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退休準備的搜尋結果,共559筆
可攜式退休金帳戶試辦將在今年第三季上路。信託公會與業者正攜手規劃試辦「可攜式退休信託帳戶」,信託公會秘書長呂蕙容表示,退休信託帳戶試行初期,將先以「國內投信公司發行之新台幣計價累積級別基金」為試行標的,參與銀行已達20家、投信也約20家,試行期間2年,未來再視辦理情形滾動式調整擴大到境外基金。
準退休族有些人為退休準備不夠傷腦筋,但是高資族卻是為退休準備用不完傷神!
隨著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國人平均壽命80.86歲,根據「2022退休大調查」指出,國人平均43.5歲開始退休理財計劃,預計60.9歲退休,平均準備退休金1,040.3萬,相當於每年至少要存60萬,才能在退休前存到夠用的退休金。專家表示,退休規劃除應留意通膨是否侵蝕到退休金,還需透過長期規律的投資習慣,以及善用可創造現金流的保險商品,落實「專款專用」,才能順利達成退休目標。
你開始存退休金了嗎?根據《遠見》雜誌「2022年國人財富健康暨樂活享退指數」大調查指出,有58.8%的民眾有做理財規劃,但其中有38.9%的民眾理財規劃沒有專款專用,換句話說,萬一生活出現臨時的資金需求,很可能就會挪為它用,例如遇到特殊情況時(如無薪假、裁員),影響民眾收入與支出,很容易打亂理財計劃,保險專家建議民眾在做退休規劃時,一定要做到「專款專用」,才不會因故打亂退休規劃。
在高齡化、少子化、長照安養等議題受到廣泛討論下,愈來愈多國人也開始關心自身的退休理財規劃,退休理財已是全民重視的議題,退休後想要享受樂活人生,單純期待下一代的奉養或依賴政府退休金單一支柱,恐怕都難以達到理想的退休準備。
即將進入農曆新年倒數,各家企業年終獎金也已陸續開獎。據調查,上班族若拿到年終獎金後,前五大用途分別為「過半數存起來、孝敬父母長輩、發紅包、還貸款、投資理財」等。全球人壽10日建議上班族,領到年終獎金後,可先檢視自己的保障是否足夠,並優先規劃4大醫療保障,有餘裕再為自己做好退休資產累積以及預留給家人的愛。
隨著近幾年來薪資水準成長有限,市場環境動盪不安,使得國人對於退休理財的危機意識愈來愈高,兆豐銀行引述最新調查結果發現,客戶規劃退休年齡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
為有效運用年終獎金,南山人壽建議民眾在歲末年終之際,重新檢視自身保單,善用資金規劃更完整的風險保障,同時作好資產配置,放大紅包倍數。南山人壽同時也於銀行通路推出新美元利率變動型還本終身保險,同時兼顧退休保障與外幣資產配置需求,年年可領取生存還本保險金,創造穩定的退休金流。
為讓退休理財及保險規劃更親民、便民,政府2021年推出基富通「好好退休準備平台」一站式服務平台,第一金人壽同年也上架小額終老、定期壽險與重大疾病險等多款必備保障,元旦前夕更加碼提供超暖心「限定款」微型保險,民眾24小時都能透過該平台線上投保,操作超簡單、零接觸最安全。
擔心成為「下流老人」嗎?若不想過上「又病又窮又孤獨」的老年時光,台灣人壽建議,趁年輕備好兩大帳戶,即退休金與健康帳戶,才能延緩衰老、避免重症或無人照護,甚至可以遊山玩水吃美食,預約上流的老後年華。
中華經濟研究院調查的「國人安心樂活享退調查」2022年調查結果13日出爐。值得注意的是,25至34歲的年輕族群,更加擁抱股票作為主要投資理財工具,且投資ETF比重更大幅成長。相較2018年至2020年期間,皆維持約10%,2022年則跳增至近5成,亦為各年齡層中投資ETF比例最高的族群,顯示年輕人對風險性資產更為主動積極,明顯提高對股市的關注度和參與度。
施羅德投信與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楊曉文發布2022台灣投資人退休大調查,分別就近期國際趨勢以及台灣投資人調查結果,提出分析建議。
少子化趨勢下,夾心族「壯年族」負擔加重。壽險專家建議,可用四步驟打造保障防護網,「醫療保障先做足、退休資產不能少、預留稅源好輕鬆、投保一定要趁早」既能顧到老也能顧到小,並且讓自己安穩退休。
人口高齡化是我國面臨的重大挑戰,台灣人壽每年發布「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調查」,就是希望能為國人提出因應高齡化的多元觀點與解方,想打造人生另一個華麗轉身的主場,唯有「提早布局」才能安享退休,且「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
「希望台灣在面臨高齡化問題時,能有更多夥伴重視,一起合作。」台灣人壽總經理莊中慶9日表示,台灣人壽與政治大學商學院連續四年合作,每年發布「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調查」,並舉辦「銀髮金融論壇」,就是希望讓更多人重視退休準備,亦讓更多企業夥伴加入,打造高齡共榮友善的社會。
「退休準備」是什麼?將滿60歲的演藝人員《報告班長》主角李興文說:「我的未來生活中,醫療、保險、出國旅遊、婚喪喜慶的支出,或偶而資助家小也有能力應付。」因此需要提早規劃退休準備。他以《好命退休聰明理財平台》推廣大使身分,參與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的小型論壇,公開承認「來退協,終於見識到了
台灣金融研訓院調查的《台灣金融生活調查》,從國人平均金融風險抵抗力分數的變動,來觀察民眾的自身財力、金融素養、金融服務取得,或可從他人獲得支援情形。其中的「金融素養」,意指民眾了解金融商品及服務、使用金融商品與服務的自信,及尋求財務建議,自身財務管理等等。2022年調查結果,近8成民眾金融素養不足,另方面有7成的國人在財務有疑慮時,從來不考慮尋求財務建議,會參考金融人員提供的資訊也只不過占20.5%。
今年以來股市慘跌,投資績效威脅退休金準備,壽險業者表示,相較其他金融理財工具,善用保險商品規劃退休最能抵抗風險,建議民眾應導正規劃退休理財的觀念,以能抵禦風險的理財工具為核心布局,「保險」應是最佳的退休準備方式。
金融服務公司Northwestern Mutual25日公布調查顯示,美國民眾如今認為至少需要準備125萬美元(約台幣4,023萬)才能放心退休,比起一年前暴增20%。顯示通膨高漲與金融市場震盪,已影響民眾對於退休的看法。
服務業跟進科技業近2年加薪腳步,不過從業人員平均月薪3.5萬元至4萬元的水準,與半導體、電子製造業5.4萬元到5.6萬元相比,仍有一大段差距;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表示,上班族月薪不到4萬元也別灰心,若退休理財能提早至30歲起步、月存5000元,透過時間複利累計,退休也能夠存到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