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農民用藥的搜尋結果,共200筆
嘉義縣義竹鄉曾是台灣主要的高粱產地,但產業沒落多年,近年種植面積幾乎是零。為復興在地產業,義竹鄉農會動起來,農會員工自己當農夫將高粱種回來,首年種植面積440公頃,全由金酒公司收購釀酒。義竹鄉農會總幹事翁乃馨說,農會先種給大家看,等大家有信心,再回歸到契作,種植面積擴大才有希望。
有「玉米之鄉」之稱的嘉義縣義竹鄉硬質玉米產量居全台之冠,事實上,義竹早年也曾是高粱主要產地,但農民已棄種高梁多年,為找回沒落產業,義竹鄉農會員工化身農夫,種回440公頃的高梁,並與金門酒廠合作,由金酒收購釀酒,希望藉此鼓勵農民一起復種高梁。
大陸國台辦20日表示,大陸海關總署決定即日起恢復台灣鳳梨釋迦的輸入進口,但須由台東縣政府訪視包裝廠確認合格後,才會提報大陸取得輸陸註冊號,等同繞過農委會。業者指出,台東縣政府的方式讓大陸接受,而南部的鳳梨、蓮霧等同樣面臨輸陸遭暫停,民進黨執政的縣市是否也要繞過農委會和對岸談,值得關注。
春日暖陽下,農業實驗學校的可食地景上蝶舞翩翩,玉米、辣椒、橡葉萵苣、豌豆苗、紅鳳菜、高麗菜、薰衣草、孔雀草等各式蔬菜與花卉,以飽滿的色澤、挺立的枝葉,透露出讓農作物豐收的秘訣,那便是仰賴健康的土壤與生態和諧。
苗栗縣大湖鄉有「草莓之鄉」美譽,冬天正是迎接草莓季來臨,但大湖草莓受病蟲害與氣候影響,今年產量銳減4成之多,農民血本無歸外,近來市面上流傳草莓農藥過重,消費者不敢吃也衝擊草莓市場。苗縣衛生局15日則指出,近期前往各家業者抽查,抽驗結果全數合格,消費者可以安心購買。
農曆春節將至,嘉義縣衛生局近日已到各超市、傳統市場檢驗蔬果、肉品、魚、南北乾貨等相關年貨食品,共抽118件產品,僅1件蔬菜產品經檢驗農藥殘留超標,今嘉義縣長翁章梁更親上第一線,率聯合稽查小組到水上公有市場舉辦「加一滴、嘉安心」年節食品簡易檢查活動及宣導,鼓勵鄉親建立食安採購觀念,讓全家吃的開心又健康。
大陸2023年春運從7日開始至2月15日結束,為期40天。新華社報導,為科學高效做好農村疫情防控,推進農村疫情平穩壓峰過峰,大陸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工作專班5日發布致廣大農民朋友的倡議書,提醒民眾「保持良好心態,不恐慌、不焦慮、不信謠、不傳謠、不盲目用藥。」「保持衛生習慣」「減少聚集活動,避免大操大辦。」「主動接種疫苗關心身邊鄰居」。
苗栗縣大湖鄉草莓是苗栗縣最具代表性的農產水果之一,苗栗縣政府衛生局為護消費者食用安全,日前以突襲抽檢農藥殘餘共23件,結果全數過關。大湖鄉農會表示,草莓是大湖鄉最重要的水果,農會盡全力維護草莓品質,透過產銷班及各種講習機會,宣導果農使用合格農藥、合適施用濃度以及安全採收期等觀念,一起來維護大湖草莓的品質。
彰化是農業大縣,縣內農民仰賴農會提供資源,竹塘鄉農會為了提供農民更多服務,與經驗豐富的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張老師」高德錚博士、賴文龍博士、國立嘉義大學蔡文錫博士以及植物醫生林竣永合作,成立「彰化縣竹塘鄉農會農作物診療服務站」28日上午揭牌,將提供農民用藥知識等服務。
中共二十大後,持續加大對美國及台獨打擊力度,兩岸敵意螺旋難以轉圜,雙邊溝通管道幾乎關閉,兩岸經貿將益發困難。而身為賣方的台灣官方亦無意放軟,使得遭中國大陸暫停進口的農漁產品,迄今仍無法解禁。中國大陸為全球最大農產品進口國(2021年農產品進口總額高達2198.2億美元,其中穀物進口總額為200.7億美元,水果進口總額為145.2億美元,水產品進口180.1億美元)。
霧峰農會推廣有機友善耕種,8年來從五甲到百甲良田,今年適逢農會百年慶,也首次舉辦另類穀東會,透過企業認購並將愛心轉贈給慈善機構擴大友善耕種面積,未來也將協助企業認購夥伴將認購的有機香米媒合捐贈給有需求的公益團體,同時也導入募資概念,讓民眾也能以買零『穀』概念認購,企盼集眾人之力啟動善的循環,從一粒米愛世界。
