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重分類的搜尋結果,共65

  • 證交所產業重分類 7/3上路

     證交所於6月21日舉行股東會,通過每股配發股利4元(其中現金股利2.7元)。董事長林修銘於股東會指出,台灣產業從半導體晶圓代工邁向新經濟,期盼透過調整產業分類支持新經濟發展,能挹注新經濟產業資金;總經理簡立忠也在股東會中表示,為與國際接軌,將研議「T+1結算交割制度」。

  • 壽險首季身家 回升逾3千億

    壽險首季身家 回升逾3千億

     壽險業逐漸走出谷底。21家壽險公司首季財報全數出爐,受到匯兌成本高漲、可實現資本利得不多的衝擊,壽險業首季稅後虧損152億元,但受惠股市回溫,壽險淨值下金融資產價值回升逾3,200億元,首季綜合損益3,146億元,創四年來同期最佳。

  • 觀念平台-壽險業永續經營的策略與機會成本

     一句經典「放棄魚的成本,就是選擇熊掌的代價」清楚描繪了現實生活中每個人或是企業必須面對一連串的選擇取捨,對於波動劇烈的金融市場而言,企業因應巨幅變動而調整經營策略應屬可理解的危機處理,如果是重複性的發生,應該就是屬於經營策略抉擇、企業文化及價值觀的呈現,因此不免就要承受後續機會成本的代價。

  • 三商壽私募 苦尋不到人

     資本市場及匯率波動加大,接軌保險負債會計IFRS17與新清償能力指標ICS在即,壽險業不僅股價承壓,此時要談增資或併購,難度都加大。三商美邦人壽去年為強化資本,兵分五路自救,現傳出因時機不對,私募投資人難覓,三商壽經營團隊積極在今年9月期限前,尋找可靠的策略投資人,入股30%。

  • 《金融股》富邦產轉盈在望 外資喊買富邦金

    富邦金(2881)去年底代子公司富邦人壽公告將自今年1月1日起資產重分類,若以9月底財報試算,淨值可提升約819億元(加計韓國子公司是829億元),淨值比達到6.56%,成為第9家資產重分類壽險。美系外資則認為,富邦金資產重分類後,股東權益將高出約700億元新台幣,也因此調高目標價到67元。

  • 三商壽金融資產重分類 淨值增近59億元

    一步一步拉淨值。三商美邦人壽15日公告,已在今(2023)年1月1日進行金融資產重分類,淨值將比去年9月底增加58.74億元,淨值比會從2.01%拉高到2.43%,若用去年底淨值推估,重分類後淨值比應可逾2.5%,但仍未達3%的安全水位。

  • 六大壽險 富邦人壽一枝獨秀

     六大壽險元月匯兌損失逾新台幣500億元。因新台幣兌美元1月急升近2.2%,六大壽險匯兌成本沈重,加上股債能實現資本利得不多,除富邦人壽元月靠實現股債,仍有獲利13.9億元外,另外五家公司單月都虧損,合計六大壽險1月稅後虧損78.15億元。

  • 降風險 五大金控減碼新興市場

    降風險 五大金控減碼新興市場

     市場波動大,五大壽險金控去年第四季對新興市場主權債多減持部位或持平,以控管風險。五大壽險金控曝險最大的市場是墨西哥、約新台幣2,317億元,與去年第三季持平;第二大是沙烏地阿拉伯、達1,872億元;第三大是印尼的1,851億元;第四大是卡達的1,191億元,部位都變化不大。

  • 三商壽今年淨值 拚增逾百億

    三商壽今年淨值 拚增逾百億

     三商壽五路並進搶救淨值。三商美邦人壽17日公告,2022年自結全年稅後虧損136.6億元,等於第四季再虧損近80億元,推估是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急升,造成匯兌成本增加,加上調整投資部位等,全年每股虧損4.34元,創史上虧損最嚴重的一年。

  • 潤泰全 明年股利傾向保守

     潤泰全(2915)走過淨值風暴後,前三季EPS達25.31元,不過存股族和投資人最關注的明年股利配發,是否一如往年的大方,維持在5~6元水準,公司27日在法說會表達明年股利政策傾向保守的態度。

  • 史上首見 四大金控同遭證交所開罰

     壽險公司進行金融資產重分類,國泰金、中信金、新光金、開發金等四大金控未代子公司依規定時限公告,繼金管會20日對相關壽險行為負責人各開罰72萬元後,證交所23日再對四大金控各開罰20萬元,為證交所首見同時對四家金控一起開罰的紀錄。

  • 金融業踩雷、金融詐騙頻傳 明年金檢重點一次看!

