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通膨的搜尋結果,共11,705筆
一名北漂的男子觀察,身邊不少同樣是北漂的族群,每個月固定和朋友聚餐、每3個月出國一次,及時行樂完全沒有存錢計畫,讓他看了直搖頭,年輕網友看了他的貼文,紛紛表示「月光」也是抗通膨手段之一,「努力存錢還是什麼都得不到,不如及時行樂。」
通貨膨脹的走勢已經超越大多數人的預測。新冠疫情過後,最初的版本是疫情期間對於商品運送的各種限制嚴重擾亂供應鏈,推升生產成本,供給受限引發通膨飆升。當時決策者採取大規模刺激措施來應對新冠疫情,以保護家庭和企業,從而提振需求,這為強勁但處於過渡階段的通膨打下基礎,一旦生產和供應鏈的商品流動恢復至正常化,這類的通膨衝擊應會得到緩解。但是通膨並沒有遵循這種模式,這讓各國央行的行動落後殖利率曲線。聯準會透過聲明強調通膨仍位於高檔,態度較傾向鷹派。那麼發生了什麼事?為何通膨如此具有黏性?
綜觀台股現貨籌碼,截至9月28日為止,三大法人中,投信積極買超,目前已連續41天買超,外資與自營商則為連續賣超,導致台股近期表現承壓。
9月FOMC的訊息依然鷹派,市場期待的降息可能要再等等,預示2024年全球投資環境依然富挑戰,但除了經濟變化,地緣政治風險以及氣候潛在影響也不容小覷。2024投資最重要的三件事為:1.AI推動的美國新景氣循環、2.ESG影響力投資數字化的落地、3.高通膨下的政經隱憂。
在美國聯準會(Fed)地位僅次於主席與副主席的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威廉斯(John Williams) 9月29日表示,隨著美國通膨正逐漸朝2%目標回落,Fed的升息循環或許已經結束。儘管如此,利率仍將維持在高水位一段時間。
歐元區9月通膨率降至近兩年新低,顯示曾令歐洲央行(ECB)措手不及的通膨飛漲情況已經逐漸降溫,也為日後該央行停止升息進行鋪路。受到這項利多數據激勵,歐洲股債匯均勁漲。
台中湯姓男子4年前離婚,獨自帶著父母及4名孩子,靠著微薄收入養活7口人,堅信「困難總會過去」,但疫情衝擊與通膨導致物價高漲,讓他們生活艱難,根據南台中家扶中心統計,在受幫助的1000戶家庭中有超過7成收入未達3萬5000元,且今年度受扶助家庭較去年、前年皆有明顯增加。
美國商務部29日公布最新聯準會(Fed)青睞的通膨指標:8月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年增3.9%,創兩年來最小增幅,示Fed打擊通膨努力逐漸奏效,增強市場信心,認為Fed可能年底前不再進一步升息。
安聯集團公布最新2023年全球財富報告,台灣去年人均金融資產的淨值上漲3.1%、達14.16萬歐元,相當於新台幣482.7萬元,在最富有國家排名中名列第5名,在亞洲國家僅次新加坡,資深分析師鍾國忠表示,台灣人薪資雖然不高,但超額儲蓄率舉世無匹,又有「土地私有財」的觀念,對全球國家最富排名第5名並不感到驚訝。
芝加哥聯準銀行總裁古爾斯比(Austan Goolsbee)28日表示,聯準會(Fed)將不計一切代價壓低通膨,如果升息沒有升過頭,聯準會能夠降低通膨又不會引發經濟衰退。
新加坡又發錢了!新加坡政府28日宣布推出總值11億元星幣(約新台幣258億元)的「生活費援助配套」,以幫助星國人緩解水電費調漲、通貨膨脹之苦。若再加上先前宣布的方案,預計12月將有250萬人,約占星國總人口44%,最高可領到800元星幣(約新台幣18819元)補助金。
美股分析:
日本央行(日銀)27日公布7月會議記錄,內容顯示決策官員同意有必要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但對於多久以後結束負利率則看法分歧,一些官員認為還有長路要走,也有人認為通膨很快就達標。
明尼亞波利斯聯準銀行總裁卡什卡里(Neel Kashkari)指出,聯準會(Fed)「大幅」升息遏阻通膨的機率達40%,不過美國經濟有6成的機率可以實現「軟著陸」。
全球升息循環近尾聲,市場關注主要央行利率決策。國泰台大產學合作團隊27日表示,隨美國聯準會(Fed)升息步入尾聲,且國內服務通膨有降溫跡象,央行後續要啟動升息機率較低;另一方面,除非景氣與金融面負面衝擊超乎預期,否則降息必要性與可能性同樣不高。
歐洲央行(ECB)利率觸頂的揣測聲四起,但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25日重申,即便經濟陷入掙扎困境,只要有馴服通膨的必要,仍會讓利率維持在限制性水準。
被視為聯準會(Fed)鷹派大將之一的明尼亞波里斯聯準銀行總裁卡什卡利(Neel Kashkari)25日表示,基於美國經濟展現令人訝異的韌性,聯準會(Fed)可能到年底前需要再升息一次,而且維持高利率更長一段時間,以讓通膨回落到2%目標。
受天氣相關災害與全球氣候風險攀升的影響,許多軟性商品供應緊張導致近幾個月價格狂飆,包括柳橙汁、活牛、粗糖與可可期貨價格,9月份皆攀抵至少十年新高。這恐怕加劇通膨復燃壓力,令消費者荷包更加吃緊。
美國聯準會(Fed)預計將維持長時間高利率,10年期美公債殖利率25日衝破4.5%,創16年新高,國內金融機構首席經濟學家均認為,美債飆高並非風暴來臨的徵兆,主要反映當前市場三大利空齊發。
摩根大通執行長迪蒙(Jamie Dimon)在孟買接受《印度時報》專訪時示警,全球可能還沒有做好聯準會(Fed)將利率升至7%的準備,最糟糕的情況是:停滯性通膨伴隨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