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金管會統計的搜尋結果,共1,269筆
詐欺猖獗,政府加強打詐,但詐欺案件及人頭帳戶卻「愈打愈多」,台灣高檢署1日舉行記者會發布「詐欺情勢分析」指出,截至今年10月止共查獲電信詐團1601團、嫌犯1萬4445人,查扣贓款40.5億,均較去年同期為高,全國地檢署新收電信詐欺案19萬5512件,其中光人頭帳戶案就高達12萬2587件,較去年同期各增長47%、72.7%,顯示詐欺及人頭帳戶案依舊泛濫,案件成長趨勢雖趨緩,但案件數量卻並未顯著減少。
金管會力推信託2.0,其中重點之一即鼓勵企業辦理員工福利信託,據信託公會統計至今年第三季,員工福利信託財產本金規模,已連續三季在2,000億元以上,9月底有2,083億元,較2020年增加675億元,規模成長近5成。
美國通膨放緩,市場預期聯準會(Fed)升息循環結束的聲浪越愈來愈大,10月國銀富豪客戶現金部位開始有下降趨勢,從5月的53%高點,10月降到51%,但因推測Fed將維持利率在高檔一段時間,富豪手中高利債券比重仍維持在11%的史上新高。
美國聯準會(Fed)維持利率高檔,也讓國內外幣保單買氣持續受衝擊,據金管會統計,今年至9月底美元保單銷售年減45%,外幣保單占新契約保費亦跌破39%,前九月只剩下38.99%,較8月的39.18%再下探,創2019年金管會有統計以來的新低,預期今年占比難回升到40%以上。
兩岸氣氛影響金融機構西進速度。據金管會公布,上一次核准國銀赴大陸設據點是2018年8月,至今逾五年沒有國銀再申請赴陸設點,另有三家國銀早在2014年到2017年間就獲金管會核准增設大陸據點,但至今亦未向大陸官方提出申請。
金管會祭新制要剷除萬年獨董,業界質疑會引發「獨董荒」。金管會近日特別澄清,目前證基會人才資料庫獨董人選有1,500位,依現行規定,每位獨董人選至多可擔任四家上市櫃公司獨董,即供給面達6,000人次,不致出現獨董不足問題。
為了解決萬年獨立董事的問題,金管會宣布自2024年起百億公司與金融保險業獨立董事席次不得少於1/3,任期不得超過3屆,預計有數百名獨董將異動。金管會今日表示2002年開始就已經建立獨立董事人才庫,目前獨立董事人選有1500位,每位獨董最多可擔任4家上市櫃公司,計有6000人次,不至於有獨董人才不足的問題。
首屆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成立屆滿一年,10日進行主席交接,由中信金控交棒給玉山金控。金管會綜規處長胡則華透露,明年將有一家新成員加入。據了解,12月14日第二屆聯盟主席玉山金控將召開記者會揭曉新成員。
金管會公布最新信用卡業務概況,在開學採購相關用品帶動下,2023年9月簽帳金額約3203億元,雖月減334億元或9.44%、仍年增達382億元或13.54%,續創同期新高。累計前三季簽帳金額約3兆1022億元,年增達5641億元或22.23%,續創同期新高。
非現金支付持續成長,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9日指出,前三季國人非現金支付交易達5.39兆元,已達全年6兆元目標的89.79%,筆數49.59億筆、距78億筆的目標達成率僅63.31%,他坦言,照此速度今年非現金支付交易金額可達標、但筆數難達標。
非現金支付金額今年前三季衝5.39兆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9日指出,今年前三季國人非現金支付交易金額達5.39兆元,已達全年6兆元目標的89.79%,筆數49.59億筆、距78億筆的目標達成率僅63.31%,他坦言,照此速度,今年非現金支付交易金額可達標、但筆數難達標,由於該計劃已到期,目前確定會再繼續推動,可能會朝「筆數不動、金額調高」的方向設定,但尚未定案。
10月以巴戰爭爆發,美元升值及美國持續高利率,都讓外資持續流出。金管會3日公布,10月外資淨匯出10.16億美元,連續四個月匯出148.09億美元(約合新台幣4,717億元),創史上同期外資第三大淨匯出金額,前二大是2008年同期淨匯出234.7億美元、及2022年7~10月淨匯出158.4億美元。
金管會3日公布金控對海外曝險,到今年第3季底,對海外曝險達到26兆6961億元,創34季以來最高;美國已是連續34季最大曝險國、中國大陸則相較第2季金額有所下降,是10大曝險國中唯一季減的地區。
競逐高利收益,金控加大對美曝險。據金管會統計,9月底金控海外總曝險金額達新台幣26.7兆元,其中對美國曝險額持續增加來到9.2兆元,續創史上新高,單季增加1,736億元,今年以來則已增8,021億元,是金控國外最大曝險地區,約占海外曝險的34.5%。
「萬年獨董」將不復見。證期局主秘尚光琪2日指出,金管會今年發布的永續發展行動方案,與OECD新版公司治理原則一致,即要求上市櫃公司自2024年起,獨董席次不可少於1/3,且獨董任期不能超過三屆(最長九年),目前董事會中有一位萬年獨董的公司有504家、獨董席次少於1/3有225家,在2027年之前都要調整完畢。
國銀對新南向國家授信回歸正常步調。金管會公布最新國銀新南向授信餘額,今年前九月新增1,209億元,總授信餘額達1兆6,225億元,續創史上新高,以今年金管會新增授信目標600.64億元,達標率201%,但與去年同期新增放款2,842億元相比,卻是年減57%。
銀行卯起來「清呆」玩真的!繼永豐銀、一銀後,國內最大發卡銀行中國信託首度對清除呆卡明確表態,今日正式寄發「信用卡約定條款暨紅利點數與中信點回饋計劃修訂通知」,明確將「核卡後連續十二個月(含)以上未開卡或無消費」,「得於通知持卡人後暫時停卡或永久停卡」納入條款,讓這波「清呆」動作檯面化。
金管會再出招,堵住詐騙集團利用電子支付帳戶的金流。金管會近期修正電支業務管理規則,讓「衍生管制電支帳戶」擴大到銀行警示帳戶開戶人的所有電支帳戶,只要銀行列為警示帳戶的同一開戶人名下電支帳戶,也會連帶變成管制帳戶、限制線上交易,預計10月底即可上路。
台股加權指數23日在電子股軟腳下開低走低,終場重挫189.36點、收於16251.36點,下探5個月低點。金管會對此表示,台股今年以來漲幅僅次於日本、表現優於多數亞股,目前上市櫃公司基本面尚稱穩健,將持續關注國內外經濟情勢,適時採行相關措施。
P2P網路借貸平台屢屢爆雷,金管會為協助健全產業正向發展,正式公布P2P平台指導原則,明定不可收受存款、儲值款項及發行有價證券、受益證券或資產基礎證券等4大紅線,並應建立6大風控措施、強化7大消費者保護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