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金居開發的搜尋結果,共146

  • 開發金 子公司收益穩

    開發金 子公司收益穩

     開發金控(2883)4月稅後純益7.09億,累計今年前四月稅後純益42.11億,每股稅後純益(EPS)為0.25元。開發金子公司獲利趨穩,旗下中國人壽受惠整體避險成本降低,經常性收益表現穩定。

  • 開發金共融力計畫 助地方創生

    開發金共融力計畫 助地方創生

     開發金控長期投入社會公益,致力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結合集團志工及核心競爭力,啟動共融力計畫,協助地方創生永續發展。累計至去年底,總志工時數較上一年成長近120%,透過共融力計畫,達成青銀共創、與長者共樂、與弱勢共好、與環境共生的目標,成就共融共好社會。

  • 凱基證併群益證爆內線? 14日爆量漲停兩券商買超最多

    群益證(6005)4月14日傳出開發金(2883)旗下的凱基證將合併,消息傳出,股價爆量漲停,證期局局長張振山今(19)日回覆立委曾銘宗質詢時指出,證交所已專案處理,十天內報告會出來。據統計,14日受託買超的兩大券商是統一-南京及永豐金-信義,各買超1,218張及1,213張,賣超最大券商為瑞銀的441張。

  • 群創減資 每股退0.5元

    群創減資 每股退0.5元

     群創決定二度減資!董事長洪進揚表示,去年因為虧損不派息,但考慮股東權益以及資本結構改善,決定以現金減資方式發放現金給股東。此次減資比例約5%,每股退還0.5元現金股款給股東,減資後實收資本額約907.86億元。

  • 董事酬金 國巨平均8766萬元居冠

    董事酬金 國巨平均8766萬元居冠

     證交所昨日公布上市公司董事酬金排名,如果不計員工兼任董事酬金,由國巨以平均每位8766萬元居冠、台積電7439萬元拿下第2、中信金以6840萬元位居第3名。若加計兼任員工酬金,台積電以1.38億元居首、聯發科與國巨分別以1.09億元、9567萬元分居第2名與第3名。

  • 對門鄰居樓梯間「燒金紙」 他勸阻遭嗆:又不在你家客廳

    對門鄰居樓梯間「燒金紙」 他勸阻遭嗆:又不在你家客廳

    這也太危險了吧!有名住在公寓男子,疑似聞到燒東西的味道後,一打開門後竟然發現對門鄰居在燒金紙,金紙桶內熊熊的烈火在樓梯間狂燒,讓他看了超傻眼,也怒批「超自私的老人家,在樓梯間燒金紙,又危險又臭死人」,然而,他向對方勸告時,竟然被反嗆「我在我家門口燒,又不是在你家客廳燒」,遇到這樣的鄰居也讓他狂搖頭。

  • 金控平均薪資 兆豐、第一居前二名

     金控平均薪資排名出爐了。根據14家金控剛出爐的財報顯示,公股金控的平均員工薪資福利都位居前段班,兆豐金和第一金分別以平均員工薪資153.6萬元和151.6萬元,分居第一名第二名外,合庫金及華南金則以146.2萬元及136.1萬元,居第四和第六名。

  • 用心經營社區 坤悅開發兔年再創新局

    用心經營社區 坤悅開發兔年再創新局

    年初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通過後,再一步緊縮預售屋投資空間,剛性需求客層也隨之觀望。因此中部建商重磅出擊推出自住產品,也陸續傳出捷報。

  • 金控前11月獲利 擴大衰退

    金控前11月獲利 擴大衰退

     14家上市金控公布11月自結獲利,單月合計意外虧損達169.66億元,使得前11個月累計獲利大減至3,098.3億元、年衰退擴大至44.47%。主要因金融市場大震盪,股債匯市全面重挫,加上防疫險大賠效應,全年恐面臨3,000億元保衛戰。

  • 16檔資金簇擁 漲相佳

    16檔資金簇擁 漲相佳

     台股歷年12月上漲機率高達7成,市場專家指出,隨升息趨緩態勢底定,加上進入財報空窗期,看好指數持續走高,現階段景氣雖不明朗,但股市會領先景氣半年前落底,近期資金已出現開始進場的跡象,包括華新、南電等16檔獲法人青睞股,躍居熱門標的,在資金簇擁下與大盤共舞。

  • 金控前十月獲利 可望創次高

    金控前十月獲利 可望創次高

     15家上市櫃金控公司陸續公布10月自結獲利,已公布的12家金控,目前單月暫居領先的是台新金稅後純益37.6億元,12家合計為109.75億元,若尚未發布的富邦金、國泰金、日盛金,10月合計虧損未超過26.05億元,則前十個月全體金控獲利仍將高於2020年同期的3,295.83億元,居史上第二高。

  • 黃思國接任開發金董事長

    黃思國接任開發金董事長

     中華開發金控董事長張家祝因個人因素,26日向董事會辭任董事長及董事職務。開發金控26日召開臨時董事會,通過由黃思國接任董事長,副董事長楊文鈞亦於即日起免代理董事長職務。

  • 開發金上半年獲利 居金控第四

    開發金上半年獲利 居金控第四

     開發金控上半年稅後純益136.2億元,金控同業中排名第四,每股盈餘達0.81元,不過,法人仍關心中壽淨值大縮水,以及開發金明年股利配發是否會受影響,開發金控總經理龐德明(Steve Bertamini)表示,今年金融市場波動大,現在討論股利配發為時太早,目前也暫無增資規劃。

