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鄧小平+毛澤東的搜尋結果,共327筆
南海可能與石油、天然氣和貿易有關,但國際戰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認為:「南海爭端的本質是權力政治。」從戰略角度來看,這是中美之間最具爭議性的問題之一。中國發言人經常形容美國試圖「遏制」和「圍堵」要「崛起」的中國。對美國來說,事關海域自由以及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一直在維護公海航道,因其支撐全球穩定和規模九十兆美元世界經濟。也正因為這些公海航道,中國才能繁榮起來。
大陸央視新聞12月31日報導,新年前夕,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和互聯網,發表了2023年新年賀詞。今年,習近平主席辦公室的書架上有了新變化,其中27張照片尤為引人注目,很多是首次出現。
中共二十大日前閉幕,各界解讀,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更集權,兩岸關係將更險峻,不過亞太和平基金會董事長許信良並不悲觀,他認為,習近平把中國所有權力集於一身,權力超過鄧小平,更甚毛澤東,「要得到的都得到了,會把自己搞炸嗎」?習近平已經沒有權力的問題,接下來要做的,必須是緩和跟美國及台灣的問題。
被視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首席智囊」的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權,接受央視節目專訪時表示,十八大以來十年的偉大變革鞏固和完善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撥正和定準了中共黨和國家發展的航向,開闢了事業發展的嶄新局面,就其對黨國事業的影響而言,堪比遵義會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的歷史性轉折。
中共二十大報告昨(17)日出爐,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登及觀察,從報告中可見「鄧小平典範淡出,習近平典範上場」。他解釋,前兩任領導人都是延續鄧小平典範,但習近平現在有自己的路線。
鍾延麟是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研究專長為中共黨史與中共政治,著有《文革前的鄧小平:毛澤東的「副帥」(1956-1966)》等書。
下月16日將召開中共二十大,「修改黨章」是三大重點議題之一。外界除關注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否連任及人事布局外,最重要的是「修改黨章」會不會出乎外界意料?黨章修訂不僅再強化中共黨內核心意志,更是未來5年政局走向的依據。
下月16日將召開中共二十大,「修改黨章」是三大重點議題之一。外界除關注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否連任及相關的人事布局外,最重要的是「修改黨章」會不會出乎外界意料?黨章修訂不僅再強化中共黨內核心意志,更是未來5年政局走向的依據。
美國CNN記者波利利斯(Katie Bo Lillis)引述中情局(CIA)副局長柯恩(David Cohen)證實,論斷「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希望軍隊能在2027年以前備好武統台灣的能力」;並宣稱習「已下令軍隊朝他想要的目標前進,屆時就可以達成。」惟中情局整體也評估,大陸以非軍事手段的可能性達到震懾台灣機率更高。關於這一確認武統台灣的時機點頗引發關注,這一年為習就任第三任黨政軍三位一體領導人最後一年,可想而知習近平要用什麼政績,來合理化及合法化其權力延續呢?威權國家持續政權合法性基礎,不外乎經濟增長及民族主義、治理績效。
今年10月中共二十大就要召開,按規畫習近平將進入第3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任期。回顧十九大期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中共黨章,中國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習近平在中共黨內歷史地位與毛澤東、鄧小平比肩,且集制度性權力於一身。可預期中共二十大期間的習近平依然會是「黨政軍三位一體」實權領導人。
今年10月中共二十大就要召開,按照規畫習近平將進入第3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任期。回顧十九大期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中共黨章,中國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習近平在中共黨內歷史地位與毛澤東、鄧小平比肩,且集制度性權力於一身。可預期中共二十大期間的習近平總書記,依然會是「黨政軍三位一體」實權領導人。
中共中央政治局9日召開會議,研究擬提請中共19屆七中全會討論的《中共20大報告》稿、《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稿等文件,這代表在中共20大,中共將再次修改黨章。根據新華社報導,主要在於把黨的20大報告確立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戰略思想寫入黨章。據了解,修改內容主要涉及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共19大後提出的政治主張寫入,並進一步強化習近平在黨內的領導地位。
俄烏戰爭的正義性在一些國家都有著相當分歧的爭議,大部分支持俄羅斯的人都是基於「反對美國霸權」的立場,他們同時指控美國數十年來也對許多國家發動過戰爭。美國霸權固然是國際政治的現實,但持上述觀點的評論者卻忽略了一點:霸權不能完全靠蠻力,美國對外發動戰爭還是透過一定的國際機制──特別是聯合國──與國際法規則來賦予發動戰爭的合法性,這對於莫斯科可能比較難,但擅長於外交的中國應該有更好的方法應對。
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今天發表公開演說,美台關係在對抗中國及促進區域繁榮至為關鍵,這必須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必要元素,因此川普政府解除了美台官員交往限制、擴大美台科技交流、並出售逾200億美元的武器給台灣,「我也樂見拜登政府延續政策。」
1976年4月30日 毛澤東在接見外賓後,與華國鋒談話,寫了三張紙條,其中一張寫「你辦事,我放心」毛當時已病重,說話不順,所以用寫的,這被認為是毛澤東生前的遺囑,也成為華國鋒接班中共最高領導人的合法依據。
新年伊始,兩岸學界就中共二十大可能推出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進行了不同的解讀。大陸「新華社」提出五個關鍵詞如下:一是國家統一、民族復興;二是結束政治對立、實現持久和平;三是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反對台獨分裂;四是融合發展、共同市場;五是文化傳承、心靈契合。
中美對抗如火如荼,從經濟、軍事、科技、人權等各方面全面開展,預料中美關係仍是2022國際局勢的最佳好戲,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似乎是這場大戲的最佳男主角,為什麼?
蘇聯解體30周年,對同為共產陣營的中國共產黨而言,深深引以為鑑,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幾次在會議上提到蘇共垮台殷鑑,認為主因在於蘇共否定自己的歷史,因此更加強調要掌握意識形態,守住馬列主義乃至毛澤東思想的「神主牌」。
中共六中全會11日閉幕,16日拜習會後,第三分歷史決議《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全文3萬6千多字在同一天發布,內容大部分不出專家所料,將習近平推至權力最高峰。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王信賢分析,決議文從公布時間、部分細節脈絡,甚至台灣部分,都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2021年對於中國大陸是特別的一年。向來以黨領政的中國,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準備進入下一個一百年的挑戰,繼續朝「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軌跡前進。雖然中國大陸高調宣揚中國共產黨的成就,但對於過去政策失當所引發的問題則是避而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