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遊戲版號的搜尋結果,共144筆
大陸國家新聞出版署23日公布2023年3月份國產網路遊戲審批資訊,共86款遊戲獲批。網易旗下「零號任務」以及騰訊子公司旗下的「末刀」在列。審批日期為3月22日。
全球遊戲業巨擘騰訊22日港股盤後公布,2022年淨利年減16.27%至人民幣(下同)1,882.43億元,期內營收年減0.99%至5,545.52億元。騰訊指出,2022年行業經歷較困難的轉型期,加上沒有發放新遊戲版號,且宏觀經濟疲軟,影響整體行業表現。
大陸自去年開始祭出多項政策穩經濟後,資金不斷透過港股通投資科技類股,法人表示,此舉凸顯外資看好大陸經濟在疫後、政策鬆綁後的復甦,同時大陸版的ChatGPT與遊戲版號正常化,促使大陸新經濟族群的兩大買點訊號浮現,當前布局大陸新科技為題的ETF,可跟上長期的成長商機,操作短線可布局正向2倍的ETF將有感。
隔晚美股假後復市,三大指數個別發展,道指受高盛股價急跌拖累,收盤跌391點;那指微升創七連升;反映中概股表現的金龍中國指數挫逾3%。恒指18日早小幅開低後走高;A股上揚。
在大陸政府宣布放寬疫情管控後,除了內需消費直接受惠外,在過去兩年受到嚴格政策監管的遊戲相關產業,也受惠監管單位政策的復常。隨著官方陸續放寬許多新的遊戲版號,政策明顯轉向友善產業發展下,預期2023年的大陸遊戲類股有望自谷底回升,產業前景樂觀可期。
2022年大陸遊戲業受到疫情與強監管波及,多項市場指標衰退。中國音數協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大陸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年減10.33%至人民幣(下同)2,658.8億元左右,為2014年以來首度下滑,同期遊戲用戶規模約6.64億人、年減0.33%。
大陸遊戲研究機構伽馬數據公布,2022年大陸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人民幣(下同)2,658.84億元,較2021年減少306.29億元,跌10.33%;遊戲用戶規模6.64億人,年減0.33%。
遊戲股三大利多齊聚,在大陸網路平台政策開始出現鬆綁趨勢後,當局持續擴大網絡遊戲審批名單,加上今年又有「史上最長年假」,以及2月登場的台北電玩展,鈊象(3293)、大宇資(6111)春光乍現,股價沿短期均線向上走高。
寒假即將到來加上台北國際電玩展疫後規模擴大,可望帶動遊戲類股第一季的行情。鈊象(3293)、橘子(6180)、宇峻(3546)穩居2022年每股獲利前三名,而網龍(3083)因獲大陸遊戲版號,可望一甩虧損陰霾。
中國新聞出版署28日發布12月陸產網絡遊戲、2022年進口遊戲版號,涉及84款陸產遊戲及45款進口遊戲。其中6款遊戲來自騰訊,包括5款進口及1款陸產遊戲。另外,網易也有5款遊戲上榜,全屬陸產遊戲。
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昨日發布12月中國國產網路遊戲審批信息,共84款中國國產遊戲獲批,同時也發布今年進口網路遊戲審批信息,共45款遊戲獲批。其中,網龍(3083)開發的《黃易群俠傳:重生》獲得審批,也是唯一一款來自台灣的研發遊戲取得版號,未來透過北京大千互娛科技在大陸營運。
今年10月5日,騰訊收購波蘭獨立遊戲開發工作室Gruby Entertainment的少數股權,這家成立僅兩年的小型工作室因開發「Deadlink」等代表作受到矚目,同時,這也是中國遊戲巨人年內又一次的海外遊戲收購案。
大陸國家新聞出版署在13日晚公布9月陸產網路遊戲審批結果,此前遊戲雙巨頭網易與騰訊作品遲遲未能過審,如今終於迎來轉機,網易「全明星街球派對」通過審批,騰訊也有關聯公司的遊戲過審。
網易第二季業績勝預期,純利年增49.4%至人民幣(下同)52.9億元,其中,持續經營淨利潤為46.7億元,年增31.8%。
對任何產業而言,半年時間足以進行一次全方位大體檢,而近年來時常成為輿論焦點的大陸遊戲業,從銷售收入、用戶規模來看,2022年上半年表現平淡。
大陸國家新聞出版署1日公布8月份國產網路遊戲審批資訊,共136款遊戲獲批。而在最新的發放中,兩大遊戲產業龍頭騰訊和網易再次被排除在外,依舊未有產品拿到版號。
官方監管打擊下,大陸遊戲業正式揮別高獲利的榮景。最新統計顯示,2022年上半年,大陸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為人民幣(下同)1,477.8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跌1.8%。這也是2008年開始公布該數據以來,14年來首次出現收入下滑。
遊戲廠商大宇資(6111)將發行一款代理遊戲、一款自製遊戲,同時也將推出全新遊戲發行平台,在多個動能挹注下,預期下半年業績將優於上半年表現。
遊戲廠商大宇資(6111)近年積極拓展多角化營運,業務涵蓋第三方支付、IC通路、印刷電路板製造、資安、媒體及遊戲發行代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