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郭錦駩的搜尋結果,共54

  • 深耕不動產債權 日昇金獲獎連連

    深耕不動產債權 日昇金獲獎連連

     深耕不動產債券金融科技公司日昇金互聯網公司的創新能力受到由經濟部工業局指導,工商時報、中華民國軟體協會共同主辦的「金漾獎」肯定。日昇金在數家老牌金控及大型集團包夾中,勇奪金融科技類佳作;同時也獲得中華傑出企業管理人協會所主辦之「金峰獎」傑出企業、傑出創業楷模的肯定。

  • 《名家觀點》2018金融科技退燒後 下一步...

    2018年金融科技圈有兩大慘劇發生,比特幣及乙太幣為首的虛擬貨幣,年初漲至高點後泡沫破裂紛紛暴跌8~9成;中國P2P平台在2017年下半年開始海外上市潮後,2018下半年引來的卻是倒閉潮,行業整體萎縮40%,和信貸、信而富、趣店、拍拍貸股價跌幅甚至超过70%。

  • 《名家觀點》股票房地產投資有黃金比例嗎?

    股票跟房地產是最常見的兩大投資組合,投資特性各有勝場。股票的流動性較好,下單賣掉就能現金入袋;波動性較高,有倍數獲利的機會,但如行情不佳時下跌空間也較大。房地產除了投資外,還能自住使用或出租收取現金流;行情波動較股票小,相對股票兩三年內的漲跌幅都不大。

  • 《名家觀點》拿房貸來投資的「借二買六」法厲害嗎?算盤打給你看

    最近網路盛傳一個理財模式,向銀行用2%以下的房貸利率借出錢來,投資到6%的固定收益理財商品上,賺取中間4%的利差。台灣的不動產出租收益跟房屋貸款利率都在1~2%,相對其他國家都是較低的。如果套上資產活化的概念,價值2000萬的房子借出1500萬來投資,一年的利差就有60萬。

  • 《名家觀點》投資報酬率 廣告和實際 差很大

    網路常有一些非常吸引人的投資廣告,「現在申辦專案,期滿後報酬率高達20%」「定存三個月,優惠利率1.6%」「投資綠電,每年領8%」「過去三年平均報酬率10%」許多網友都會拿著這些投資資訊來問我,這些廣告是真的嗎?沒錯,都是真的。但實際上跟你想像的不一樣。

  • 《名家觀點》法規到底是管制創新,還是鼓勵詐騙?

    近來網路金融的發展讓人人心惶惶,從中國大陸P2P接連不斷的爆雷潮,造成數千萬名金融難民求助無門,到數字貨幣交易所遭駭的事件外,也不斷出現空氣幣、傳銷幣等新手法的詐騙。這些問題都使得希望政府能夠嚴格立法管制的聲音越發強烈。

  • 《名家觀點》網路金融要做好做細 不是做強做大

    有別於傳統金融,網路金融的強項正是在於收集零散需求,將大量散佈在市場上破碎化的需求整合起,達成「做好」、「做細」的目的,進而達到提升運營效率並解決客戶問題的目標。

  • 《名家觀點》再怎麼金融科技 沒有優良資產都是空

    中國P2P風暴還在持續,少部份優質平台的成交量已經開始回升,這些平台的優勢除了風控管理、資訊透明及平台營運,還有最重要的是:資產端的品質優良。

  • 《名家觀點》區塊鍊發債的時代

    近日世界銀行委任澳洲聯邦銀行安排發行首個利用區塊鏈技術產生、配銷、轉移與管理的債券,取名為Bond-I (Blockchain Offered New Debt Instrument) (區塊鏈發行新債券工具)。泰國債券市場協會也公布了債券註冊服務平台上的區塊鏈解決方案。在此之前,英國區塊鏈新創公司BlockEx在旗下數位債券交易平台上,讓資金需求公司發債並使用智能合約確定債券的利率,息票利率,付款日期和到期日。

  • 《名家觀點》中國P2P爆發七七事變 台灣有人中槍嗎

    2018年7月7日起,中國P2P前30平台遭逢驟變,投資餘額以每天10億人民幣的速度減少。過去幾年P2P領先平台群憑著相對領先的風控管理、資產打造能力,一直穩定成長,無懼行業風風雨雨。甚至可說過往幾次P2P借貸行業發生問題,領先平台都是受益者,更多的投資人與資金由一般平台移出向領先平台移動。這次的行業危機,熟識的某領先P2P負責人私下說:「風聲鶴唳,情勢非常險峻。」

  • 大陸P2P平台吹倒閉風 那台灣勒?業者說...

