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醫療改革的搜尋結果,共200

  • 侯賴柯支持 提高醫療支出GDP占比

    侯賴柯支持 提高醫療支出GDP占比

     藍綠白總統參選人9月起陸續提出健保政見,3位參選人的政見有不少共同處,均主張提高醫療支出與國內產值(GDP)占比,擴充醫療資源,其中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擁有執政優勢,他提出的建議,包括護理夜班津貼與補助醫院,拜大選之賜,均迅速獲得政院回應,陸續實施。

  • 防疫辛勞綠全忘 鐵桿醫藥界擬轉向

    防疫辛勞綠全忘 鐵桿醫藥界擬轉向

     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安全名單,未納入醫療相關人士,讓醫藥界大失所望。隨著藍白合逐漸明朗,原本被視為深綠的醫界和藥界,因為柯文哲和侯友宜都提出不少醫藥相關政見,可能轉而支持也有醫界背景的侯柯組合。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16日鬆口,將觀望藍白合走向,盼藥界人才可進入兩黨不分區立委名單。

  • 反對總量鬆綁 醫事黑十字周日上凱道

    反對總量鬆綁 醫事黑十字周日上凱道

     由西醫、中醫、牙醫、藥師、護理師等醫事人員組成的「台灣醫事人員大聯盟」,發起象徵醫療改革的「黑十字運動」,將在19日號召千人至總統府前靜坐抗議,高舉破裂的黑色十字,呼籲教育部和衛福部將醫事人力總量管制原則盡速入法。活動發起人、陽明交通大學牙醫系教授林元敏表示,醫療環境未改善,又大開醫事人員名額,「就像是毒水池,再多的魚進來都會死掉!」

  • 延遲就醫表示醫療單位曾多拿錢? 醫改會批將健保財務當提款機

    延遲就醫表示醫療單位曾多拿錢? 醫改會批將健保財務當提款機

    民眾疫後出現就醫反彈,許多疫情期間不敢外出的人,紛紛回歸醫療常態,導致醫療服務使用量上升,點值下滑。健保署今提案動支,將西醫基層、醫院、中醫的點值補至2019年水準,確保1點等於0.9元。醫療改革基金會對此持保留態度,認為既然有延遲就醫,就表示過去幾年醫療服務提供者在總額之下多拿了錢,點值一度升至1.1元,呼籲政府若要補點值,應採全年平均計算,勿動健保財源腦筋,否則就是將健保財務當作政治公關的提款機。

  • 工商社論》全民健保是不是頭灰犀牛?

    工商社論》全民健保是不是頭灰犀牛?

     最近有報導描述疫情三年後的台灣醫療現況令人怵目驚心:「疫後三年,醫護人員逐漸出走,5月底(2023)更出現醫療能量不足,導致急診壅塞、內科病房一床難求,非緊急手術被迫延後執行,癌友至少得等兩周才有機會住院治療。掛號婦產科、兒科醫生也不一定搶得到號,偏鄉更為嚴重。若醫事人員持續減少,再加上少子化的風暴,未來關床、關門診將成為常態,以後看診、住院恐成難事。」未來可能的情況是:嚴重的疾病才能住院,其餘恐怕得以居家住院替代。

  • 邱鎮軍推醫療政見 「把醫生帶進苗栗」讓教學醫院級主治醫師駐診

    邱鎮軍推醫療政見 「把醫生帶進苗栗」讓教學醫院級主治醫師駐診

    參選苗栗縣第2選區山線立委的國民籍苗栗市長邱鎮軍,針對苗栗縣長久以來的醫療資源不足問題提出政見,他主張要協助縣府推動教學醫院級主治醫師駐診,「把醫生帶進苗栗」並協助縣府推動在地醫院升級,加速現有在地醫院升級、擴建,改革健保支付標準,提高專業給付,提升醫事人員榮譽感,促成中西醫整合醫療,來達到階段性目標。

