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轉口貿易的搜尋結果,共38筆
在2022年1月1日生效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由於各成員國核准時程不一,當時是15個成員國的其中10國率先生效;之後又有4國完成生效程序。惟一未完成的菲律賓也將走完相關程序,預計RCEP在今年6月初對菲律賓生效後;屆時RCEP對15個成員將全部生效,進入全面實施的階段。
在2022年1月1日生效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由於各成員國核准時程不一,當時是15個成員國的其中10國率先生效;之後又有4國完成生效程序。惟一未完成的菲律賓也將走完相關程序,預計RCEP在今年6月初對菲律賓生效後;屆時RCEP對15個成員將全部生效,進入全面實施的階段。
香港政府工業貿易署署長盧世雄21日在出席一個線上研討會時表示,香港已在今年1月中旬正式提交了香港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申請,約18個月後加入。
三三會理事長許勝雄15日表示,大陸在全球經濟體中率先復甦,對台商的影響相當正面,不過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台商未來將會採取兩種策略,一個是在全球布局架構下將部分產能移出大陸,另一方面,銷往大陸內需市場及歐洲市場的產品,基本上仍維持在大陸生產。
美國宣布取消香港特殊待遇,包括獨立關稅區、商品最惠國、港幣與美元自由兌換等,原本香港在高度自治下享有與大陸不同的優惠政策豁免,可能受到影響。首當其衝是美港貿易關係,香港一旦失去獨立關稅區與商品最惠國的美國保護傘,在對美出口比重中高達9成9的轉口貿易可能拱手讓人。不過,更需要擔心的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是否生變。
中國人大通過訂立「港版國家安全法」,美國朝野反應強烈,川普總統宣布將制裁香港官員,並取消香港特殊地位,將影響美國與香港之間的所有協議,包括引渡條約、雙重用途技術出口管制,美國國務院也會取消「陸港分離」的旅遊警示待遇,川普的宣告將對香港產生何種影響?
美國取消香港特殊貿易地位,國內海運相關業者指出,對於香港轉運中心地位影響不大,因大陸港口快速崛起,香港本身轉運地位本就日漸式微,2004年還是全球第一大貨櫃港,去年排名已降到第七,業界不擔心香港變化,擔心的是中美貿易戰與疫情對全球貿易的影響。
香港是我第4大貿易夥伴,美國取消香港的所有特殊優惠待遇,是否會影響我貨品出口?經濟部與學者都指「影響不大」,倒是許多在當地設營運總部、貿易公司的企業,是否外移值得關注。學者指出,高雄港或許有機會接收部分「中轉」商機。
珠海台協常務副會長簡廷在表示,早期台商無法直接投資大陸,從第三地香港轉投資是最佳選擇,在香港設公司轉投資大陸各區;而香港接單、大陸工廠生產的三角貿易模式,是香港獨特的魅力,讓包括台商等所有企業能在金融資訊往來及開發業務觸角更加國際化。如果香港金融中心地位真的改變,台商不得不想辦法另外布局及變革。
「港版國安法」立法在即,只要美方高調宣布將祭出強烈制裁,中方旋即重申,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立法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將採取必要措施予以反制。香港議題自去年在中美關係中發酵,市場無不擔憂一旦香港獨立關稅區的特殊地位被取消,不再享有優惠關稅待遇,金融市場發展也可能大幅受限。香港的貿易與國際金融地位將受重創。
受春節假期影響,香港海運港口局18日公布1月香港港口貨櫃吞吐量較上年同期大跌逾兩成,已連跌24個月,且在疫情持續影響下,或突破過去連跌25個月的歷史最長紀錄。
中美貿易大戰雙方在檯面上都將狠話說盡,又是加徵關稅,又是封殺彼此產品,但據大陸海關總署日前發佈的2019年11月貿易統計(依美元計價)顯示,出口較去年同期減少1.1%,降至2217億美元,但進口卻較去年同期成長0.3%,增至1830億美元。原因是來自美國的進口增加。大陸11月的對美進口較去年同期成長3%,達到109億美元,與10月(減少14%)相比迅速復甦。
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報告指出,香港經濟受外圍及本地不利因素的打擊,於2019年第三季步入技術性衰退,預期經濟將會緩步復甦,而短期及中期風險同時有所增加。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美國問題專家金燦榮認為,貿易戰最好不打,因為兩敗俱傷;但如果真的「開戰」,大陸擁有「3張王牌」,最終會嬴下貿易戰。同時他也表示,川普口中的3700多億美元(下同)貿易逆差,其實只有2200億元。
中新社報導,福建平潭港口岸金井港區已通過驗收,正式對國際航行船舶開放。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今天表示,金井港區規劃9個泊位,現已建成3#、4#、5#等3個泊位,年吞吐能力385.4萬噸,岸線長千餘米,水深條件好。
中國將新佈局一批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快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澎湃新聞報導,江蘇、河北、山東、黑龍江、廣西、雲南六省有望入圍。
被喻為「全球小商品之都」的浙江義烏,一個占地1105平方公里約當彰化縣大小的縣級市,多達180萬種商品在此進出。在大陸力行經濟轉型升級下,義烏商人「跟著變」,進而蘊藏的是轉型升級逐步發酵的濃縮身影。在義烏國際商貿城開店的格銳特玩具專賣負責人趙永春就說:「以前人來商貿城是講求性價比、找便宜,現在是來找有什麼新的好產品。」
「從中美貿易戰開始,讓原本已稍加復甦的國際經濟景氣再度陷入遲滯,智能化的國際趨勢正面臨市場考驗」,兩岸智動化快速換模系統整廠設備龍頭大廠富偉科技集團總裁蕭文龍語重心長的道出目前智慧化生產設備市場的發展窘境,而中國大陸與美國可說是台灣多數產業的主要外銷市場,是維繫台灣企業的生存命脈,兩國貿易戰開打,促使許多台灣產業成為貿易惡鬥下的犧牲品,更造成智慧機械市場的需求與發展遠不如預期,讓積極投入發展智慧機械的業者面臨嚴苛的挑戰。
香港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發表的《2018年世界競爭力年報》排名全球第二,國際級貿易物流是香港四大經濟支柱之一。天然的深水港、免關稅的自由港政策,加上便捷的海陸空運輸系統,以及與國際接軌的法律會計制度等優點,讓香港成為亞洲具代表性的貿易和物流樞紐,其貿易的進出口量是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的3倍。即便亞洲鄰近的各港口相繼崛起,香港仍在綜合能力方面頗具優勢。
中美貿易戰戰火高燒,美國加徵關稅的範圍愈來愈廣,不少以大陸為生產基地出口到美國的台商,也遭受牽連,剛從大陸深圳等地考察回台的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陳明璋指出,很多台商原本不太在意貿易戰,現在越來越多的台商嚴肅看待,他建議台商應該分散風險,並加強拓展大陸內銷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