    金管會23日公布2023年度金融檢查重點。金管會指出,明年金檢重點有四大項,「國內外投資風險管理」、「金融韌性(資本與財務韌性及網路安全與資訊韌性)」、「防制詐騙」及「金融消費者保護」。

  • 《類股》2件事雪中送炭 金融股力抗寒流

    金融股本周2件大事,首先,富邦金(2881)宣布將自明 (2023) 年起資產重分類,以9月底會計師核閱數擬制推算,重分類後對淨值影響數約新台幣819億元。其次,金管會正式核准星展銀行(台灣)受讓花旗在台消費金融業務,預計在2023年8月完成整併。該2項事件,為金融股帶來正面影響。今早金融股表現,以富邦金及國泰金領漲,該2大金控為壽險概念金控,同時也是國內消金業務的前段績優生。

  • 富邦人壽新任總經理 陳世岳接任

    富邦金控21日深夜發布重訊公告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俊伴退休,新任總經理由富邦人壽執行副總經理陳世岳接任。另外配合富邦人壽之子公司富邦現代人壽高階管理階層決議擬變更金融資產經營模式,重分類債務工具金融資產,富邦人壽合併報表因應採用一致之財務報表表達,此案將提報富邦人壽董事會備查。

  • 《金融》金融資產重分類未即時公告 5壽險挨罰408萬元

    金管會公布最新裁罰案,指出南山人壽、國壽、台壽保、新壽及中壽等5家壽險業者決定辦理金融資產重分類,但未在規定期限內辦理公告,合計裁罰5業者共408萬元,其中以南山人壽遭罰120萬元最重,其他4家則均遭罰72萬元。

  • 重分類未即時公告 五壽險挨罰

     淨值回升逾6,700億元未公告,五大壽險被罰。金管會20日公布,南山人壽、國泰人壽、台灣人壽、新光人壽及中國人壽因決定辦理金融資產重分類,但並未在事實發生日起二日內公告,南山人壽從決定至今未公告,且影響淨值3,265億元,因此加重罰5倍,即罰120萬元,另外四家是延遲公告各加罰3倍,即各家罰72萬元,五家公司共被罰408萬元。

  • 觀念平台-壽險業下一個資產重分類選擇與挑戰

     依據金管會所公布人壽保險業之資金運用,截至9月底配置台股1.59兆元(以下皆新台幣),總市值創下2020年3月(即新冠疫情爆發股災後)以來最低持股紀錄。而因應2026年IFRS 17的接軌,以投資為主的壽險業將所持有金融資產重分類後,預計損益波動將加大,不僅影響母公司(金控公司或上市企業)的財報數字,也反映至資本市場的發展,成為壽險業近期紛紛資產重分類後下一波需關注的議題。

  • 重分類未即時公告 五家公司共被罰408萬元

    金管會20日公布,對南山人壽、國泰人壽、台灣人壽、新光人壽及中國人壽因決定辦理金融資產重分類,但決定後並未在事實發生日起二日內辦理公告,南山人壽因從決定至今未公告,且影響淨值3千多億元,因此加重罰五倍,即罰120萬元,另外四家是遞延公告,各加三倍,即各家罰72萬元,五家公司共被罰408萬元。

  • 壽險業 2023還有三道難關

     壽險業今年遭遇股債匯市大風大浪,明年預期依舊波濤洶湧,壽險公司目前保留相對高的現金部位,因應不時之需;第二是努力降低外匯避險成本,避免侵蝕獲利;第三是股債市布局各憑本事,各家看法不同,前六大壽險公司都已確定金融資產重分類,明年可實現債券部位並不多,獲利主要靠股票。

  • 富邦現代人壽資產重分類日訂為明年1月1日

    富邦金控15日公告指出因旗下富邦人壽配合其子公司富邦現代人壽改變管理金融資產之經營模式,以112年1月1日為合併報表金融資產重分類日,富邦人壽合併報表因應採用一致之財務報表表達。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