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通路股的搜尋結果,共249筆
燦坤(2430)高獲利、高殖利率題材,加上政府發6000元現金以及節能補助政策上助力未來業績,三大法人操作上,周一雖然外資再度轉賣超,但內資止步3連賣超,且外資在春節開紅盤以來共買超378張,仍處偏多心態。燦坤2023年以來已上漲13.12%,周一開高後震盪翻黑,仍量增守住50元高檔。
利機(3444)11月單月合併營9132萬元,月增加24%,相較於去年同期減少9%。累計前11月營收為9.88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12%,雖整體營收下滑,但獲利不受影響,累計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上升4個百分點,獲利表現遠優於市場預期,法人樂觀看好,利機今年每股稅後營運拚傳逾5元,創獲利新高。
經營台灣本土最大健身品牌「健身工廠」的柏文(8462)23日應邀參與證交所主題業績發表會。財務長暨發言人繆尚志表示,目前會員人流已恢復1月疫苗三劑令前狀況,持續看好台灣健身產業市場,2023年規畫至少新展8處據點,預期2024年全台據點有機會達80家。
為了幫助更多民眾在後疫情時代透過更多元的管道,取得更安心便利的投保體驗,開發金(2883)旗下中國人壽獲得金管會核准,正式開辦「全通路行動投保結合生物辨識辦理遠距投保程序」業務,民眾除了能利用中壽自有業務通路外,也可至銀行、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公司、兼營保險代理人、兼營保險經紀人業務之銀行等保經、保代通路,全通路都能使用遠距刷臉完成投保;同時也擴大適用對象,開放要、被保險人不同人及未成年人等全年齡民眾,只要符合身分認證原則、意思表示程序,都能進行中壽「Smile to Sign遠距刷臉投保」,積極實踐普惠金融、公平待客原則。
利機(3444)董事會通過第三季財報,累計前三季稅後盈餘1億7230萬元,每股淨利4.41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75%,繼去年新高記錄,再次刷新近十四年獲利新高,已超過110年全年稅後淨利將近1元。法人推估,利機今年全年獲利上看5元,可較去年成長四成以上。另外,董事會也通過現金增資案,預計明年上半年發行500萬股普通股。
文曄(3036)今(28)日召開線上法人說明會,第三季每股賺2.34元,展望第四季,因國際總體經濟與半導體產業處於下降循環,獲利恐季減少37.7%~53.9%,但對於未來長期半導體市場需求成長維持樂觀看法。
市場觀察: 上周市場黑天鵝消息紛飛,除高通膨、升息及兩岸議題外,美中又爆發新一波的晶片戰,加上大陸疫情封控升溫、缺水缺電等議題,科技產業面仍在進行庫存調整。鮑爾在全球央行年會的鷹派演說,預告激進升息以打擊通膨預期,對全球股市影響餘波盪漾。從景氣基本面來看,無論就業數據、零售銷售、耐久財訂單等都顯示美國基本面仍佳,企業獲利雖有下修,但維持成長態勢,長線基本面仍看好。
文曄(3036)於今(5)日召開法說會,第二季每股賺2.25元、累計上半年每股賺5元,展望第三季,文曄認為,儘管總體經濟與半導體產業進入下降循環,但文曄持續投資高成長性產品,預估第三季營收仍將有季個位數成長,更相較去年同期有雙位數成長。
聯強(2347)第二季營收1034億元,創同期新高,年增7%、季增3.29%,為連續四個季度超過千億大關。稅後淨利23.8億元、每股盈餘1.43元,雙雙年減29%,仍達同期次高。累計上半年,營收2042億元,年增11%,並寫下上半年度首次突破二千億水準的紀錄。稅後淨利49.2億元,年減16%,每股盈餘2.95元。
