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進口臺灣的搜尋結果,共110筆
美國蒙大拿州長詹福特今天透露,臺灣將資助蒙大拿州兩項計畫,包括開設華語課程,以及蒙大拿理工大學與臺灣明新科大將針對國際商務及半導體人才進行短期交流。
副總統賴清德今天接見立陶宛國會議長希米利特訪問團,期待未來能加強全面性合作。希米利特則表示,此次來訪希望能進一步拓展關係,也是要證明立陶宛確實要實踐「印太戰略」,希望讓立陶宛的供應鏈更加多元,及強化與世界各地民主國家的連結。
外貿協會受外交部委辦,今年首度在立陶宛「波羅的海生命科學論壇及展覽(LSB 2023)」設置臺灣館,帶領12家生技醫療領域業者及公協會開拓波羅的海市場;臺灣首次參展即以規模最大國家館亮相,吸引觀展買主注目,除參展外,雙邊預定在兩年內進行十項雷射和生技方面的合作計畫,並希望落實到產業。
美國新墨西哥州長葛麗森今天拜會蔡英文總統表示,新墨西哥州昨天與臺灣的和大工業一起宣布將投資9900萬美元設立新廠,預計將創造350個就業機會,臺灣鎰勝工業及正美集團也已在該州投資設廠,她當面邀請蔡英文到新墨西哥州,親眼見證雙方夥伴關係及合作成果。
台灣陶瓷歷史貫穿6500年時光,鶯歌陶瓷博物館邀請治學嚴謹的學者者盧泰康耗時3年打造18萬字大作《臺灣陶瓷史》,該本史書也是陶博館創館以來首本全台歷史著作,內含台灣「史前陶器」、「原住民族陶器」、「臺灣出土和傳世的進口陶瓷」、「臺灣窯爐技術發展」、「傳統陶塑藝術—交趾陶」、「臺灣各地窯業發展」等篇章,即日起將正式上市。
在大陸對我農漁產品禁令不斷情況下,台灣水果行銷國際市場轉向多元,由臺南市政府、農委會、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與外貿協會共同舉辦「2023年臺南熱帶水果及加工品國際採購日」,11日邀請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紐西蘭、美國、加拿大、法國等9國18位買主與我42家供應商進行146場次一對一洽談,較上屆場次增加40%。
藉由簽訂「中日和約」,國府得以確保「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的地位。此後二十年間,日本政府因此條約的約束,不得不承認中華民國政府代表中國正統,也斷絕了任何與中共政權拓展正式官方關係的可能性。和約簽訂、中日兩國互設使館的直接效果,反映在經濟上,就是兩國在皆欠缺外匯的情況下,以每年簽定貿易協定方式,讓兩國貿易不用現金給付,改以記帳方式,在1000萬美元的透支額度內,進口各自所需物資。自1952年至1960年這9年間,臺灣經濟平均成長率為20.31%,日本亦為臺灣進出口貿易的第一大國,9年間兩國貿易總額比例介於40.20%至57.47%,平均47.41%。這些數字所共譜出的臺灣經濟發展的軌距,亦在在說明這一段「易貨」貿易實為啟動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過去一年臺灣氣候危機因應對策有重要發展,首先,繼2022年3月30日行政院公布的臺灣溫室氣體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及4月21日行政院函請立法院審議「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後,至年底行政院更新國家自訂減碳貢獻目標,並提出淨零排放「12項關鍵戰略」的各式目標與計畫,緊接著,立法院於2023年1月10日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
長期以來,不少人討論臺灣的中草藥能否形成產業鏈?肇因於臺灣清冠一號讓臺灣在國際嶄露頭角。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副所長邱文慧表示,臺灣清冠一號至今全球超過250萬人使用,公費使用人數迄今超過120萬人,外銷超過60餘國家。結至今年10月末端產值超過50億元。
【愛傳媒翁佳音專欄】近幾年中國慣性以種種理由禁止臺灣產品進口,國內馬上有特定輿論大罵政府意識型態治國、罔顧民生。唉,這年頭舊態依然,要對此發表批判分析的媒體閱讀素養(media literacy),馬上會被冠上網軍、側翼、1450、塔綠斑。只能說民國以來的黨機器宣傳政戰傳統,威力不減反增,認知精神虐待更甚以前。
終於,全球逐漸解封,雖然疫情導致國門關了將近三年,儘管如此,臺灣在再生醫療與中醫藥發展上仍持續有新的展望。第一、臺灣清冠一號外銷全球讓世界看到臺灣,同時振興中藥發展與中草藥種植在地化推動;再者《特管辦法》服務需求益增,全臺細胞治療技術收案超過750件(統計至11月7日),如「再生醫療二法」的修法順利推動,可望讓再生醫療迎來更有規範性與發展性的際遇。
面對臺灣2050淨零轉型關鍵戰略,經濟部能源局日前宣布「臺灣2030節能戰略計畫」,制定2030年前完成351.3億度節能目標,其中商業節能主要內容,便是中央空調系統的效率提升。被譽為「節能新救星」的磁浮離心式壓縮機,已成為全球空調未來主要產品趨勢。
經濟部今(8)日指出,彭博新聞援引部分匿名人士意見,提出假設性的粗略看法指稱若北京全面入侵臺灣,則美國會考慮撤離臺灣的晶片工程師一事,經濟部強調,國際間包括中國都應該瞭解,台灣的經濟已經和全世界包含中國的經濟交織在一起,對全世界來說,臺海的穩定和安全才是最好的供應鏈投資。
氣候變遷導致全球升溫,淨零轉型已從環保課題,成為攸關國際競爭力的經濟議題。今年臺灣國發會於3月30日公布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正式啟動淨零策略及政策,參考各國紛紛制定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加上全球知名企業蘋果、通用汽車、豐田(Toyota)等,都要求從製程上減碳、朝「碳中和」目標前進。這都告訴我們,「淨零排放」不再是口號,而是全人類正在齊心盡力付諸的行動。
為臺灣2050淨零路徑探詢國際解方,臺灣淨零排放協會及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澳洲辦事處協辦的「2022亞太永續行動論壇-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氫能」日前圓滿落幕;臺灣淨零排放協會感謝來自澳洲、日本、與國內、外企業、專家學者們公開分享實務經驗和成果,透過論壇不僅為臺灣建立國際技術溝通與合作交流管道,也開啟臺灣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氫能技術發展的嶄新扉頁。
蔡英文總統今接受巴拉圭共和國新任駐臺特命全權大使費卡洛呈遞到任國書,總統致詞表示,面對全球威權主義持續擴張,民主陣線的夥伴更要加強合作、團結同心,共同守護信仰的價值以及生活方式。費卡洛強調,維護基本人權以及自由、平等、公義及法治等普世價值,更是兩國政府不可撼動的基石。
全球越來越多消費者基於環境保護與動物友善的理念開始選擇蔬食,加上人口增加及氣候變遷帶來的糧食危機,無肉飲食成為潮流,未來替代蛋白革命正在興起。
淨零排放已成全球商機所在,其中氫氣因具有替代化石燃料潛力,加上排放的產物僅有水,被視為是淨零排放的關鍵之一。
澳門政府網站公告,一批自臺灣進口之芒果外包裝因COVID-19核酸檢測呈陽性,已將該批貨物全數封存銷毀,並暫緩涉事廠商相同來源產品的進口一週,陸委會表示,已嚴重違反國際貿易規範,對此表達強烈關切,呼籲澳府應秉科學精神,勿逕自阻礙商品流通及國際自由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