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鄉誌的搜尋結果,共17筆
國民黨雲林縣長候選人張麗善,10日展開「20鄉鎮願景親履巡迴」第13站莿桐鄉,向莿桐鄉親報告5大面向,包括都市計畫、交通及觀光、衛生及社福、產業,以及教育、休閒、文化,強調莿桐鄉的整體性規畫與「2030前進雲林」的願景,4年時間不夠用,請鄉親再給4年,加速雲林與莿桐的發展。
花蓮縣內客家人口為總人口數的3分之1,縣府推廣客家文化,向花東基金申請經費挹注,收錄縣內20位老中青三代客家傑出人物的故事,以圖文並茂、中、英、日3種語言,出版《客家傑出人物誌》一書,同時也用3部影音紀錄片,紀錄他們在文化、產業及藝術之間奮鬥的身影,向世人呈現花蓮客家文化的深度與廣度。
國姓鄉147線縣道拓寬工程,總經費3.2億元,其中,南港社區到港源國小部分,動工3個月進度超前3.2%,預計明年底前完工通車;縣長林明溱實地會勘,特別要求加強安全措施,兼顧工程及居民生活品質。
嘉義縣竹崎鄉公所資訊人員賴國華,除平時上班的工作外,時常可見他拿著相機穿梭在活動、鄉里間,竹崎的大小事舉凡宗教、人文、地景等他都十分熟悉,未來也有意催生鄉誌。
嘉義縣竹崎鄉白杞寮以5村13緣遶境聞名,過去幾年不少青年因拍攝遶境而凝聚,身為白杞寮人的蘇瑞琦也因在台東都蘭部落被原住民感動後,催生「寮誌」這樣的在地獨立誌,希望讓在地或是外來的人,可以更了解白杞寮,未來也預計跟在地學校合作,讓寮誌成為鄉土教育向下扎根的一環。
雲林縣古坑鄉《古坑鄉志》上午問世,內容記載古坑鄉1684到2015年止歷史、地理、經濟、社會、教育、政事、文化、人物等,珍貴史料圖文並茂,上下兩冊多達81餘萬字,全觀古坑鄉近代發展。
參與打造造橋南瓜節初始功臣之一的造橋鄉代古育誌,10年來一直努力維護造橋龍昇社區的自然生態,想要讓龍昇社區成為台灣少數幾個里山社區,介紹給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他從生態門外漢,變成專業的導覽員,每年接待來自各地2萬5千人次的遊客,成了許多學童口中生態專家古伯伯。
洪明萱、紀筱榆、黃雅君等除了修繕、布置老房子、策畫活動外,難掩文青才華,日日巷弄游走,出版《鹿港百工手繪圖誌》一書,優美又充滿口語的傳神文字,像對朋友親切地介紹起無數默默、努力做好自己拿手事的鄰家大哥、大姐,讓人重新認識不一樣的鹿港。
據考察,竹田鄉是客家族群在南台灣移民最早的聚落,富有深厚文化底蘊,但現今留有的文史資料卻很少,連鄉誌也無,鄉長傅民雄憂心文化落寞影響生機,近年積極推動相關活動,而在大仁科大教授陳智瑋花一年田調協助下,《竹田鄉采風錄-頓物踏查》終問世,也被視為是編寫鄉村誌的熱身。
台南市首批農技團培訓成員中,有位具有台大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碩士學歷的劉誌富,他在藥廠作研發,同時參加農委會課程,期望成為最後30位成員之一,轉任農工,學到農業達人技巧後,回家務農。
曾經獲邀參加九如鄉誌編撰的屏東高中退休教師蘇全福,事後公所卻以經費不足為由,使得計畫無疾而終,蒐集整備資料已經完成泰半的他,決定自掏腰包將鄉內105人的鄉賢事蹟集結成冊,近日書籍出版,他大方捐給九如鄉公所,也獲頒一張感謝狀。
蟄廬營建早于千唐誌齋,是張鈁先生丁憂離陝,歸隱鐵門時所築之園林,一九二三年秋,康有為遊陝過豫,為張鈁先生所邀,於蟄廬小憩數日,乘興為園林題額、贈聯,賦詩、書跋,現鑲嵌於正院上方之「蟄廬」二字,字大徑尺,即當時所題。園中「聽香讀畫之室」後面的一排長廊及窯洞是三十年代初專為鑲嵌墓誌興建的,東側有張人傑書「松柏有本性,園林無俗情」楹聯,與之相對的「千唐誌齋」橫額為章太炎所篆,楹聯乃出自清末翰林、陝人宋伯魯之手,文曰」逸興寄河濱十畝芳塘涵德水,高懷擬綠野滿園花木繡春風。」這些匾額楹聯,或體穩勢奇、雍容圓潤,或真率靈秀,曲直自然、莫不神采飛動、風格卓異,與齋內誌石書藝相映生輝。
柳花來曲徑,砂漬复長征。
@范先生泰杜:現在由中華民國政府管轄的某些離島,是著名的僑鄉。前陣子來到金門古寧頭旁的水頭村,才見識到這些華僑回鄉建的這些房子的美麗與古典。巴洛克風格的大宅,融合了中國傳統南部建築特色,靜靜地佇立在海邊,向世人展示著自己的百年滄桑與華人海外謀生歲月。我從建築裡見到了歷史紐帶的連結,竟是那樣結實。(來自廣東)
@小V的浮光掠影:北投,日式小鎮,溫泉之鄉。雨中走在石板路上,看北投溪在身邊緩緩流淌,看地熱谷的自然奇蹟,看一代草聖于右任先生的梅庭;在溫泉博物館裡看一看、聽一聽北投石的故事;全木制結構的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踏進去都不由得屏住呼吸、放輕腳步,生怕打擾到了正在靜心閱讀的人們。(來自上海)
@櫻小桃的小圍脖:台北鄉土教育中心,細細看了三大展覽,終於明白為何台灣編劇都博聞廣記。他們從小便在豐富多彩的表現方式中學習各種國學知識,看視頻,玩彈珠,漫畫,搖搖樂。瞭解台灣歷史,學習中藥材知識,習得古代教育的蹤跡。一圈逛下來,小朋友們一定會收穫頗豐的。(來自天津)
@吳念眾tigerWu:礁溪,溫泉之鄉,在街上就有泡腳池。小鎮到處是溫泉會館,無論公眾溫泉還是私人溫泉都有很多選擇。公園對於遊客來說,算是循序漸進瞭解礁溪溫泉相當好的地方。台北轉運站搭首都客運、葛瑪蘭客運礁溪直達車經由雪隧1小時直達,車票百元新台幣左右。(來自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