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這就是中國的搜尋結果,共2,065筆
近20年來中國基礎建設推動了經濟快速發展,隨著全球經濟衰退與中國成長趨緩,隨處可見的空置住宅樓以及人跡罕至的橋樑公路卻凸顯出了中國過度建設的嚴重後果。德媒引述北京大學經濟學者分析稱,快速發展已經到了極限,過度建設的基礎設施無法產生足夠的經濟效益,連為這些設施進行維護保養都不夠。現在應適度提高工資,以增加人民消費。
中國經濟處於長期轉型下的早期階段,逐漸從出口導向、投資驅動的模式,走向更平衡、更依賴國內消費的模式。雖然經濟成長放緩引發投資人的憂慮,且將影響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但「短痛」是有必要的,以避免未來出現更大的問題。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8日出席《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年度論壇時表示,中國正尋求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的「主導力量」。他也再次就台灣局勢表示,中國正在攪亂渾水,尋求改變台灣的現狀。而要是中國的行動引發台灣危機,全球經濟也會陷入危機。世界各國都希望維持和平與穩定的現狀。
中美關係起伏不定,中國國寶大貓熊卻擄獲美國民心,只是分布於美國多個動物園的大貓熊據報依現行協議明年將全數返國,由於尚未產生新協議,屆時美國可能出現50年來首次沒有大貓熊的情形。
華為新一代智慧手機Mate60系列在中國市場引起轟動,隨後蘋果iPhone15系列也正式發表,雙方再次拉開激烈的競爭態勢。知名手機分析師郭明錤認為,iPhone 15雖有極高的熱度,但是創新力明顯不足,華為回歸手機市場對蘋果形成不小的衝擊,有望在大陸市場搶回流失到iPhone上的市佔率。
大陸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被爆李玟生前抗議賽制不公,和節目起爭執,甚至傳出花錢買導師「轉身」等風波,《好聲音》一度被停播調查,製作公司「星空華文傳媒」股價曾單日蒸發港幣100億元(約台幣406億元) ,不過現今則傳出,星空華文成立新公司「上海美是什麼」。
據觀察者網引述日媒《日經亞洲評論》9月15日以「越南工廠的低迷表現凸顯從中國遷出的局限性」為題刊文,指出全球需求疲軟正使越南面臨十年來最嚴重的工廠低迷現象,這一跡象表明,從中國轉移而來的供應鏈給這個東南亞國家的帶來的好處要低於預期。
當前中國經濟欲振乏力,經濟學家將其與1990年代後陷入經濟停滯的日本相比,認為兩國情況幾乎如出一轍。華爾街日報18日報導,中國許多方面甚至比當時的日本更棘手,包括更高的公共債務水準、更糟的人口結構、更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及對民營經濟的整頓。
知名經濟學家羅森伯格(David Rosenberg)警告,中國大陸經濟衰退對美國經濟的衝擊,可能比部分專家想的還嚴重。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12日在播客(Podcast)受訪時表示,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北京來說,台灣與中國的關係,無異於夏威夷州與美國的關係。
論者常說,美國霸權有三大支柱:美元、美軍和美國科技。為了維護科技霸權,自川普2018年開始打壓和制裁中國的高端科技開始,拜登上台後繼續加碼,聯合日、韓、歐洲和台灣地區,徹底斷絕華為取得任何西方先進晶元技術的途徑;大家都說,美國是以洪荒之力,聯合世界上可以聯合的所有力量,使盡各種手段,包括慫恿加拿大綁架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無論如何要把華為掐死。試想,華為只不過是一家民營企業,1987年創立,一度曾瀕臨倒閉,並且幾乎被摩托羅拉收購,可是,在美國舉全國之力,加上一些助虐的幫手,拳打腳踢,把它摁在地上摩擦,它活了下來。在苦鬥3年之後,悄聲不響地推出了5G手機,這個成就,真的是驚天地而泣鬼神呀!
論者常說,美國霸權有三大支柱:美元、美軍和美國科技。為了維護科技霸權,自川普2018年開始打壓和制裁中國的高端科技開始,拜登上台後繼續加碼,聯合日、韓、歐洲和台灣地區,徹底斷絕華為取得任何西方先進晶元技術的途徑;大家都說,美國是以洪荒之力,聯合世界上可以聯合的所有力量,使盡各種手段,包括慫恿加拿大綁架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無論如何要把華為掐死。試想,華為只不過是一家民營企業,1987年創立,一度曾瀕臨倒閉,並且幾乎被摩托羅拉收購,可是,在美國舉全國之力,加上一些助虐的幫手,拳打腳踢,把它摁在地上摩擦,它活了下來。在苦鬥3年之後,悄聲不響地推出了5G手機,這個成就,真的是驚天地而泣鬼神呀!
《北京日報》用戶端報導,委內瑞拉總統馬杜洛14日完成他為期一周的訪中行程。當天,他在北京召開的記者會上為華為新款手機「代言」。馬杜洛說,這是中國朋友送他的禮物,他相信這是他用過最安全的手機,「這是夢想成真的時刻」。
行政院中正紀念堂轉型推動專案小組成員呂昱、黃舒楣、葉虹靈近日投書媒體,直指總統參選人皆未提出轉型正義政策,批評領導者缺乏政治意志與能力,才使轉型停滯。真是這樣嗎?難道,只會拆中正紀念堂就是轉型正義?
據微信公眾號「北大國發院」消息,中銀國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兼職教授徐高日前在一場主旨演講中指出,分析2023年的經濟要少看和去年同期的數字比較,因為去年第二季和第四季的經濟基數很低,對應的今年第二季和第四季的同比增速都不會太差,但這種「看上去不太差」的增速其實具有誤導性,「當前大陸經濟形勢遠不像同比數字顯現出來的那麼樂觀。」
很多人說中美矛盾的原因在於地緣政治,意識形態衝突,修昔底德陷阱等,這些都很有道理,但是,筆者認為,最簡單根本的是在於兩種生產方式的不兼容。美國要低價,跑量來覆蓋固定成本,獲取利潤;中國則盡可能高價,小眾來獲取超額利潤。照任何一方做,另一方承受不起;各幹各的不見容於全球市場一體化。矛盾由是而起,披上了各種外衣,淹沒了真正的原因。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徐培喜此前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數位和網路問題擁有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技術等多重含義,占據科技創新、對外貿易、對外宣傳制高點,涉及多樣的官方和非官方利益主體,近些年演變成為極其重要並且廣受關注的議題。然而,網路空間逐漸衍生出一種危險趨勢,從川普到拜登政府,作為互聯網發源地的美國,越來越頻繁地使用國家安全和意識形態因素作為藉口,在全球拉開數位鐵幕,在網路和網際空間重新畫分敵我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