  • 《電子零件》金居保守看H2 今年伺服器營收占比上看35%

    終端需求疲弱,客戶持續進行庫存,銅箔廠金居(8358)保守看待下半年,金居表示,標準銅箔第3季及第4季看起來是保守,不過伺服器相關客戶訂單穩定,可望維持每一季都成長趨勢,今年伺服器營收占比有機會達30%到35%。

  • 銅箔老三斷開Me Too紅海 從連虧五年登上EPS高峰

    銅箔老三斷開Me Too紅海 從連虧五年登上EPS高峰

    「我們要成為最佳化應用的銅箔製造與服務業者。」2016年第三季末,供應電子零組件上游材料的銅箔廠金居總經理李思賢,對著會議上逾30位核心員工喊出未來要轉往高附加價值領域的願景,當時,大家面面相覷,沒人聽得懂,甚至連他自己都有點心虛。「他們應該覺得我在『練肖話(台語:講瘋話)』,」李思賢開玩笑的回憶。

  • 美銀行股反攻 台金融股賣壓重

     美股摩根大通上調財測,帶動美國銀行股反攻,反觀台股金控大咖陸續法說,卻揭露投資未實現損益由正轉負,今年投資市場震盪巨烈,台灣金控股雖基底雄厚,也難敵股債匯市三殺,包括開發金(2883)等九檔金控股賣壓沉重。

  • 11家金控殖利率評比出爐 元大金現金殖利率奪冠

    11家金控殖利率評比出爐 元大金現金殖利率奪冠

    時序已近四月底尾聲,國內上市金控裡,僅剩富邦金、國泰金、台新金三家金控尚未公布2022年的股利發放,其他11家金控的發放結果全部都已揭曉,根據目前各金控所公布的結果,若以4月27日的收盤價換算,現金殖利率將由元大金以5.83%居冠,開發金則以5.62%居次。而倘若再加計股票股利的「股票殖利率」,則總殖利率水準,將由國票金以7.21%居冠,元大金則以6.99%居次,開發金5.62%居第三大,並遙遙領先其他金控,而不論是以哪種殖利率指標評比,元大金都居前二大。儘管富邦金、國泰金尚未揭曉股利發放的結果,不過倘若以去年富邦金分派每股4元(包括3元現金股利、1元股票股利),和國泰金發放每股2.5元的情況,和目前兩大金控分別為每股73.2元、62元的股價來推算,兩家金控今年的現金殖利率水準超過5%的機會不高,因此,元大金、開發金拿下金控現金殖利率前二大,以及國票金、元大金拿下總殖利率水準前二大的結果,應可說已確定。在比較殖利率水準上,向來以現金殖利率最具代表性,因為直接以現金股利去換算股價即可得到結果,相對而言,股票殖利率則由於配發的股票股利並不像現金股利就不會變動,換言之,會隨著股價的變動,股票股利的殖利率變動複雜度較高,但由於金控業者有許多基於資本適足率的考量,因此其股利都會伴隨股票股利,也使得現在除了現金股利之外,加上股票殖利率的「總殖利率」水準,來檢視金控股票的投資報酬率,會更加完整。根據目前11家金控所揭露的現金殖利率的水準,和27日的收盤價換算,元大金、開發金是唯二超過5%的2家金控,而新光金、國票金、永豐金、中信金則超過4%,第一金、合庫金、兆豐金則超過3%。倘若再以加上股票股利的總殖利率水準來檢視,每家金控依照其股票股利佔總股利水準高低的不同,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分別以國票金7.21%、元大金6.99%、開發金5.62%居前三大,而包括玉山金、新光金、永豐金、中信金、第一金、合庫金,則超過4%。尤其是對於很多想「存股」金融股的投資人,金融圈人士指出,這時就不能只看股價,而是要看「殖利率」,才是評比金融股的存股投資是否划算,最為重要的指標。倘若一家金控的股利配發,追不上其股價成長的速度,此時殖利率就會每況愈下,換言之,此時該金控的股價和股利配發一對比下來,很容易會令人覺得「買貴」。但倘若殖利率越來越高,則代表其股利配發的水準已追過其股價成長的速度,甚至可說其股價有被「低估」之虞,也可說這種金控股買起來,也相對較為「便宜」;金融業者也指出,7月以後,就是上市公司除權息旺季,想要投資金控股的投資人,除了賺價差,不妨參考一下其殖利率水準,才更能物超所值的「存股」。

  • 金融股價量齊揚 穩舵大盤

    金融股價量齊揚 穩舵大盤

     受惠於美台接棒升息,以及俄烏情勢緩解,全球股市及台股回穩,金融股18日價量齊揚,成交值占比大盤比重6.56%,是今年1月17日來最高,金融類股指數收1,808點上漲0.94%,日K線連五日收紅,率先收復所有短中長期均線,扮演台股18日尾盤翻紅的重要穩盤總舵手。

  • 長榮首減資 每股獲利挑戰百元

    長榮首減資 每股獲利挑戰百元

     史上頭一遭!滿手現金,長榮海運啟動史上首度減資,一口氣減掉6成股本,減資後實收資本額降至211.64億元,幅度與力道震撼業界。若以2021年的獲利狀況,對應減資後股本,長榮每股稅後淨利(EPS)有機會達112.96元,將是首家破百的航運業,穩居龍頭地位。

  • 外資落跑 大內高手千億銀彈護盤

     台股25日反彈上漲57點,守穩在半年線之上,雖外資仍大舉提款510.29億元,不過,投信、官股券商兩大內資也不甘示弱,投信連19日買超達517.6億元、官股券商單周加碼382.93億元,聯手護盤態度堅定。若拉長至近20個交易日來看,兩「大內高手」合計已投入1,208億元銀彈力挺台股。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