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醫療法人的搜尋結果,共42筆
全台脊髓損傷患者約6萬人,傷友除需專業醫療照護,心靈關懷及經濟扶助也相當重要,花蓮慈濟醫院成立30年來,在慈濟基金會支持下,持續協助患者重拾人生,但因服務地點多在花蓮,對其他縣市病友來說極為不便,因此慈濟醫療法人將在北、中、南、東4大院區成立「脊髓損傷醫療重建中心」,讓照護服務能觸及各地。
慈濟醫療體系第1家中醫醫院,也是苗栗縣首家中醫專科醫院12日在三義鄉落成啟用,未來提供慢性病診療、中醫調養、長期照顧及樂活養生等服務。
三種醫療法人投資緊箍咒大鬆綁。衛福部醫事司發布規定,訂定醫療法第35條醫療法人投資限制,衛福部次長石崇良指出,投資限制鬆綁後的最大突破,是符合條件的醫療法人,將不再受到投資單一公司不可超過實收股本20%的限制。
八德區人口已將近20萬人,且人口還在不斷成長中,對比雙北各人口超過20萬的行政區的醫療資源,不要說區域醫院、連一般醫院都完全沒有規劃,總算在緊盯八德醫院進度將近四年後,八德長榮醫院終於動工,但八德市民的醫療權益仍然非常不足,朱珍瑤議員將持續努力落實八德醫療平權。
衛福部醫事司21日預告訂定醫療法相關草案,衛福部次長石崇良21日指出,針對醫療法第35條醫療法人投資限制將鬆綁,不再受到醫療法人投資單一公司不得超過公司實收股本20%的限制;草案經歷兩個月的預告期後,預計在12月實施。
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5日出席行政院BTC會議時表示,下半年會有三個重點法規鬆綁,力拚年底前上路,希望增加醫療法人把研究成果商品化意願,包括檢討醫療法,在醫院以智慧財產技術作價等三前提下,可望鬆綁財團法人及醫療法人醫院投資單一公司占資本額比例,不受20%上限限制。
行政院5日舉辦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政委兼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致詞時表示,光是靠半導體產業,不可能讓台灣走向未來,有機會幫台灣打造新護國神山的產業,那就是生醫健康產業。
本土Omicron疫情大爆發,為減輕採檢量能,昨起開放「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3類人,快篩檢測陽性,經醫事人員確認即視為確診,卻引爆防疫險理賠問題。但隨疫情擴大,非這3類民眾快篩陽,因PCR檢測爆量,苦等不到確診資格拿到救治藥,致錯失黃金治療時間,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呼籲,政府應解決快篩與PCR法源問題,才不會出現快篩陽在家等不到藥的窘境。
本土Omicron疫情大爆發,今起「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期間,快篩檢測陽性,經醫事人員確認即視為確診,減輕採檢量能,卻引爆防疫險理賠問題。台灣預防醫學會理事長陳宜民以SARS為例認為,新制有利醫療處置,但仍應回溯PCR檢定。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則認為,政府應解決法源問題。
台股18日再度失守萬七,傳產股、醫療生技股抗跌,法人近期點名的有上緯投控(3708)、智擎(4162)等二檔。法人認為上緯投控今年本業、業外均有望表現不俗,其中受市場關注的新品搶搭循環經濟龐大商機。
童綜合醫療社團法人童綜合醫院,1971年創建至今已滿50年,17日舉行「50周年員工運動園遊會」活動。市長盧秀燕在衛生局長曾梓展及民政局長吳世瑋等陪同到場祝賀,感謝童綜合醫院用心守護市民健康,及全體員工在疫情期間的付出與辛勞,並祝福童綜合醫院生日快樂、院運昌隆。
國內骨科權威、前高雄長庚醫院院長李炫昇8月就任屏東寶建醫院院長,誓言將先進醫療帶到國境之南,讓在地民眾不需長途跋涉至外地就醫,可望擦亮「寶建」招牌,扮演屏東健康守護的重要角色。
由中興大學技轉衍生的通用幹細胞公司,18日與慈濟醫療法人創新研發中心,簽署產學合作,共同合作開發「幹細胞製程與以幹細胞移植治療阿茲海默症」。
「第六屆慈濟論壇」對應時事議題,2020年全球壟罩COVID-19新冠肺炎威脅,當國際疫情仍處於嚴峻之際,台灣相對防疫有成,面對後疫情時代,從醫療及教育等不同層面,找尋對治的防疫生活之道,成為值得省思的課題,今(15)日前副總統陳建仁、衛福部長陳時中、衛福部國健署長王英偉、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慈濟大學校長劉怡均共同提出觀點,期許帶給國人甚至全球人類共鳴。
國際慈濟人醫會 (Tzu-Chi International Medical Association,TIMA)是附屬於慈濟基金會的一個醫療專業功能組織,總會設於台灣,匯集各地醫療資源推展跨國慈濟醫療服務,今(8)日衛福部長陳時中正式加入國際慈濟人醫會行列,他表示,將在公務之餘之時成為偏鄉義診的一員,為需要的人服務。
新冠肺炎帶來遠距醫療的新商機,瞄準此商機,日本夏普活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推出非接觸的通信,讓住在隔離病房的患者也可以過遠距醫療得到適當的醫療照護,夏普指出,目前此解決方案已被導入日本日光市立醫院和日本群馬縣的醫療法人Paterakai Tsukiyano醫院。
慈濟慈善志業事業基金會、慈濟醫療法人籌設三義慈濟園區,獲衛福部同意設立慈濟中醫醫院,並在園區規畫靜思堂與人文茶書院,未來也將結合長照服務,關懷在地年長者。27日苗栗縣長徐耀昌等人持鏟動土,預計2023年完工營運,將成為縣內首家中醫專科醫院。
提升台中市大屯區醫療服務品質,仁愛醫療財團法人大里仁愛醫院泉生醫療大樓歷經3年興建,23日落成啟用。地上11層、地下4層的建築號稱是「會呼吸的醫療綠建築」,最慢明年初將正式提供服務,仁愛醫院院長郭振華說,大樓內部規畫許多智慧設備,要打造「智慧型醫院」。
去年許姓男子以出書揭發長庚醫院醜聞為名,向長庚醫療法人董事長王瑞慧索討90萬元,王女報警後逮獲許男;高院考量許男獨居、倚靠中低收入及女兒接濟,且已屆77歲高齡又罹患原發性肝惡性腫瘤,判刑6月、易科罰金確定。
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而人口老化是當今世界各先進國家所共同面臨的社會變遷問題,其不但改變了人口結構,同時亦促使醫療照護資源與照護服務機構相繼興辦日益增加,除健康與醫療服務外,也需要廣泛的長期照顧關懷服務據點的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