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進入銀行業的搜尋結果,共153

  • 金融科技停看聽-布雷特‧金的銀行經

     澳洲出身的布雷特.金(Brett King)是銀行和金融服務行業的知名人物,以其在技術驅動的顛覆和創新方面的專業知識而聞名。他是作家、演說家和未來學家,對人們思考銀行業未來的方式,以及技術如何塑造金融服務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

  • 從數位轉型跨足數位身分認證 偉康科技7成銀行App都有它

    從數位轉型跨足數位身分認證 偉康科技7成銀行App都有它

    根據《財訊》報導,偉康科技從幫助銀行業做網路銀行、行動銀行等數位轉型,跨足成為協助金融業數位身分認證的服務商,董事長連泓鈞從金融延伸,要吃到更多非金融業數位身分認證的資安商機。

  • 野村新視界-三大因素有利非投資等級債前景

    野村新視界-三大因素有利非投資等級債前景

     非投資等級債券今年以來表現相對突出,ICE美銀美國高收益債券限制指數至5月底上漲約3.7%,6月以來亦朝著良好方向前進,為上半年的良好表現奠定基礎。

  • 存股族最愛前十檔 金融占6

    存股族最愛前十檔 金融占6

     存股族最愛金融股名單出爐。據證交所4月公布的個股定期定額交易戶數前20名排行,15檔金融股中,就有高達12檔入榜,可見金融股備受存股族喜愛,定期定額族最愛的前十大股票中就有六檔是金融股,分別是玉山金、兆豐金、合庫金、第一金、富邦金、中信金,其中,玉山金僅次於台積電,是定期定額交易戶數第二大。

  • 升息衝擊趨緩,獲利亮眼 國銀Q1淨值大增

     國銀第一季財報出爐,15日已有22家銀行公布,合計第一季淨值達3兆2,832億元,較去年底回升1,309.65億元,今年以來銀行獲利亮眼、淨值普遍較去年同期上升,又以中國信託銀行淨值達3,735.61億元最高。

  • 銀行公平待客 轉型不忘人性

    銀行公平待客 轉型不忘人性

     數位浪潮下,數位轉型與公平待客必須併行!華南金控暨華南銀行董事長張雲鵬21日指出,發展數位化的金融服務,是銀行業順應時代變遷必然的趨勢。華南銀行一直期許成為「以人為本、科技賦能的領先數位銀行」,在推動產業數位轉型的同時,也能兼顧客戶的權益。「科技始終來自人性」運用科技讓各族群都能享有快速友善的金融服務,才是萬變不離其宗的不二法門。

  • 《國際產業》美參院提案 禁華為進入銀行業

    美國國會議員提出一項由兩黨支持的法案,將限制華為技術及其他中國5G通訊公司進入美國銀行業,以加大對這些中國企業的制裁力道。

  • 陸銀行股漲勢兇 2023有戲

    陸銀行股漲勢兇 2023有戲

     近期大陸推出一連串穩房市政策,市場樂觀看待房地產銷售改善,對銀行資產品質的信心也更積極。受此激勵,自11月1日至12月6日收盤,申萬一級行業銀行類股累計上漲15.62%,跑贏同期上證指數逾4個百分點。

  • 考上銀行才領31K 他秒幻滅!前輩曝真正福利:這只是入手價

    考上銀行才領31K 他秒幻滅!前輩曝真正福利:這只是入手價

    金融業普遍被認為是薪資福利優渥的行業,因此除了「鐵飯碗」的公職外,被稱之為「金飯碗」也吸引不少新鮮人搶進。但是近期有網友稱,他為了考進銀行努力準備,殊不知進去後實領僅領3萬1千元,讓他非常沮喪。而文章曝光後,有前輩安慰表示,主要是因為年終多,行儲、福利不錯才會繼續待下去,且年終薪資每年會調整,這只是入手價。

  • 升息循環 台灣銀行業受益最少

     基於對抗高通膨而緊縮貨幣政策,大多數市場都出現央行進入升息循環,惠譽信評藉此檢視亞太區銀行業的「紅利所得」,結果發現,台灣銀行業的受益最低,不僅因台灣央行至今的升息幅度少於鄰近國家,還有激烈競爭的本地銀行業,限制放貸收益率的提升。

