。至於為何增加可垂直升降的架數,外界的評析,和中國大陸不斷增加海空軍軍力有關。
陸媒近期報導大陸正在研製新一代隱形戰機,並將於2021年試飛,研究大陸軍事的俄羅斯專家分析稱,大陸新一代隱形戰機很可能是以殲-31為平台所研製的新一代垂直起降殲擊機,若從2021年開始測試,大概會進行4至5年。目前在建的3艘075型兩棲攻擊艦完成後,就會使用這型類似美軍F-35B的垂直起降隱形戰機。
垂直起降戰鬥機對許多國家軍工技術比較「高大上」,一般印象中,固定翼飛機需要足夠的跑道才能完成起降,如果戰鬥機不依賴長距離跑道,直接原地完成起降,比傳統戰鬥機部署會變得更方便。戰時,即便機場跑道被毀,垂直起降戰機仍然能在簡易空地起降進行反擊。
朝鮮半島緊張局勢再度升高,美軍除了連日出動偵察機向北韓施壓外,也強化戰力應對。被視為「輕型航母」、可搭載F-35B匿蹤戰機的美國海軍新一代兩棲突擊艦「美利堅號」(USS America,LHA 6),6日完成橫越太平洋,抵達新母港日本長崎縣佐世保海軍基地,提升第七艦隊的兩棲戰力。
隨著韓國開始進行第2艘號稱「輕航母」的獨島級兩棲攻擊艦進行海試,並於8月批准新的3萬噸中型航母之後,韓國目前正籌劃一個更大型的航母計劃。新的大型航母噸位預計在7萬噸左右,比10萬噸的美國尼米茲級航母小,但比大陸目前已運作的遼寧艦與002國產航母的6.5萬噸略大,可能相當於目前大陸尚在建造中的003型航母。艦上將搭載F-35C戰機與E-2鷹眼空中預警機,還可能採用電磁彈射系統,似乎有意與日、中等國別一下苗頭。
近日大陸首艘國產航母新照曝光,顯示其交付海軍日期已更加接近。這艘完全自製的航母正在進行最後階段準備工作,而為航母打擊群擔任登陸搶灘攻擊任務的075大型兩棲攻擊艦已下水,預計將接續國產航母服役後交付海軍。未來國產航母將成為大陸遠洋艦隊主力,前往全球各大洲執行捍衛國家利益的任務,搭配用於登陸作戰的兩棲攻擊艦,此一大陸最先進的遠洋打擊艦隊已完整成型。
為俄羅斯海軍制定多用途輕型航母規格的克雷洛夫國家研究中心(Krylov State Research Centre)主任帕維爾.菲利波夫(Pavel Filippov)表示,該中心預計近期將與俄國防部簽署制定航母建造設計方案的合同,航母規劃為排水量4萬噸的非核動力多用途輕型航母,搭載包括無人機在內的40多架艦載機,可能包括第5代隱形戰機蘇-57。
建造英國皇家海軍2艘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的英國航太系統(BAE System)公司宣佈,將為日本改裝2艘出雲級直升機母艦成為可搭載F-35B的輕型航空母艦。不過日本真正的挑戰並不在於輕航母的改裝工程,而是自二戰結束後,日本從未操作過固定翼飛機在艦艇上起降,因此極度缺乏相關的專業技術與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