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運動習慣的搜尋結果,共1,042筆
喬山健康科技董事長羅崑泉,暢談健康養生之道的三部曲,包括適當運動、心情要保持愉悅及均衡飲食,並在食衣住行育樂方面,都要兼顧,才能過著健康及快樂的人生。
愛打籃球的陳先生(化名),某次在球場上與球友激烈對戰時不慎發生碰撞,膝關節出現腫脹及反覆積水的情形,就醫後發現為「前十字韌帶斷裂」。中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饒瑞悌表示,臨床上常見十字韌帶受傷的患者,以「運動傷害」佔最大宗,尤其是像橄欖球、足球或籃球這類容易產生肢體上撞擊的運動,更是需要加倍小心。
本土新冠肺炎升溫,儘管多數都是輕症,但仍要多加注意。營養師許育禎在臉書發文指出,許多文獻發現,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體重超重或肥胖的成年人以及兒童,都會增加罹患重症的風險,千萬不可不慎。
由中華民國運動觀光協會等單位主辦的「2022國際運動觀光研討會」,接連2天在台中金典酒店登場,台中市政府運動局長李昱叡代表市長盧秀燕到場致意,同時分享台中市推動城市運動發展的策略,透過多元化、積極與各團體合作等模式,盼打造台中市成為幸福運動城市。
長時間久坐已經是現代人共同又難以改善的習慣,除了讓全身筋骨痠痛、肥胖、肌力下降之外,更重要的是,久坐往往造成血液循環受阻,讓脂肪酸在血管中堆積形成動脈硬化,引發心血管疾病之餘,也使心臟需要更強力做工,才能確保血流順暢。日本骨科博士太田博明,想改善久坐帶來的威脅,日常更要鍛鍊小腿,才能讓血流順暢、減輕心臟負擔。能保持規律運動習慣當然最好,但也不需要太複雜的動作,簡單的腳尖活動,也能積少成多,累積活動成效。
為了健康而運動,除了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之外,運動前後的營養攝取,也是讓體適能表現事半功倍的關鍵。不過指導多位奧運、世大運國手的運動營養師曾怡鈞指出,營養是協助運動後恢復、幫助運動效果加乘的重要環節,如果攝取錯誤或過量的單一營養,不但無法建構優質體能,反而會有長期傷身的後果。他提出常見運動飲食的3大迷思及破解之道。
隨著國人健康意識的抬頭,近年掀起運動熱潮,健身房宛如春筍般一間間開設,但運動前、中、後的飲食攝取很關鍵,該怎麼吃才沒有白費力氣?其實只要把握運動前攝取碳水化合物、運動中補充水分、運動後1小時內補充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等3關鍵,就能有效達到運動的正確飲食!
新竹34歲曾姓女子罹患病態性肥胖,嘗試各種減肥法未能見效,求診中醫大新竹附醫時,家醫科醫師劉家嘉發現曾女食量其大,飢餓感強,經溝通後使用「胃鏡縫胃」手術,縮小曾女胃部容量降低飢餓感,再配合正確飲食與運動習慣,經過半年,曾女體重從106公斤減到72公斤,成功甩肉34公斤,重拾彩色人生!
