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鄉鎮市區長的搜尋結果,共11筆
民進黨為6都變9都不惜公投後火速修《地方制度法》,只有目的取向缺乏專業評估的做法,將會為地方自治與國家整體發展帶來重大災難,一反1999年《財政收支劃分法》與《地方制度法》同時配套修正之先例,使整個議題嚴重失焦,究竟何所圖?
民進黨將強勢修法讓新竹縣市合併,首當其衝的就是鄉鎮市長和代表會將被「消滅」,在地方已造成恐慌,傳出綠營派員走訪一些鄉鎮市了解合併意見,並以「免選可當4年區長」做安撫,如年底真的合併,依地方制度法58條規定,可能只有7位鄉鎮長可以機要職擔任區長。
台東縣過去一向是田徑國手的搖籃,前長濱鄉長潘榮宗,早年馳騁田徑場,被香港媒體封為「亞洲飛豹」,有感於台東田徑風氣式微,號召原鄉退休歷屆鄉鎮市區長,成立策進協會,希望扶植更多選手,重振田徑魂。
3月6日部分執政黨立委提出〈地方制度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內容包括取消鄉鎮市級自治選舉,引發強烈爭議、各鄉鎮市長與代表們反彈不斷,本案在立法院會處理時,國民黨團認為有高度爭議性且現在應以防疫為重,提議退回程委會重提,最終未能夠付委審查。提案立委舉民國85年底國家發展會議共識為由,以「達成縮減政府層級、提升行政效能為目的,並期藉以防止派系、黑金介入基層政治」訴求其正當性。
民進黨立委鄭運鵬提案取消鄉、鎮、市長選舉,擬改官派,引起各界紛議。內政部長葉俊榮昨天被問及對此提案態度,未給予正面回覆,但他說從過去到現在,台灣選舉次數與幅度都是一直在合併、精簡,「基本上我們認為朝向政府精簡角度,也很多人支持往這方向走。」
「升格根本是一大敗筆!」縣市合併升格,原本民選的鄉鎮市長,變成官派區長,只要奉承上面就能保住官位,何必勤走基層;「行政效率差多了!」服務品質差異民眾都看在眼底,有人直到如今,還不清楚住家所在地的區長是誰,也有人說區公所沒自主財源,資源比以前不足,連報修壞掉路燈,處理速度似乎也變慢了。
對於鄉鎮市長官派,雲林縣國民黨籍斗六市長謝淑亞表示贊同,然而強調需有相對的配套措施,讓基層民意可以上達天聽,尤其官派鄉鎮市長人選很重要,一定要有足夠的服務熱忱。
新北市長朱立倫今天針對綠營主張鄉鎮市長官派表示,全世界的民主國家縣級政府以下所轄鄉鎮市都是直選,幾乎很少官派。
準桃園市長鄭文燦13日參加偏鄉學校烏克麗麗發表會,表示下周一將公布新市府第二波人事,目前也已徵詢、確定,完成一半局處長人選。至於區長人事部分,鄭文燦說除延任4鄉鎮市外,其餘8位區長都將在25日到任。
日昨區公所改制屆滿兩年,當比較多人(政治人物與媒體)關注財政畫分法與公債法尚未通過立法院審查的同時,卻忽略了改制後的區公所治理能力弱化的議題。由於原鄉鎮市區公所為公法人,具有實質與獨立的權限,鄉鎮市長可以依轄區需求,進行立即資源的配置。改制為直轄市後,區長不只沒有預算權,人事權亦大幅下降。
桃園縣政府廿日於大溪鎮文化會館舉辦改制直轄市說明會,民眾關心的地方回饋金、大溪交通及水源保護區等問題都被列入升格討論,吳縣長強調,原屬地方性的回饋金,改制後仍回歸地方。水務局說,升格後要處理汙水問題,讓部份水源保護區解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