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轉型退場條例的搜尋結果,共37筆
少子化衝擊我國高教版圖,近來後段私校頻傳停辦、停招的情況,學者認為,《私校退場條例》有其限制性且充滿悲觀,凡私校被列為專案輔導學校,被接管之後,只能等著退場,根本無法轉型,不滿的學校很可能採取行政訴訟,教育部如有意避免類似情況發生,應修改法條關於董事會改組等相關規定,讓校方並非只能面對關門這個唯一的結果。
《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三讀條文,允許遭列專案輔導的學校,可轉型發展文化或社福事業,若未完成才需停辦、解散。昨遭在野黨立委抨擊「假退場、真圖利」,表示辦到倒閉的學校,還允許可以變成長照社福機構繼續牟利,這根本是逃生條款,「學校辦倒開長照,是什麼樣的道理?」
《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三讀條文,允許遭列專案輔導的學校,可轉型發展文化或社福事業,若未完成才需停辦、解散。對此,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表示,辦到倒閉的學校,現在還允許可以變成長照社福機構繼續牟利,這根本是逃生條款,「學校辦倒開長照,這是什麼樣的道理?」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雖然已經初審通過《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草案,但關於退場後校產處理的條文仍有待朝野協商。三大私校協會今天召開記者會表示,教育部主張「私校為公共財」,要讓退場私校的校產充公,這已違反憲法對於私人財產應予保障的規定與法理。
受到少子化的衝擊,私校浮現倒閉潮,台灣行政法學會、東吳大學公法中心昨日舉辦「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轉型或退場問題」座談會,台灣行政法學會理事長董保城指出,私校停辦如同公司停業,沒理由必須強制解散清算,而退場轉型經費更應當補足,目前新台幣50億,應增百億並在5年核撥完畢。
教育部擬定「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草案」,正在立法院審議中,其中24條轉型條款爭議頗多。日前才剛舉辦完公聽會,今日台灣行政法學會、東吳大學公法中心所舉辦的「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轉型或退場問題」座談會,現場邀請教育部、立法院及各領域學者參與,從法制面給行政、立法單位建議,彷彿第二次公聽會。
受少子化衝擊,浮現私校倒閉潮,台灣行政法學會、東吳大學公法中心今(10)日舉辦「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轉型或退場問題」座談會,台灣行政法學會理事長董保城指出,私校停辦如同公司停業,沒理由必須強制解散清算,而退場轉型經費更應當補足,目前新台幣50億,應增百億並在5年內核撥完畢。
教育部4月提出《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草案》,行政院調整後在11月19日通過。教團今天指控,行政院通過的版本給私校開出一條逃逸路線,將造成原本應歸公的上千億校產繼續被各校董事會把持,這麼大的轉彎,行政院應說清楚、並有人負責。
台灣應允許「小而美」大學存在,但若同時有幾十所這種類型學校,就是個笑話。行政院近日通過《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草案,不給私校退場誘因,卻又「開小門」讓他們可轉為小校,屆時台灣到處是學生幾百人或一千人左右的「小大學」,像話嗎?
「大專院校退場是現在進行式!」民眾黨立委高虹安、張其祿與教育團體4日召開「私校條例速審查,師生權益有保障」記者會,要求盡快審查《私校退場條例》。立委並提到,目前教育部提出的草案版本對於預警標準過於寬鬆,只有含糊的「財務惡化」幾個字;民眾黨認為應該把所謂財務惡化訂出更明確標準,例如以每年決算數字為依歸,以盡速揪出高教亂象。
私立大學校長表示,教育部最近提出的私校退場條例草案,相當於私校只能退場、沒有轉型,讓人無法接受。他們建議政府應召開高教國是會議,凝聚社會共識,為私校找一條出路。
蔡英文總統今天與綠委茶敘表示,高教退場和雙語國家是她第二任期要推動的重要政策,應該大破大立,希望立法院下會期列為重點,儘速推動修法。綠委也承諾會將「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等草案,列為優先法案。
因為少子化,許多私立高中職招不到學生而面臨退場,教育部最近提出《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草案》,經主管機關認定列為專案輔導學校,且未能於3年內免除專輔或轉型,僅能停辦後解散。這個法令同時設定落日條款,有效期到2032年12月31日止。
監察委員張武修長期關注大專校院新生註冊率不佳,去年5月申請調查「2018學年度78系所零新生」現象,近日提出糾正案,指教育部「疏於中央教育主管之責,核有怠失」。張武修也提到,有學校用寄存名額方式提高新生註冊率,且寄存「無名額限制,亦無寄存期限」,這樣做根本未解除高教危機。
九合一選後才兩周,康寧大學、南榮大學、蘭陽技術學院就相繼進「安寧病房」,而且看來很快又會有私校「陣亡」。由於去年提出的《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還躺在立法院等待三讀,呼籲政府趕緊修法,給想退場的董事會足夠誘因,而不是大家都撐在那邊,等到教育部下最後通牒才退,最後變成學校、教職員以及學生「多輸」。
康寧大學申請改制為專科,寫下台灣首例。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理事長黃耀南在臉書上撰文抨擊,教育部難辭其咎,多年前廣設大學政策,因為今日少子女化問題,造成嚴重的招生不足。教育部研訂「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草案」,截至目前為主,還沒立法通過,讓師生的權益危在旦夕。問題早在多年前已預見,教育部卻未能積極因應,他重批「錯誤的政策比貪汙還可怕」。
六月畢業季,「跟母校說再見」原本是平凡的場景,但對於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與亞太創意技術學院的學生來說,心情五味雜陳,因為母校就此「不見」。
《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草案立法公聽會9日上午舉行,與會專家學者指出草案取消了「私校輔導3年未果即進入退場階段」的條文,形同有轉型沒退場;建議行政院組成跨部會小組包括衛福部、文化部等協助私校轉退,「畢竟教育部連自己內部事務都心有餘而力不足。」
少子化衝擊下,私立大專院校經營困難,他們透過各種方式求生。對於許多私校建議停辦後讓董事會拿回一些校產,教育部技職司長楊玉惠今天肯定回答「不可能」,反而建議他們瘦身、董事會投入更多資源或是由企業接手來延續,否則就是退場轉型。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11日在立法院主持「從私校退場條例看私校轉型退場的下一步」公聽會,邀請私校校長、教育部官員與學者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