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逐季走高的搜尋結果,共112筆
台化(1326)今(26)日舉辦股東會,董事長洪福源談到,第二季合併營收將比第一季略減,但在利差改善及現金股利的挹注下,獲利將轉虧為盈。展望下半年,預期國際通膨將觸頂回落、升息政策趨緩,而且去庫存會告一段落,若地緣衝突不再惡化,石化產品價格將隨著需求而擺脫谷底,台化營運也可逐季走高、漸入佳境,故樂觀看待下半年。
鑄件大廠永冠-KY第一季營收及EPS因大陸風電等能源類客戶拉貨強勁而受益,轉虧為盈,第一季EPS為0.62元,與去年同期每股虧損1.75元有如天壤之別。永冠今年出貨目標年增15%~20%,出貨噸數也從20萬噸上修至22.5萬~23.5萬噸,改寫歷史新高。
疫後復甦商機生猛,非科技股躍升資金競逐焦點,抵禦大盤逆風。大和資本證券看好美食-KY(2723)下半年前景,給予「買進」投資評等,二家本土投顧機構均看好雄獅(2731)營運逐季走高,目標價上看211元,花旗環球證券則看好寶雅(5904)展店布局,長線營運動能可期。
壞景氣到底過了沒?中華經濟研究院長葉俊顯20日表示,去年下半年的景氣遽降,第四季GDP年增出現負成長,由於是來自全球經濟景氣走緩的影響,導致台灣今年第一季GDP成長率亦出現 -0.89%,連續兩季經濟負成長的技術性衰退,所幸現在的4月已可確定,今年第一季為此波景氣谷底, 中經院預估臺灣2023年經濟成長率約2.01%,各季成長率預估值分別為-0.89%、1.71%、2.56%、4.51%,呈現逐季走高的復甦趨勢。
二極體廠德微(3675)及強茂(2481)分別受惠於新設備陸續到位,以及車用新產品出貨開始放量,營運可望自第2季起逐步攀升,兩家公司均預估,今年營運有望逐季成長,並將努力今年營運不低於去年,今天盤中股價連袂走高。
長科*(6548)2023年2月合併營收為8.9億元,月減10.2%,長科*預估,今年第1季合併營收介於26.1億元到27.4億元之間,以新台幣30元兌1美元平均匯率假設,營益率將介於15%到17%之間,長科*表示,第1季為今年營運谷底,今年將是逐季走高。
二極體廠德微(3675)1月合併營收為1.4億元,為2021年2月以來低點,德微預估,今年第1季將季減15%到20%,不過德微表示,第1季是全年營運谷底,第2季起將緩步回升,今年營運將逐季成長,雖然今天德微股價逆勢漲停作收,但外資及投信卻逢高同步減碼。
印度股市去年是少數上漲的股市之一,但今年初以來表現偏弱。投信法人表示,印度股市歷年第一季為淡季,機構法人或壽險公司作帳影響股市表現,且逢去年第四季印度指數創下高點回檔,目前屬良性回檔修正過程。進一步觀察過去長期每季度表現,第一季股市表現也是全年最差,隨後逐季均為正報酬,顯示當前正是投資人進場的好時點。
長科*(6548)2023年1月合併營收為9.9億元,較上月減少7.2%,展望第1季,長科*預估,單季合併營收介於26.1億元到27.4億元之間,以新台幣30元兌1美元平均匯率假設,營益率將介於15%到17%之間,第1季為今年營運谷底,今年將是逐季走高。
長科*(6548)2022年稅後盈餘為28.16億元,創下歷年新高,每股盈餘為3.01元,相當於賺進逾7.5個資本額;展望第1季,長科*預估,單季合併營收介於26.1億元到27.4億元之間,以新台幣30元兌1美元平均匯率假設,營益率將介於15%到17%之間,長科*表示,第1季為今年營運谷底,預期今年將是逐季走高。
兩大伺服器新平台拉貨加速,銅箔廠金居(8358)今年第1季營運雖然略低於去年同期,但將是全年營運的低點,金居預估,今年營運可望逐季走高,今年伺服器佔營收比重可望上看30%,全年業績有望比去年好,今天盤中股價強勢大漲。
聯強(2347)第三季營收1,088億元,為同期新高與單季歷史次高,年增7%。稅後淨利83.6億元、每股盈餘5.01元,同步創下單季歷史新高。累計今年前九個月,營收3,130億元,寫下前三季首次突破3,000億水準的歷史紀錄,並較去年同期成長10%。稅後淨利132.8億元,每股盈餘7.96元。
聯強(2347)11日公布第三季營收1,090億元,連五季站穩千億元大關,同時也是連續第四個季度改寫新高紀錄,年增7%。累計前九個月營收達3,132億元,寫下前三季首次突破3,000億元水準的歷史新高紀錄,並較去年同期雙位數的成長,年增10%。
聯強(2347)第三季營收1089.94億元,連五季站穩千億大關,同時也是連續第四個季度改寫新高紀錄,年增7.31%、季增4.97%。累計今年前九個月營收達3132.17億元,也創下歷史新高,並較去年同期有雙位數的成長,年增9.95%。
網通產業因疫情加快企業朝向數位轉型,頻寬升級趨勢掀起終端設備換機潮,加上晶圓代工產能鬆動,網通晶片供給增加,出貨轉趨順暢,中磊(5388)、啟碁(6285)在進入下半年旺季後,營收有望逐季成長。
台灣鋼鐵集團(台鋼集團)旗下特殊鋼廠榮剛(5009)周四召開董事會,通過第二季暨上半年財務報表。單季毛利率、營益率、淨利率,三率再創歷史新高,第二季每股盈餘(EPS)1.23元。今年上半年EPS為2元,不僅年成長185.71%,更一舉超越去年全年獲利,並創下15年來同期新高,第三季獲利也可望更為成長。
在投信買盤加持之下,佳世達(2352)本周股價反彈。22日佳世達股價開低走高,終場上漲2.3%作收,收盤價31.2元,成交量則是放大到約1.7萬張。
和大(1536)6月合併營收6.83億元,創歷史單月營收新高,月增11.54%,年增32.48%;第二季合併營收為19.3億元,季增21.78%;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35.15億元,年增8.2%。和大指出,3月起陸續調高產品外銷價格,反映高漲的運費與原材料成本,漲幅約5%~10%,再加上台幣匯率影響,已大幅改善整體毛利率,第二季起獲利將逐季走高。
飛捷(6206)第一季獲利2.75億元,季增12%、年增219%,基本每股盈餘1.92元,相較去年第四季1.71元、去年同期0.6元成長,優於預期。飛捷4月營收4.84億元,年增19.55%、月減4.66%;前4月營收19.98億元,年增51.33%。美洲成長速度較快,亞太預計下半年會有較大顯著成長。法人認為,飛捷第二季營收應該跟第一季不會差太多,出貨動能會比較第一季好,全年度在產品組合調整、匯率因素下,EPS有機會挑戰2018年的5.6元,獲利力拚兩位數成長。
佳世達(2352)今(9)日舉行第一季線上法人說明會,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表示,今年上半年大環境雖有疫情封控與通膨升息等逆風,佳世達持續價值轉型升級之長期布局:對外投資智慧醫療及綠能事業,精實聚焦四大營運方針並處分非核心事業,新人事上位並進行組織優化,打造下一階段高附加價值事業獲利過半之基礎。維持今年營運逐季走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