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追想的搜尋結果,共30筆
民進黨新北市長候選人林佳龍上周六於新北市三重參加《台灣的未來!追想史明音樂祭》,他昨(18)日談到,史明生前交代過三件事情,分別為台灣一定要是台灣人的台灣、台灣一定要是民主的台灣、台灣要是世界的台灣;他表示,音樂祭當晚大家聚在一起,講著台灣的未來、唱著台灣的心聲,就是為了把這三個精神繼續傳承。
「追想史明音樂祭」明日將於三重綜合運動場向日葵廣場登場,民進黨新北市長參選人林佳龍、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將首度在新北同台,林佳龍表示,史明過去推動台灣的民主發展,他和陳時中都受到史明的努力影響,因此決定一同出席,參加前彼此有先溝通。
他里霧追想曲
去(2021)年12月17日是中央研究院第三任院長胡適先生的130歲誕辰紀念日,中央研究院胡適紀念館為此特別策劃一個全新特展「如果我是胡適:關於自由和民主的思考題」,地點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開放時間是每周三、五及六的早上9點到下午5點,歡迎大家前來觀展。
【愛傳媒左化鵬專欄】2016年晚,應老同學林富星的邀約,前往中油大樓國光會議廳,聆聽一場Rock老歌音樂會,聽眾大多是六十歲上下的長者,開場的音樂聲響起。富星兄陶醉在音樂的節奏中,我更陶醉在他渾然忘我,專注的神情裡。
已有台灣歷史、文化、民俗等著作40多種,文史作家曹銘宗首次推出結合考古、歷史、宗教的小說《艾爾摩沙的瑪利亞》(時報出版),省思帝國主義擴張之際在傳教、貿易與殖民思維間的矛盾,並以神祕的「聖母顯現」貫穿整部小說,以厚實的史料呈現雞籠早年的族群文化。
河運時代,艋舺因河流而生,這個古城的發展,與淡水河榮枯與共,誠如東京的母河隅田川、以及巴黎的母河塞納河,咱們的淡水河孕育了台北文化的發祥地──艋舺,原住民語「Moungar」的音譯是莽葛或艋舺,意指獨木舟聚集的地方。
潘越雲日前赴台南「安平虎鯨ORCA GO!」夏日嘉年華擔任開幕佳賓,在世界最大、高達三層樓、長20公尺的虎鯨前,演唱爵士版的〈安平追想曲〉,潘越雲說:「30年前,我的首張台語專輯《情字這條路》就是在台南白河拍的封面,如今有機會來到這獻唱〈安平追想曲〉,是我對安平港的致敬!」贏起台下萬名台南鄉親的歡呼!
舞台上男女主角動人演出,用歌仔戲娓娓吟唱,引領觀眾穿越時空,追憶1951年的〈安平追想曲〉!第二屆的台灣戲曲藝術節為再現台灣土地與人民的歷史記憶,特別邀請秀琴歌劇團以台南安平傳奇故事作為創作靈感,復刻重現2019年版本的《安平追想曲》節目,於5月24日至26日在台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重新搬演兩代淒美的愛情故事。
紀念台灣民謠〈安平追想曲〉作曲家許石百年冥誕,師大音樂系教授李和莆創作新曲《南瀛傳說--安平南都》向許石致敬,將在今(7)日北市國台北市傳統藝術季開幕音樂會首演。
《結拜-我的青春追想曲》新書分享會日前在台中勤美誠品書店舉行,現場邀作者中國時報執行副總編輯張瑞昌,與台中市文化局長葉樹姍對談,共同帶領讀者透過作者的一段段青春往事、來來百貨等場景,見證舊市區的昔日風貌。
我嘗試將自己的故事整理出來,不管是作為一個「五年級生」的生命回顧史,或是一個羈旅天龍國的台中人穿越時空、重返家鄉的青春記事,那都是向時代告別的揮擊……。
當她說了「再見」兩個字,世界變得靜默無語,我從駕駛座的後視鏡凝望著她轉身離開的背影,漸行漸遠,直到視線模糊後。我的鄉愁、我的青春和我的愛情,也不再回頭了。
儘管這是二十七年前的酒事,然回憶卻仿如昨日,在看似模糊殘缺之間又清楚地記得一些事、一些場景。譬如,「台北幫」的肉全、胖哥、小連、阿偉、Joe、老六和小姑媽,本來都是客棧的常客,但那天拚酒究竟去了哪些人?還有阿俊、阿田等室友是否都到齊了?
鄧麗君、鳳飛飛、李泰祥、高凌風……,一顆顆巨星的殞落,細數這些曾經伴著成長的歌手、作曲家,咀嚼自己的生命歷程,發現他們的聲音、他們的歌詞跨越了好幾個世代。那既是時代流轉的記憶,也是社會變遷的見證。
那是我最後一次看到「候選人康寧祥」,此後,我還經歷過「首都早報創辦人」、「國防部副部長」和「國安會祕書長」等各種身分的康寧祥,但卻都沒有那晚的老康來得深刻。
人的一生就像切香腸一樣,就連朋友也是分段地交,情誼分段地論。絕大多數的朋友,都是落在那一段又一段的人生交會中,只有極少數的知己是陪著我們一路走到今日。
金馬遊樂場的後台是地方派系,不僅政商關係好、人面廣,還得擺平各方勢力。至於背後金主,一說是七信的呂家,另一說是市公車的張派,但無論是誰,總有「喊水會結凍」的本領。
賽德克族美少女、高中俏女師、死黨雞母的初戀女友、體育用品店老許的妹妹,停格在生命的某個角落、某個位置,從未熄滅、消失。
那天正午的陽光很毒,秀朗橋上來往車輛又多,轟隆轟隆的車聲夾著在耳邊呼嘯而過的風聲,我斷斷續續聽到歐吉桑的話:「我是做黑手,不曾讀過什麼冊……」,「日後你出社會有成就,不要看不起阮這款人就好!」我聽著聽著,心頭有點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