統一集團斥資新台幣290億元回購台灣家樂福60%股權,交易完成後統一(1216)持有台灣家樂福70%的股份、統一超(2912)則持有30%股份。統一財務長陳國煇說,此案還需要公平交易會的許可,過程中會全力配合審查作業,他強調,量販店超市和便利商店是完全不同的業態,不會有壟斷的擔憂,再以股權結構來觀察,未來統一占比達7成,這個也是業態上不一樣,股權設計上也做出不一樣的做法,若順利的話,預期2023年的年中可以完成交割。
投信今年以來月月加碼,在國安基金宣布進場後,買超力度只增不減,截至19日止已連續買超18個交易日,追平2007年8月的歷史第四長紀錄,期間累計買超金額239.57億元,其中可成、遠東新、台達電、大立光均已連續買超20日以上。
特力集團(2908)旗下特力屋「宜蘭宜興店」正式開幕,隨著中秋節活動檔期推出,特力集團期望吸引更多台灣零售實體通路客人回流,同時也帶動線上銷售通路業績,讓雙通路之銷售力道持續穩定成長。
強固型電腦暨筆電通路商茂訊(3213)受惠國內筆電通路業務持穩,今年前五個月營收逐月走升,但在外銷強固電腦業務受大環境亂流影響走弱下,上半年營運仍相對前兩年高峰回檔。
愛比科技(6858)以銷售自有品牌「IPEVO」之專業視訊溝通產品,在美國K-12(幼稚園到十二年級)公立學校已取得競爭優勢,獨立研發的影像編輯處理軟體,更已擁有超過百萬下載使用者。愛比科技今年起亦將擴大通路佈局與海外據點設立,計畫在澳洲、亞太區與歐洲設立新海外營運據點,並同時持續拓展跨國大型代理商,目標今年內將通路的區域覆蓋率提升為目前的兩倍,加速公司目前在全球GDP前30大國家的產品滲透率,隨著ISTE2022的產品推廣,與客戶的直接互動體驗,新產品量產出貨,將挹注公司新的營收成長引擎。
臺鹽(1737)今(23)日舉行股東會通過配息1.5元,並完成第13屆董事改選,選出董事9席(含3席獨董),由吳容輝續任董事長。吳容輝指出,臺鹽今年積極拓展多元化通路,除了公司電商平台成立外,也和異業結盟,加乘服務軟實力。此外,下半年更將完成汽電共生更新工程,並規劃建置自有太陽能電廠。
冠軍(1806)今(22)日舉行股東會通過減資1成加配息1元,股東每股可領回2元,未來將針對旗下品牌力、產品力與通路佈建等推動升級計畫,力拚營運再上層樓。
德麥(1264)今(10)日舉行股東會通過每股配發現金股利12元,總經理吳文欽表示,兩岸市場都以產品、通路雙引擎為主要發展策略,大陸市場自製品銷售比重將以43%為目標,台灣市場將以烘焙成品代工切入,協助烘焙業者解決營運痛點。
本土疫情大爆發,快篩檢測一劑難求,保健、防疫品也熱銷,帶動檢測、通路族群成大贏家,4月營收大獲捷報,泰博(4736)改寫新高;杏一(4175)、諾貝兒(6844)和瑞基(4171)都交出年增逾三成的佳績。
國內疫情升溫,中鋼今年股東會紀念品18日出爐,針對疫情適時推出旅遊用的抗菌「精緻鈦ONE戶外型環保餐具」,預計製作50萬份以上,以回饋百萬餘名股東,且規劃5月18日起在全台500~600個據點發放,預期將再掀起一波領取股東會紀念品熱潮。
生技類股去年度財報、股利陸續出爐,就初步統計,至少有15家公司每股股利逾4元,泰博(4736)、麗豐-KY(4137)以15、12元現金股息奪冠,高端(6547)的5元股票換算市價則最為優渥,太醫(4126)、佳醫(4104)、瑞基(4171)的現金殖利率也超過5%;防疫概念股、眼球股、通路股是大贏家,法人看好,隨著疫情趨緩,新藥族群也將逐步進入收成,今年生醫族群有機會成為盤面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