    中國網路借貸平台 (P2P) 倒閉潮不斷,嚇得存戶紛紛撤資,這個市場規模高達1950億美元的行業正大幅萎縮,反觀台灣發展P2P平台相對緩慢,未來到底如何發展?有沒有可能走上跟中國一樣的路?Lmarket債權商城執行長郭錦駩指出,進入網路時代,無論哪個行業,發展週期走得愈來愈快,P2P平台也不例外。

  • 《名家觀點》唐僧跑路了?中國互聯網金融又一爆

    今年六、七月份,中國有六十多家P2P業者宣告停業,其中有本身營運困難準備清算投資的平台;也有警方正在調查涉及非法集資的平台,其中包括去年在《琅琊榜》置入行銷而聲名大噪的投資平台「唐小僧」。

  • 《名家觀點》政府推純網銀 但金融科技人才在哪裡

    國內即將在年底釋出純網銀執照,傳統金融龍頭們躍躍欲試,積極著手結合電商搶下新金融市場,搶進新金融互聯網領域的雄心,不言可喻。傳統金融從業人員多半不具備資訊背景,資訊工程專業也難以理解金融領域。

  • 《名家觀點》從清末洋務運動看台灣金融科技開放

    國內金融機構環境完善,素以「高分行密度」傲視全球金融市場,但分行家數過多,導致銀行業「固定成本」居高不下。而早在2006年,匯豐銀行率先導入的無摺虛擬帳戶概念-HSBC Direct,吸引不少年輕客群,風靡全台,最終卻因「能讓銀行賺錢的,都不是年輕客群」,而回歸實體帳戶走入歷史。

  • 《名家觀點》預售屋合約裡藏著天大誤會

    今年第一季以來房地產市場在賣方讓利,交易量略增的驅使下,對有意購屋、換屋的消費者是個好消息。買房是人生大事,付出一大筆金錢的同時,購屋者必須先做足功課,包括該建商歷年建案品質、了解土地產權狀況、實際坪數、附近房價行情等。購買預售屋最重要的則是慎選建商,因為買預售屋會遇到的最大風險就是建商倒閉或捲款潛逃。

  • 《名家觀點》互聯網+汽車金融 創新藍海成長空間

    新創金融科技發展在中國已法規成形,監管落地,尤其是P2P互聯網金融平台,固定的「場景、風控、資金」模式,已是成熟業態,沒有太多的成長空間;接下來哪個產業可以待勢乘時,接下金融創新的火炬?

  • 《名家觀點》披著Fintech羊皮的狼-假P2P借貸平台

    經歷過野蠻成長期的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一直掩藏著不少地雷,4月初驚爆註冊資本額12億人民幣的互聯網金融平台-善林金融,被上海經濟犯罪偵查警察查封搜索的消息,上海公安證實善林金融負責人-周伯雲涉嫌違法,目前已投案自首。

  • 《名家觀點》中華電信、PCHOME的合資創投是走老路還是走新路?

    中華電信與PCHOME發佈合資成立創投基金「中華網家一號」,以兩大龍頭的份量自然占據不少媒體版面,在電商或金融科技的創業圈子卻沒引起熱烈討論,主要原因是過去兩龍頭對引進新商業模式及新技術的態度偏於保守,後續發展尚待觀察。

  • 《名家觀點》支持金管會 開放純網銀與金融科技 把市場的餅作大

    金管會現正研議開放純網路銀行加入競爭行列,勢必衝擊現有實體銀行,看看對岸互聯網金融巨頭的做法,不論是結盟醫療、境外支付等,都是為了要把市場的餅做大。

  • 《名家觀點》升息循環下應該回歸「債」的投資本質

    台灣人投資向來偏愛穩健、高配息的債券型基金,因為多數人認定債券型基金是最安全的選擇。殊不知債券價格深受市場利率影響;當利率調升的過程,債券價格相對下跌、債券基金淨值下滑,近半年多數債券基金投資人就因此虧損。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