  • 侯提老人利多!400萬人免健保費 醫改會這麼看

    侯提老人利多!400萬人免健保費 醫改會這麼看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繼提出增加醫療保健支出後,今再釋出醫療政見,若當選總統,65歲以上長者、55歲至64歲原住民,將享有排富全額補助健保,預計約有400萬人受惠。醫療改革基金會認為,台灣已進入超高齡社會,在勞動人口改變之下,民眾的保費負擔已比健保開辦時高出許多。侯友宜不適合提出這樣的政策,否則將會把重擔壓在年輕世代身上。

  • 陸衛健委28措施 3年全面提升醫療品質

    陸衛健委28措施 3年全面提升醫療品質

     大陸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方興未艾,最新一次中國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兩個涉醫行動計畫,已有數個省分跟進推出實施方案,力求在不到3年時間,全面提升醫療品質。

  • 再生醫療草案暫緩 中研院士陳培哲:衛福部修正版本是底線

    再生醫療草案暫緩 中研院士陳培哲:衛福部修正版本是底線

    立法院會原排定明天處理再生醫療雙法草案,但在野黨團提出疑慮,民進黨立法院黨團釋出善意另定期處理。中研院士陳培哲今天表示,至少要回到衛福部修正版本,這是底線。

  • 國民黨團撤簽 再生醫療法暫緩三讀

    國民黨團撤簽 再生醫療法暫緩三讀

     攸關病患重大權益的《再生醫療法》草案原本可能在今日於立法院完成三讀,但經本報披露,包括近千名學者專家連署、提出8大質疑後,引發強烈迴響,國民黨團昨日決定撤簽,呼籲民進黨團廣納各界意見。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15日表示,該案將擇期處理,再協商沒問題,盼各界理性討論,勿將民生法案當成政治法案做攻擊。

  • 綠委急推再生醫療法 學界炸鍋

    綠委急推再生醫療法 學界炸鍋

     攸關病患重大權益的《再生醫療法》草案最快周二(16日)完成三讀,近千名學者專家連署質疑,該草案至少有8大爭議,未獲充分討論,尤以政院版「開大門」條文,爭議最大,而民進黨立委護航最力。中研院士陳培哲指出,該草案的修訂,關乎執政黨在財團利益或人民權益之間的取捨,呼籲政府謹慎思考。民團痛批民進黨橫柴入灶,呼籲立法回歸專業。

  • 600人連署質疑!《再生醫療法》爭議條文一次看

    600人連署質疑!《再生醫療法》爭議條文一次看

    攸關病患權益、醫療倫理的《再生醫療法》立法在即,執政黨傾全黨之力,力推多項爭議條文上路,引發民間不滿聲浪。多達600名法律專家、醫藥專家、民團及個人連署提出質疑,但經多次協商都未受重視,而爭議的條文最快本周就會完成三讀。

  • 《再生醫療法》今午協商 醫改會籲執政黨勿一意孤行

    《再生醫療法》今午協商 醫改會籲執政黨勿一意孤行

    立法院今日下午3點半將展開《再生醫療法》的協商,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醫療改革基金會上午召開記者會,點出政院版草案的爭議,呼籲執政黨勿一意孤行,強推爭議條文。國內2018年開放細胞治療,至今仍亂象叢生,有診所邀請病人年繳百萬加入會員,卻不講清楚療效,甚至有業者宣傳什麼疾病都可治療。對病患而言,可能會為了療效不明的治療而傾家蕩產,最終只換來生理食鹽水。

  • 傳執政黨施壓!衛福部擬將《再生醫療法》第9條改回原版 醫改會嚴正抗議

    傳執政黨施壓!衛福部擬將《再生醫療法》第9條改回原版 醫改會嚴正抗議

    再生雙法預計明日進行朝野協商,外傳衛福部在執政黨施壓下,打算在明日將《再生醫療法》第9條的附款許可規範改回政院版條文。醫療改革基金會今日晚間緊急發出聲明稿,表示嚴正抗議。若執政黨一意孤行開側門,醫改會將聯合消費者、法律、勞工團體等多個民間團體發動抗議行動,呼籲執政黨勿讓政治凌駕在病安與倫理之上。