受到疫情影響,宅在家的時間變長,不少人體重也默默增加,即將邁入「曬肉」的夏季,有別於傳統整形外科、醫美,不必手術又可立刻看到減重效果的減肥方式,例如時下流行的瘦瘦筆、縮胃針等越來越受到民眾青睞,不過醫師也提醒,長期維持體重仍要有營養飲食以及正確運動,尤其不少人主因為壓力影響,可適時讓心理諮商師介入。
星二代焦曼婷(焦焦)是資深小生焦恩俊的女兒,日前參加《全明星運動會》第3季,亮眼表現讓她受到更多關注,不過出道以來鮮少有性感裝扮的她,日前和《全明星》選手們到墾丁度假,近日她再曬出當時美照,好身材讓人驚艷不已。
近來物價飛漲,竟然連國民運動中心的票價也要漲價!台中市議員張玉嬿表示,台中市北區國民運動中心原本計畫前年7月調漲票價,後來緊急剎車;近來疫情持續升溫,根據研究,運動能提升免疫力,她要求市府應保證、不讓OT廠商因疫情減少營收而漲價,藉以鼓勵民眾多多運動。
富士達保險經紀人熱血支持鐵人三項運動,今年連續第二年贊助在4月23日及24日於台東活水湖盛大舉辦的「2022 Challenge Taiwan(簡稱CT)」國際鐵人三項競賽。作為主要贊助商之一,富士達保經不僅於賽前抵達台東鐵花村聚落「CT鐵人EXPO博覽會」提供免費保險諮詢服務,也準備精美禮物及多項趣味小遊戲,舒緩選手們賽前的緊張心情。
外型帥氣、有壯碩身材的潘君侖,去年參加第2季《全明星運動會》獲MVP肯定,被網友封為「微笑殺手」。熱愛運動的他,近年維持重訓、打拳擊等運動習慣,剛好《全明星》同屬藍隊的「頑童MJ116」小春是專業拳擊手,他常向小春討教拳擊竅門,小春霸氣說「來啊等你,可以一起練一下」,他笑回:「我會被打爆。」
嘉義市今天新增33例本土確診案例,其中17例是確診個案的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期間陰轉陽;9例曾接觸外縣市確診者;6例因有症狀就醫採檢確診,其中12歲以下占12例、12到64歲有21例。
高雄長庚醫院20日舉辦「PK Station全面啟動尬電戰」,響應一年一度的「世界血友病日」,更首創以電玩對戰結合AR科技策畫跨院巡迴互動展,呼籲血友病患執行預防性注射治療,恢復正常運動習慣,有病患受疾病限制,30多年不敢輕易從事戶外活動,如今每周預防性注射凝血因子,外出旅遊3天2夜也不成問題。
重拾運動習慣後發現「不復當年勇」,不單單只是年齡增長、疏於訓練的問題,也與體內蛋白質的機制變化有關?《臨床研究期刊》刊載的研究表明,長時間不運動將導致肌肉中的蛋白質發生變化、失去活性,並可能使恢復運動後的個人表現顯著下降。
新冠疫情再度於國內延燒,欲避免中重症或住院的風險,除了平時做好防疫措施,適度的運動鍛鍊增強心肺功能,也對染疫後的身體狀況有益。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近日發布的研究指稱,施打疫苗若無明顯不適副作用或不良反應一到兩天後,每日至少鍛鍊90分鐘,將有助於提升體內的抗體濃度,對疫苗副作用的影響也微乎其微。
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睽違17年將在花蓮舉辦,多達23項的競賽項目在縣內各校及運動場館登場,花蓮縣政府教育處正如火如荼準備,更在近年不斷儲備完整且長期的培訓計畫,讓體育人才於各年齡層能無斷層且無後顧之憂進行不同階段的訓練,突破各種賽事紀錄,同時也推廣「普及化運動」,培養學生運動習慣,延續體育大縣的美名。
世界血友病聯盟為提升大眾對於血友病的關注,將每年4月17日定為「世界血友病日」,血友病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基因缺陷疾病,根據健保署最新年度統計,台灣血友病患者人數約1650人,其中約9成為男性,因血液中凝血因子濃度不足,造成凝血功能異常,患者常在受傷、碰撞時發生血流不止,甚至因自發性出血而導致關節腫脹、變形等狀況,因此在日常活動受到侷限且得小心翼翼。
台中市政府運動局斥資1700萬元,打造全台第1座兒童專屬運動中心,8日在沙鹿啟用;由台中勞工育樂中心4至5樓閒置空間改造,將可嘉惠沙鹿區1.3萬名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