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醫療事故法的搜尋結果,共23筆
嘉義縣積極推動訴訟外醫療糾紛處理機制,暢通醫病溝通管道,減少醫療糾紛訟源,調處成功率今年已提升到近5成,好成果讓嘉縣衛生局連續2年獲醫療事故關懷服務「公務組」績優獎,衛生局長趙紋華個人也獲111年度醫療事故關懷服務「績優調解委員獎」、嘉義長庚醫院獲醫療事故關懷服務「績優機構團體獎」,連拿3獎,顯示嘉縣推動的成果深獲衛福部肯定。
不同於前任衛福部長陳時中話中帶「梗」的金句連發,或傳統部會首長的保守發言,新任衛福部長薛瑞元說起話來倒像是冷面笑匠,講話有條理,也善用比喻加以說明事情,在嚴肅發言中夾帶幽默,卻也不難窺見他的使命感。
依據衛福部統計,醫療訴訟僅6%鑑定為有疏失,平均審理時間為4年6個月。行政院會今(28日)通過「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草案,送請立法院審議,盼藉此舒緩醫病關係緊張、訴訟煎熬及避免醫療人才流失。
近年醫療糾紛頻傳,為避免醫療院所、醫生和當事人為冗長法律訴訟頻頻跑法院,嘉義縣衛生局2018年加入衛生福利部「多元雙向醫療爭議處理機制試辦計畫」,近4年來已調處30件醫療糾紛案,調解成功率近3成,甚至還讓1名睪丸被誤切民眾不用上法院,45天內就獲得300萬賠償。
蔡英文總統今出席「第73屆醫師節慶祝大會暨資深醫師及醫療典範獎頒獎典禮」,蔡總統致詞表示,政府繼續在推動《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立法及《醫療法》的修法,希望透過增訂醫師勞動權益保障專章,把其他聘僱醫師的勞動權益,像是工作契約、職災補償以及退休保障等等,能夠納入規範。
父親節,接到父親來電,希望兒子陪他吃個飯,但兒子正在忙醫院評鑑沒法答應,父親氣的說,「你不來陪我吃飯,我乾脆吃泡麵好了」,接著掛掉電話。北榮醫企部主任李偉強回想多年前跟父親的那段對話,未料那次是爸爸最後一次的父親節,後來他才知道,父親當天真的吃泡麵當一餐。父親走後隔年的父親節,李偉強帶著父親最愛的白菊花,跟弟弟買了兩碗泡麵到父親墳前,「爸!我們來陪您吃飯了」。
蔡英文總統今天接見醫師公會代表指出,為改善醫師的勞動條件與執業環境,政府已規劃在《醫療法》中增訂專章,讓醫師的職災補償及退休制度等權益,都更有保障。《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立法院也在積極推動中,期盼大家未來能繼續協助政府的政策。
台大醫院爆發洗腎管接錯疏失,波及6名加護病房重症病患,院方已坦承疏失,北市衛生局醫事管理科長何叔安表示,已派員至台大醫院了解情況,25日將正式行文院方,要求1周內提交接錯管事件書面報告。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說,現在醫療過失未有通報機制,但立法院一旦通過《醫療事故預防及處理法》,未來重大醫療過失就要通報,否則將被罰款。
明明是右眼白內障,醫師卻幫患者左眼換了人工水晶體,到底是誰的錯?近5年進入醫審會鑑定的醫療糾紛,每年都有5百件,病患和院方彼此責怪推卸責任,但向衛生局調處,常因缺乏鑑定報告,而淪為「搓圓仔湯」,醫改會今天公布問卷調查發現,近六成病家不滿意衛生局調處品質。
韓國女星韓藝瑟外型高挑亮眼,曾演出《幻想情侶》、《間諜明月》、《美女的誕生》等多部電視劇,然而她今(20日)突然在社群網站自爆接受脂肪瘤切除手術,術後發生醫療事故,在她手臂上留下恐怖疤痕,讓她痛苦寫下:「每天奔走於治療當中讓我陷入了無限崩潰。」
行政院會通過「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草案,衛福部表示,法案以「保障病人權益、促進醫病和諧、提升醫療品質」為目標,並朝「醫療事故即時關懷」、「醫療爭議調解先行」、「系統除錯提升品質」三大面向制定。行政院長賴清德希望透過立法,保障醫事人員免除不必要的司法恐懼,且對醫療爭議用更開放的態度進行檢討,促進提升醫療品質,同時改善醫病關係。
行政院長賴清德今(29)日與民進黨立委「便當會」,就《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修正草案達共識,增加爭議調解先行機制,並以3+3個月為限。賴揆認為,修法不僅可保障醫事人員,並促進醫病關係、提升醫療品質。
行政院長賴清德與民進黨立委便當會,針對「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立法草案達成共識,丁允恭轉述,賴揆說,希望透過立法,保障醫事人員免除不必要的司法恐懼,且對醫療爭議用更開放的態度進行檢討,促進提升醫療品質,同時改善醫病關係。
對於行政院因應中國大陸31項惠台措施有關醫療部分,衛福部將持續改善台灣醫療環境,從解決醫糾、增加收入、修改醫療法與提供中國大陸執業環境訊息4大方針著手,希望中國大陸的影響變小、為台灣留住人才。
醫療糾紛發生,民眾和醫院常為訴訟疲於奔命,且官司結果可能不如預期。衛福部將試辦計畫,2週內完成醫糾審查,供民眾參考是否訴訟,也增調解誘因。
醫療糾紛再添一筆,昨晚台大醫院婦產科住院醫師在醫勞盟臉書上發出求救文,指出自己被病患丈夫言語霸凌,大罵三字經,然後又叫警察到病房內揚言要告醫師傷害。此文一出,引發外界關注,院方已介入給予醫師法律協助,其他醫師則建議,遇到醫療糾紛時,最好由院方其他人員介入協調,避免第二波衝突。
為降低醫療紛爭,衛生福利部推動《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但不少醫界從業人員反彈聲浪不斷,認為醫糾法上路後會造成許多醫院蟑螂鑽法案漏洞,賺取調解金,反而讓醫護人員更加疲於奔命,要求立法與促進相關配套措施應同時並進,並多與醫界溝通,才不會讓無辜醫師受害。
未來急重症病患因手術導致死亡傷殘,將可獲最高200萬元賠償金!衛福部前年起執行試辦計畫,救濟因生產導致死亡傷殘的產婦、新生兒,衛福部部長邱文達指出,將於今年底擴大救濟範圍,未來若因重大手術或麻醉造成死亡傷殘,責任無法歸責醫、病任何一方,即可獲得最高200萬元救濟金。
衛福部今在立法院專案報告中,指出「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的先導計畫「鼓勵醫療機構辦理生育事故爭議事件試辦計畫」,從101年10月1日開辦3年以來,統計成效佳;衛福部規劃將生育事故爭議事件試辦計畫延至105年,並將試辦計畫擴大到其他危險科別,如麻醉、外科手術。
行政院院會剛通過《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未來醫療糾紛制度將有「調解先行」和「及時醫療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