  • 大廠帶頭減產 絕地逢生契機

     大陸紙廠旺季驚爆停機潮,引發市場震撼。不過業者認為,玖龍、山鷹大約包辦大陸紙業4成市占,兩家公司帶頭減產,搭配旺季需求增加,有利供需加速平衡、價格行情回升,對於後市不必過度悲觀。

  • 交易案驟減 美金融圈恐迎來大裁員

     不到半年前,華爾街才因合併和公開上市熱潮而賺進豐厚收入。但如今,諸多原因使得市場烏雲密布,今年交易案驟減、股市重挫,大型銀行恐怕將迎向2019年來首見裁員潮。

  • 高學歷房仲新人 翻轉店頭業績

    高學歷房仲新人 翻轉店頭業績

    有一家房仲店頭,前一年的業績表現是全業務區最後一名,隔年卻衝到全區第三;業績翻轉的關鍵,並不是因為來了一位超級業務,而是全新換血的團隊。信義房屋文湖國小店經理孫國豪擁有台大工商管理系高學歷,旗下團隊全都是從業資歷未滿1年的房仲新人,這群前段公私立大學畢業的新鮮人,組合成工作自律、積極,還能與資歷相當的同事保持良好競合關係的團隊,因而讓店頭業績大翻轉,平時服務也深獲客戶信任。

  • 聚焦行動平台、大數據、AI等六大項目 華銀申請專利件數 稱冠銀行業

     華南銀行自108年度起連續三年進入智慧財產局本國專利百大企業排行,其中申請發明專利件數於109、110年連續兩年榮獲本國銀行業首位,出色的成績源於專利發展策略以發明專利為主,並聚焦六大項目,包括:行動平台、大數據、AI、區塊鏈、安控機制及生物辨識等金融科技範疇。

  • 金融科技專利耕耘有成 華南銀行發明專利連霸為同業之首

    華南銀行自2019年起連續三年進入智慧財產局本國專利百大企業排行,其中申請發明專利件數於2020、2021年連續兩年榮獲本國銀行業首位,出色的成績源於專利發展策略以發明專利為主,並聚焦六大項目,包括行動平台、大數據、AI、區塊鏈、安控機制及生物辨識等金融科技範疇。

  • 國銀和國際金融隊的距離 比地球和火星還要遠

     花旗台灣消費金融業務出售結果28日公布,經過九個月的數千場會議,「花」落誰家終於真相大白。雖然花旗台灣歷年來賺的錢,被美國花旗總部看不在眼裡,但是2007年即設立台灣子行、全力衝刺本地市場的花旗(台灣)消金業務,讓台灣同業極為羨慕,星展集團執行總裁高博德(Piyush Gupta)28日在亞洲視訊記者會上,用了不下20次的「高品質(high qualify)」用詞,來形容星展此次入手的新資產、新客戶群,特別甜美。

  • 金研院:疫情襲 銀行業應盯投損風險

     台灣金融研訓院公布2021年12月台灣金融風險指數(TAIFRI)為97.9,較11月下滑0.1,已連續三個月位於98左右,且顯著小於2020年2~3月疫情爆發時的數據,金研院金融研究所認為,數據顯示台灣金融環境風險和緩。

  • 陸資銀行獲利能力短暫修復 房地產業曝險壓力當前

    陸資銀行獲利能力短暫修復 房地產業曝險壓力當前

    中國經濟進入結構調整,被標註的行業如房地產、城投行業的信用風險,或將拖累銀行業的資產質量,對於早在2020年就因疫情衝擊經營的銀行業,整體資產利潤率和資本利潤率低盪徘徊,惠譽博華5日表示,在低基數背景下,2021年前三季度中國銀行業淨利潤增速明顯回暖,尤其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增速可望領先,但疫情不確定性、房地產行業信用風險的暴露,乃是陸資銀行獲利的極大壓力。

  • 中信銀總經理陳佳文:升息1碼 至少多賺5億

    中信銀總經理陳佳文:升息1碼 至少多賺5億

     美國升息腳步日近,中信銀總經理陳佳文14日指出,升息對銀行業來說,「經營一定會比較輕鬆」,因為零利率下銀行沒有利差,進入升息循環會讓銀行利差擴大,對銀行來說是利多。依中信銀內部預估,若升息1碼(0.25個百分點),對中信銀稅前獲利最少可挹注5億元。陳佳文更預言:「2022年法金業務將揮別谷底」。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