農委會大力推廣產銷履歷禁止農友使用劇毒除草劑,卻未明確提供可用藥品,農友採用人工除草,產出效益不及投入的人力物力,揚言退出產銷履種植。農糧署副署長蘇茂祥8日到大安區農會與農友座談,農友希望有其他延伸用藥替代加強除草。農糧署允諾12月將在大安設置示範點,期能找出替代的延伸用藥協助農友解決除草等問題。
嘉義大學植物教學醫院配合中央10年農藥減量政策,由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委託培訓63名儲備植物醫師,並媒合46人到有需求的農會或鄉鎮公所駐點,為農民提供客製化的農作物用藥、病蟲害問題診療等服務。
嘉義大學植物教學醫院配合中央10年農藥減量政策,由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委託培訓63名儲備植物醫師,並媒合46人到有需求的農會或鄉鎮公所駐點,為農民提供客製化的農作物用藥、病蟲害問題診療等服務。
宜蘭縣五結鄉栽重西瓜、洋香瓜受5月中旬霪雨影響,造成果裂、水傷腐爛,損害非常嚴重,縣長林姿妙邀農糧署東區分署宜蘭辦事處、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蘭陽分場,前往田區勘查並關心農民受災情形,為農民爭取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減輕農友損失及負擔。
宜蘭縣五結鄉的西瓜等農作物,受5月中旬霪雨影響,造成裂開、水傷、腐爛等情形,損害非常嚴重,宜蘭縣長林姿妙昨(6日)傍晚邀集農糧署東區分署宜蘭辦事處、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蘭陽分場等單位至田區勘查及關心農民受災情形,為農民爭取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以減輕農友損失及負擔。
受病害侵襲,今年恆春半島的洋蔥產量約減7成,賣價創歷年新高,15公斤小球收購價180元,比往年50元高出2倍多,蔥農苦嘆價高卻沒貨賣,極端氣候致災問題儼然無解,狀況還一年比一年慘,盼農糧署輔導轉作,降低損失。
受病害侵襲,今年恆春半島的洋蔥產量約減7成,賣價創歷年新高,15公斤小球收購價180元,比往年50元高出2倍多,蔥農苦嘆價高卻沒貨賣,極端氣候致災問題儼然無解,狀況還一年比一年慘,盼農糧署輔導轉作,降低損失。
經濟部今(26)日在彰化溪州公園舉辦「溫室效應.一日限定實驗圖書館」展覽,展示25項智慧農工技術與循環設計成果,包含多項工研院研發的產品,包括電動無人遙控噴藥車、最適合台灣地形的長時間無人機物流,以及可有效預防病蟲害的作物病害精準預警系統,展現政府投入人機協作、智慧感測和循環永續等技術,如何解決傳統農業因缺乏人工、氣候變遷而收成不穩,以及龐大農業剩餘廢料處理的問題。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彰化是臺灣的農業大縣,近年來智慧農業興起,各類的資通訊技術及創新應用開始導入在農漁養殖業上,這次活動有工研院與業者的技術展示、例如「作物病害預警系統」運用AI技術在病害未嚴重發生就可以先預測並發出警告,讓農民可以提早防治病害;「遙控噴藥車」遠端遙控省力不傷身體,還能減少30%的用藥量,還有可搭載冷鍊物流箱的「長時間高負載無人機物流」。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辦理「第二屆永續善農獎IPM Award」,昨揭曉得獎名單,嘉義縣太保市在現場操作組10名入圍者中占了2人成最大贏家,拿下前3名殊榮的「幾多甸農場」青農吳世彥,8年前從海巡署退役返鄉繼承家業,透過改良噴藥器等農具來減量用藥,今縣長翁章梁到吳世彥家貼紅紙慶賀,強調青農獲獎就是對嘉義農業進步最好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