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金管會+保險的搜尋結果,共4,693筆
今年5月1日起,金管會第三度放寬小額終老保險投保金額及投保件數限制,傳統型終身人壽保險主契約保額上限由新台幣70萬元提高至90萬元、有效契約件數由原來的3件放寬為4件。再度放寬條件限制讓國人保險保障額度更為提高,擴大基本保障條件,以因應人口高齡化的趨勢。
根據CTWANT調查,有大型人壽公司猶豫跟不跟進富邦人壽重賣「分紅保單」,卡關在「怎麼跟保戶說紅利會有多少」,「如果不敢給推估金額,保戶根本興趣缺缺;一旦給分紅試算表,又怕被申訴沒照實給,重演當年『投資不漂亮,還得硬生生擠出紅利』的慘況,進退兩難呀!」一名逾30年資深業務幹部跟CTWANT記者說。
台灣保險市場再起騷動。這次是富邦人壽將停賣13年的「分紅保單」,全面重新上架,富邦金(2881)總經理韓蔚廷5月18日加碼喊話,年底前要賣上百億元。此舉,不但向壽險保費大池塘擲出巨石,震撼市場,也直球對決「分紅保單」大賣20年的英商保誠人壽。
新光金經營權大戰,結果將於6月9日股東會後揭曉;國際投票顧問機構Glass Lewis今發布新光金控第8屆董事會選舉報告,全面力公司派,理由是新光金控提名的候選人具備的資歷與經驗,能夠有效地監督公司,還公開呼籲新光金控股東全面支持公司提名的15位董事候選人,包括12位一般董事以及3位獨立董事。
年初爆發吸金詐騙的澳豐基金,隨著澳豐金融集團宣布放棄經營而形同倒閉。金管會證實,共有8家上市、5家上櫃公司踩雷,於去年第四季及今年首季認列損失。而澳豐基金及在台銷售的兆富公司均非並非合法國內境外基金及代理機構,近9年已7次移送檢調偵辦。
訴求年報酬8%的澳豐基金爆出吸金千億元、逾萬人投資,澳豐金融集團在網站公布放棄經營,形同倒閉。證期局副局長張子敏1日證實,計有八家上市、五家上櫃公司投資澳豐基金,損失已在去年第四季及今年第一季認列,證期局從2015年至今已七次移送兆富公司販賣澳豐基金案給調查局。
避險部位當投資獲利,又未及時停損,三商美邦人壽吞苦果。金管會1日宣布,三商壽投資台灣50反向一倍ETF,在投資評估、決策過程、執行管理、檢討停損都有重大缺失,重罰480萬元,並認為已離職的總經理、投資長應負投資決策責任,金管會要求三商壽可做註記、永不錄用。
訴求年報酬8%的澳豐基金爆雷,今年爆出該集團吸金千億元、逾萬人受害,現在澳豐金融集團還在網站上公布放棄經營,形同倒閉。證期局副局長張子敏1日證實,有8家上市、5家上櫃公司投資澳豐基金,損失已在去年第四季、今年第一季認列,證期局從2015年至今已七次移送兆富公司販賣澳豐基金的案件給調查局。
金管會公布保險業獲利及匯兌損益最新統計,在新台幣貶值及防疫雙險理賠陰霾消散下,2023年4月壽險業及產險業同步轉虧為盈,稅前利益207億元,較3月虧損41億元顯著轉虧為盈,淨值亦持續回升至1兆9848億元,月增0.37%、年增7.5%。
都是避險成本攀高惹的禍。新光人壽首季國外投資投報率僅1.6%,冒風險投資反而比不上現金投報率1.7%,同時因為債市無利可實現,首季新壽實現股債資本利得僅30億元,年減高達7成。
新「台灣地區傷害保險個人職業分類表」將自6月1日適用,金管會要求保險公司在處理被保險人職業分類修正,保戶申請職業類別風險調降,保險公司就應對應調降保費;職業分類風險被調升時,保險公司未徵得被保險人同意調升前,不能任意調升保費。
保發中心在董事長簡仲明於3月上任後,新任總經理預計將於明天出爐,明天(31日)保發中心將舉行臨時董事會,將通過新任總經理人事案。據了解,可望由逢甲大學統計系兼任副教授葉爾康擔任。保發中心則表示,確切人選待將明天董事會通過後對外公布。
台美利差持續擴大,避險成本太高,拖累股債資本利得較去年同期減少高達7成,導致新壽首季稅後虧損112.4億元,拖累新光金稅後呈現虧損90.3億元。不過,新光金認為,台美利差接下來要再持續擴大的機率不高,加上外匯準備金新制上路,預估今年避險成本會較第一季下降。
新光金經營權大戰,大股東吳東進在ISS報導之下處於下風,今日傳出吳東進向三弟、台新金董事長傳出家書,主旨是「希望你我不要成為家族罪人」。新光金晚間也發出外資報告等聲明,ISS對外資提出的評估報告,並非外資股東的投票決定。
商業火險近四年損率逐年遞增,據保發中心統計,從2019年的27%,到去年損率已近60%,創歷史新高,再保合約容量緊縮,預估商業火險平均費率至少調升2成~3成。產險業者表示,商業火險費率調整,都在金管會嚴格掌控中。
泰安產險運用保險專業落實綠色金融及善盡社會責任,創新研發出業界首張專為能源技術服務業者(簡稱ESCO業者)設計的保險商品─「泰安產物能源技術服務業財產及節能績效保險」,期協助企業永續發展。
金管會公布上市櫃公司公告申報2023年首季財報概況,截至5月15日共有1774家應申報,扣除未如期申報的4家上市櫃公司後,合計營收8.75兆元、年減9.68%,仍創同期次高,不過,受比較基期較高影響,稅前淨利6819億元、年減達44.49%。
股市多空交戰,國銀及券商自營部位成護盤要角。金管會23日公布銀行、保險及證券自營的股債部位,國銀及券商已連續四個月加碼台股,今年前四月累計加碼股票、主要是台股,逾726億元,投資大戶的壽險業今年則因避險成本高漲、獲利壓力沉重,前四月減持股票約360多億元。
美債上限協商卡關,對台灣金融業衝擊曝光。金管會主委黃天牧22日透露,國內的銀行、保險、證券業截至3月底投資美國公債曝險金額約新台幣1.38兆元,即便美債上限協商超過期限,國內金融業6月到期的美國公債只有916億元,依據評估,美債上限最終仍是能取得共識,但期間波動難免。
台灣今年確定不會見到首批純網路保險公司。金管會22日表示,今年底會再評估是否重新開放純網保申請,即便再次開放,也要等到明年才會公布評選結果;至於是否重新開放申請將有五大前提,即市場需求、具體業務模式、財務預測足以支撐永續經營、創意要導入科技、不能期望法規無限開放等。