  • 法律觀點-再生醫療雙軌制 病人安全空白授權?─細胞製備應遵循PIC/S GMP標準,方能符合國人期待

    法律觀點-再生醫療雙軌制 病人安全空白授權?─細胞製備應遵循PIC/S GMP標準,方能符合國人期待

     再生醫療因其強化身體免疫能力、逆轉疾病乃至老化的潛力,被譽為21世紀的先進醫療技術。再生醫療雙法已完成一讀,並已進入立院審議階段,各界期待能為我國建立另一個護國的產業生態系。然而,再生醫療涉及細胞製造及基因轉殖等複雜技術,過程把關若不嚴謹可能產生難解的醫療糾紛。考慮到國際上曾發生過的血淋淋教訓,我們主張基於病人安全理由,《再生醫療法》第11條再生醫療之製備應比照國際標準,符合西藥藥品優良製造規範PIC/S GMP及優良運銷規範GDP,不能有例外。

  • 利多不斷 生技基金潛力大

    利多不斷 生技基金潛力大

     受到矽谷銀SVB銀行倒閉事件影響市場風險情緒,及拜登醫療改革政策的影響,近期醫療保健類股表現承壓。法人表示,短期市場雜音干擾下,醫療保健股表現波動,但生技醫療基本面穩健,大型生醫公司營運狀況健康,疫後醫療院所診療與手術需求回溫,加上新藥研發、併購題材不絕,產業中長期表現可期,短線逢回不失為布局契機,有利透過生技醫療相關基金或ETF介入。

  • 不斷撥補 藍痛斥蔡政府無心改革健保

    不斷撥補 藍痛斥蔡政府無心改革健保

     行政院決定從疫後特別預算撥補200億元予健保基金,4月又要調整健保部分負擔,預估影響117萬人。國民黨團書記長謝衣鳯質疑,蔡政府一手向立法院要200億元補健保的黑洞,一手又向老百姓拿56億元,這是增加「就醫貧窮障礙」。她並質問,若調漲部分負擔之後,健保整體醫療支出依舊增加,衛福部長薛瑞元、健保署長石崇良要不要下台負責?

  • HIMSS數位醫療指標 林口長庚奪全球第2、台灣第1殊榮

    HIMSS數位醫療指標 林口長庚奪全球第2、台灣第1殊榮

    台灣醫院再獲國際評選肯定!林口長庚醫院參加著名的美國「醫療資訊暨管理系統協會」(HIMSS)之「數位醫療指標」(Digital Health Indicator, DHI)評鑑,以積極運用資訊科技,有效提升醫療相關工作效能、促進病人安全,獲得HIMSS委員高度評價,四大評鑑範疇幾近滿分,榮獲全球第二名暨台灣第一名之殊榮。

  • 健保署長李伯璋推「這項改革」卻下台  名醫驚呆嘆:最令人遺憾

    健保署長李伯璋推「這項改革」卻下台 名醫驚呆嘆:最令人遺憾

    內閣持續改組,衛福部長薛瑞元確定留任,健保署長李伯璋將卸任,並由現任衛福部次長石崇良接任。對此,精神科名醫沈政男表示遺憾,他除了細數李伯璋這些年所做的許多健保改革,並透露李伯璋準備推動醫療部分負擔改革,可惜未竟全功就必須離職。

  • 《基金》2023強勢美元下的優勢產業 這類剛性需求強

    Fed持續快速升息及縮表,使資金回流美國,在美國經濟續穩,與各主要國家利差擴大下,美元指數去年一路走強。過去10年以來,觀察美元走升與美股標普各產業表現,醫療保健產業為美元走強時期表現最佳的產業,主要原因為醫療產業海外營收占比僅17%,在美元走升時期相對具有優勢。台新醫療保健新趨勢基金經理人黃俊晏表示,雖然近期放緩升息步調的期望,促使美元漲勢受到打壓,但預期未來多半是維持高檔震盪格局,建議美股投資可以強勢美元下的優勢產業「醫療保健」為首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