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量產時程的搜尋結果,共133筆
面板價格可望提前在3月全面反彈,外資持續回補面板股。友達(2409)近期股價漲勢強勁,24日收盤價18.6元,自新春開紅盤來大漲逾17%。
針對潛艦國造後續案,國防部上周首度明確表態,待原型艦完成作戰測評,再決定量產與預算,務實態度值得高度肯定。國防部的宣示,也意味著蔡英文總統在卸任前,編列特別預算打造後續艦的可能性大為降低,有關潛艦量產與預算政策,極可能由下任總統拍板決定。
國際大廠Wolfspeed、II-VI已啟動8吋SiC晶圓量產,將從四個面向影響台廠,一,台廠將跟進8吋SiC量產開發,有助於建立完整SiC供應鏈,擺脫國際大廠箝制;二,帶動台廠8吋GaN-on-SiC晶圓開發;三,晶圓代工業者切入8吋SiC/GaN晶圓代工;四,加速高功率應用導入,當8吋SiC晶圓成本效益高於6吋SiC晶圓時,將有助於降低台廠取得SiC基板投入元件生產成本,提高SiC/GaN元件代工生產的競爭力,加速高頻高功率應用如電動車、能源、通訊/衛星、高鐵、工控及行動快充的導入。
和勤精機(1586)2日公布自結11月合併營收1.99億元,月增8.29%、年減16.17%,累計前十一月合併營收23.33億元,年減2.59%。和勤表示,今年以來新產品營收顯著成長,還有多件開發案,明年初陸續進入量產,將為公司帶來新的成長動能,且公司已積極往先進領域的電子機構件轉型。
受到全球通膨、大陸風控及俄烏戰爭影響,第三季消費性市場大幅修正,在市場前景不明、供應鏈累積大量庫存的狀況下,台虹(8039)為降低風險,已著手調降產能利用率,期望可以儘速讓今年第三季仍處在相對高檔的22億元存貨有效去化。
PC產業需求疲軟、客戶拉貨力道趨緩,英業達(2356)10月筆電出貨量小幅回檔至160萬台,不過受惠伺服器需求強勁,單月營收續站5字頭、達502.93億元,小幅月減1.3%,但較去年同期增長5.11%,續站同期新高。累計今年前十月營收年增9%、達4,572.87億元,仍為歷年同期高點。
智原(3035)今(25)日舉辦法人說明會,第三季每季每股賺2.41元,累計前三季獲利已經超過去年全年,展望第四季,智原看好營收仍可望較第四季成長,全年看好在三大產品營收同創新高下,營收年成長維持逾6成的目標不變。
通膨導致全球智慧型手機及筆電需求急凍,衝擊晶片生產鏈庫存去化情況恐延續到明年第二季,業界對明年半導體市場陷入衰退已有共識。但對台積電而言,明年上半年7奈米及6奈米產能利用率將下滑,所幸3奈米新增產能逐步開出,加上晶片設計定案數量拉高,將成為台積電明年繼續成長主要動能。
和碩(4938)擴大注資越南子公司,22日再公告經由旗下鎧勝控股注資1億美元(新台幣約29.72億元)予越南廠。該廠建廠進度因疫情略有延宕,直至今年上半年才啟動小量投產,預計此回注資將加速其量產、以因應Google智慧音箱及微軟Surface等產品出貨需求。
陸資被動元件龍頭風華高科遞延MLCC擴產進度,高達450億顆的月產能原定2024年全數投產,該公司日前宣布,將產能建置期延長二年至2026年,等於陸資最大規模的新產能將延後釋放。
繼全球PC暨NB年度出貨預估量遭研調機構下修後,DIGITIMES Research近期亦已微幅修正對全球伺服器今年度的出貨預估,其中針對台廠伺服器出貨部分,則預估第三季因受惠遞延出貨效益、季出貨量將季增近6%,占全球比重亦估將再站92%以上。
市調機構集邦科技指出,英特爾計畫將Meteor Lake處理器當中繪圖核心(tGPU)交由台積電製造,但量產時程因故再度遞延至2023年底,2023年預訂的台積電3奈米產能近乎全面取消,台積電將放緩3奈米擴產進度,確保產能不過度閒置造成巨大的成本攤提壓力。對此台積電否認放緩3奈米擴產計畫。
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調查指出,英特爾(Intel)外包給台積電(2330)製造的tGPU晶片組因量產時程再度遞延,使明年預訂的3奈米產能幾乎全面取消。對此,台積電已決議放緩3奈米擴產進度,預期將影響明年資本支出規畫,使整體規模可能低於今年。
台積電股價連日下跌,昨日收盤下跌13.5元,收在440元,創1年半以來新低,市值跌破12兆元,至11.4兆元。面對台積電法說會預計在7月14日召開,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昨在臉書發文點出投資人現在最關心的、明後年營收年複合成長是否下修等四大議題。
和勤(1586)今年將朝精密研磨與精密沖鍛複合技術發展,讓硬碟機零件及車用零件等二大事業均衡發展;其中,硬碟零件方面,和勤VCM Plate拓展新客戶,並持續導入新品量產,今年將貢獻營收。和勤6日公布今年前五月營收10.7億元,年增2.92%,法人估下半年營收可望逐月走高。
1架AT-3教練機昨天在岡山基地附近失事墜毀,學官徐大鈞少尉殉職。空軍參謀長黃志偉中將宣布,空軍官校所有學員的飛行訓練任務,全部暫停進行特檢。至於「勇鷹」高教機換裝AT-3教練機時程,原訂2026年底達成全數汰除,但因疫情與全球供應鏈受到影響,空軍已有換裝時程延後的心理準備。
台積電決定南下高雄投資設立7奈米和28奈米廠,全球半導體龍頭帶動雁行群聚效應,並磁吸默克等跨國大廠加碼投資高雄。但企業南飛電力需求大增,高雄市長陳其邁接受本報專訪時直言「反對南電北送」,基於區域平衡,要向中央積極爭取「高雄用電優先」,不要讓高雄永遠當「疊羅漢」蹲在最下面那個人。
繼上個月德國柏林超級工廠落成後,電動車巨擘特斯拉德州奧斯汀新廠於7日盛大開幕,執行長穆斯克特別舉辦萬人派對以慶祝啟用。穆斯克表示,新廠有助於擴大特斯拉產能,未來將用於生產電動皮卡Cybertruck等新產品。
《財訊》報導指出,根據摩根史坦利(大摩)最新的調查報告,台積電3nm(3奈米)製程目前開發順利,第三季就會進行量產,相關產品明年第一季上市;緊接著,性能稍差、但成本最佳化的N3E(3奈米改良型製程)會在2023年第2季量產,比原先規畫提早一個季度。這個消息,牽動了台積電的客戶與競爭對手。
心誠鎂、台耀化學(4746)、台新藥(6838)7日宣布,看準全球呼吸治療藥物需求強勁,三方將攜手合作,搶攻全球呼吸治療藥物CD M O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