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醫療崩潰的搜尋結果,共68筆
藝人徐小可、郭彥均接連為防疫下的台灣小孩權利發聲,卻遭網路連番「出征」接連道歉,國民黨台南市長參選人謝龍介27日力挺2人,指台灣小孩因疫情已7死16重症,「難道還不夠慘?」,力挺不懼「寒蟬效應」,「逆風」說話者。
國內確診人數增加,衛福部近日將專責病房護病比由1:5調整為醫學中心1:9、區域醫院1:12、地區醫院1:15,引發第一線醫護人員反彈。衛福部長陳時中昨下午與護理代表舉行座談,並裁示專責病房護病比不得超過1:7;衛福部近日也將函文各醫院,安排受過訓練的照護輔佐人員加入專責病房團隊,並發給每人每班5000元津貼。
國內確診人數居高不下,導致醫療量能逐漸吃緊。城林內兒科醫師胡殿詮發文分享,近期幫一名80歲阿嬤視訊看診過程,不禁感嘆,在危急病患更多的情況下,若看診、調整藥物等都由急診醫師處理,「大概馬上就醫療崩潰了」,提醒民眾確診後若沒有喘、胸悶胸痛、休克昏倒、臉色發白冷汗等危急狀況,就不要去急診,到自家附近可視訊看診的診所就醫,反而能更快獲得醫療照護。
本土確診數居高不下導致醫療瀕臨崩壞,指揮中心卻提出全台空床率約4成7澄清「台灣沒有醫療崩潰」,但胸腔科醫師蘇一峰20日在臉書指出,隔離病床1個月暴增3倍,醫護數量有增加3倍嗎?第一線過勞仍存在,空床率只是自爽的數字。民眾抱怨,一般病床與醫護人員被排擠,家人無法順利住院,只能改每周門診、檢查,折磨老人家。第一線醫護人員坦言,這一個月來壓力暴增、身心俱疲。
指揮官陳時中強調「台灣沒有醫療崩潰」,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質疑,隔離病床1個月暴增3倍,第一線過勞仍存在,諷刺「空床率只是自爽的數字」。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今表示,「都對啦」,他認為台灣醫療量能還沒有崩潰,但這是犧牲很多醫護人員換來的。
本土確診連環爆,先前爆出一名90多歲婦人快篩陽性,在急診外等了10多個小時才被安置,引起各界質疑醫療量能是否快崩壞,對此,指揮中心全盤否認。對此,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貼出4月4日與5月18日的醫療資源的統計表說,隔離病床1個月暴增3倍,但醫護數量有增加嗎?醫療人員是真的累壞了,空床率只是自爽的數字而已。
有民眾在臉書上發文指出,自己高齡90歲的洗腎老母17日凌晨12時許因快篩陽前往基隆長庚醫院急診,卻等到凌晨2點才收治入院,遭外界指醫療量能面臨崩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陳時中今天駁斥,台灣絕對還沒到醫療崩潰,這樣講有點危言聳聽。
早自去年底,Omicron在全球與許多國家,造成不亞於Delta、甚至比之更高的死亡數,任何一個有手機的人都能輕易查得到。其對兒童影響,有幾項警訊:兒童感染率高、4歲以下幼兒住院率較過去幾波高、住院病童哮吼、抽搐之比率高。致死率遠遠高於流感,更遑論稱之為感冒。
新冠疫情持續升溫,各縣市都憂心若確診人數持續攀升,恐導致醫療量能潰堤,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鬆口,今年7月可能調降新冠肺炎為第四類傳染病,對此,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喊話,建議中央現在就調降新冠為第四類,超前部署,可減少中重症患者比例。
對於這波omicron疫情爆發,前彰化縣醫師公會理事長蔡明忠醫師怒稱, 政府只說多數是輕症,卻沒有老實告知康復後會留有什麼樣的後遺症?在政府「放生式」的解封政策之下,臺灣人民的生活被嚴重影響,苦不堪言!
無須公衛分析,也不必政治解讀,短期內全台灣直接跳升到每天新冠確診「4萬人」的恐怖數字,只是證明了陳時中率領下的防疫早已「徹底失敗」!如今連國際媒體對於台灣「醫療崩潰、快篩劑奇缺、PCR極慢」三大怪異現象,也都直言長期自豪「超前部署」的台灣防疫現況「讓人困惑不已」。
日前確診新冠肺炎的民眾黨立委蔡壁如,目前正進行確診隔離中,今(8)日她表示收到台大醫院與和平醫院醫護的求救信,內容指出因民眾湧入的關係,急診室的護病比幾乎是「1:無限大」,臺大醫院工會更感嘆說「此刻確診才是醫奴的救贖?」讓蔡壁如直言「醫療崩潰了!」
近來專家不斷呼籲,中央應公布陽性率作為疫情監測指標,而不是只看個案數。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表示,上週全台陽性率為9.63%,算是蠻高的,其中台北14.78%、新北21.98%高於全國平均,將持續增設篩檢站,讓篩檢量提高。
其實,誰不想過正常生活?問題是,在3月終於再度多日本土案例掛零、百業正要復甦、社交可望正常化、也能減少戴口罩的好光景之下,不正是絕大多數民眾都在過正常生活?如果想讓國際商務也正常化,那麼,有沒有更合適的開放時機或方法,例如入境對象開放但維持檢疫標準,或先讓大家喘息一段時間,等國際疫情趨緩再開放?不然也該先有更周延的應變整備、更科學的決策分析再開放。瘟疫肆虐,能算哪門子的正常?必然又重創經濟。
在蔡總統拍板將來疫情應該執行「減災」政策後,儘管蔡總統又對戰術面指示了「重症清零、輕症可控管、正常過生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似乎聽不懂這些專家的建議,政策執行起來中央與地方依舊扞格,中央頒布的防疫政策依舊多自相矛盾,這一切的執行面亂象都在於「指揮中心」依然存在,是當前減災政策執行的最大絆腳石。
指揮中心14日公布國內新增874例本土病例,再度突破新高,千例大關迫在眼前,因此快篩試劑將有大量需求,蘇揆14日宣布,即日起「徵用」國產快篩試劑,並大量進口,目標每月4,000萬劑,未來將參考「口罩實名制」,採健保卡登記,在一定時間內,以平實價格取得。
本月6日總統蔡英文提出「新台灣防疫模式」,將持續以減災為目標,並採「重症清零,輕症有效控管」策略。對此,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也說明,「新台灣防疫模式」有保存醫療量能、降低死亡和重症,以及建立群體免疫等3大重點,目標是在維持醫療量能的情況下,緩和進入與病毒共存的生活模式。
全球Omicron疫情嚴峻,一名在澳洲的台灣人表示,自己到當地診所驗出確診後,竟然直接被請回家,也不用留資料追蹤,讓她驚呆,因為澳洲政府已經認為,2劑疫苗覆蓋率高,加上Omicron多是輕症,所以有點兩手一攤無所謂的態度,不打算疫調了。
桃園機場群聚未平,春節返鄉潮又步入高峰,為避免醫療量能因境外移入個案而癱瘓,衛福部已向指揮中心提出3大建議,包括調整放寬出院解隔條件、提升應變醫院量能,並討論確診者就醫無縫接軌等流程優化措施,預計最快今天下午拍板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